“活教育”中的环创那些事——记实验幼儿园全员素养提升线上学习培训

美友25804921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30日15点至3月31日24点,我园组织全园教师观看了幼儿园教育专题讲座:《“活教育”中的环创那些事儿》</p> 专家介绍 教师感悟 <p class="ql-block">通过今天的培训让我意识到: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为幼儿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取信息,并使之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发生联系,得以发展情感、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可见,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p> <p class="ql-block">环境是幼儿园的脸、孩子的伴,要想做好环境,首先要有新的理念,环境创设的落脚点充分体现在孩子身上,不能当摆设。室内环境设计要具科学性,布局合理,材料投放丰富,处处隐含教育价值,才能达到自然而然地与孩子互动的目的,在这样的环境才能起到让孩子自由自主自发活动的效应,使孩子在优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环境中老师是画的框架,孩子是框架中的画,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摆正观念,把环境还给孩子。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开心一点点,就是幸福的事。环境让孩子们来做主。</p> <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观察。探索。操作。交往。发展的平台,使教育活动更完美。再者互动也表现在墙面生动、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以及家长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因为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含着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同时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会在墙面上寄托自己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环境变了,体验成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通过观看何凯黎老师《“活教育”中的环创那些事儿》的讲座,我收获颇多:</p><p class="ql-block">明白了环境的艺术化,注意自然的美和丰富的形态以及声音,用诗歌、图画、音乐、舞蹈、各种手工等,发展儿童的创造性,鼓励儿童的创作,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艺术天才。</p><p class="ql-block"> 与家庭共同将艺术创作融于儿童的生活,融于儿童的游戏,不断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使他们获得满足、愉悦和美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在园领导组织下学习主题活动:“活教育中环创的那点事儿“。我学习到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什么是“活”的材料与环境呢?“活”的材料与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物,废旧材料两大类。老师要关注收集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类型,不同品种,不同质地的材料都是可以萌发儿童探究创作的欲望,也能满足儿童创作的需要。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活”思维,这也是对老师提出的高要求。</p> <p class="ql-block">&nbsp;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的确,环境是会说话的智者、是隐形的课程,环境是孩子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他们每天都能在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内容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p><p class="ql-block">&nbsp;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科学的儿童观,他强调儿童通过大脑和双手参与环境创设中,充分展示了儿童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儿童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儿童的想法和他们创作的方法。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提供多样的材料、提供适宜的空间、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满足他们创作的需要。同时要学会去解读他们的作品,用同理心去理解感受他们所表达的想象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直播感悟:</p><p class="ql-block">幼儿园环境不只是承载儿童生活的物理空间,也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路径,更是具有人格特质的第三位老师。在学习型环境的创设过程中,老师们提供了大量用于设计和表征的机会,支持孩子参与象征性表达。老师以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逻辑,丰富环境中的儿童元素彰显环境中的儿童气息。</p> <p class="ql-block">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的确,环境是会说话的智者、是隐形的课程,环境是孩子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他们每天都能在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内容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p> <p class="ql-block">“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纲要》指导思想下,幼儿教师对班级环创的设计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转变,现代幼儿园主题环创真正体现着教育的系统性与创造性,诠释着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更能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新《纲要》的指导思想下,幼儿教师对班级环创的设计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转变,现代幼儿园主题环创真正体现着教育的系统性与创造性,诠释着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更能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直播心得: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可以不仅感受到陈鹤琴先生对艺术教育、对环境创设的重视,尤其是审美的。而且也让我们可以发现这其中的关联性,正是基于他的启发,让我们更要学会用联结的思维来看待艺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陈鹤琴在其十七条教学原则中提到“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就幼稚园环境布置的问题,他从原则、在什么地方布置、用什么东西布置三个方面做了解答。如原则里强调,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环境的布置要常常变化,高度要以儿童的视线为标准。这让我想到了《指南》里艺术领域里提到的“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这些也提示着我们,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一起来布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去实现“儿童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环境创设教师不是全部,它的布置需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重视幼儿的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肯定幼儿的想法,不以成人的审美观去评价幼儿,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就像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的那样,“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它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它自己想。重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把幼儿当做重要的一份子,这样幼儿参与创设的环境,他们才会更加喜欢,对幼儿来说才更加有意义。另外,我认为环境的创设,教师要注重对材料的搜集,比如废旧的纸箱、瓶瓶罐罐、木、叶、鸟、兽、虫、鱼、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物,又或者儿童平时的作品,有教育意义的图画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环境创设的材料,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分层次,分类别,分结构摆放,以便幼儿的创作和使用。最后幼儿在创作的时候,我们教师一定要幼儿为主体,学会观察,学会等待,学会多看少说,学会信任,适时引导,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出色!</p> <p class="ql-block">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我们应改变当前热衷于国外玩教具、设备的观念,充分挖掘民间的、本土的一些传统玩具及工艺,使其在幼儿园有用武之地,使幼儿教育能饱含传统文化的光辉,发扬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当然,对于国外好方面,我们也当取其精华,并进行本土化迁移。坚持"儿童化”原则是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要求。</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与环境的作用应是双向的,互相促进的。为此,我们将角色游戏融入环境创设,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做到游戏与环境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p>

幼儿

环境

创设

儿童

幼儿园

孩子

教育

环创

教师

陈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