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永护婺州月;碧血长沾赤县旗。”清明时节再忆烈士李好学同志——相关信息汇编20210409有增补

A.雙善文化-鲍胜丨卢财神

又到一年清明时,为悼念革命烈士李好学等同志,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先烈遗志,为此,经过月余的收集、走访和校对,终于可以在四月前将相关资料公之于众,让更多的人能认识那段历史,知道那一个特殊的时期和那一批特殊的“南下干部”。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要特别鸣谢,在这次走访中给予帮助的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提供的线索。<br><b>资料来源:</b><br> 雅畈镇党委政府 雅畈小学 金华发布<br> 金华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br> 金华市肉联厂 都惠源故事(现场当事人,李好学同事)<br> 雅畈一村书记,于建松<br> 雅畈二村书记,黄伟<br> 雅畈三村书记,金红波<br>   雅畈三村,诸宣根(现年88岁 安南区时期曾任民兵连长,并作为优秀民兵代表参加1959年全国优秀民兵代表大会)<br> 雅畈三村,叶松青(现年92岁,退休教师,现为雅畈文联顾问)<br> 雅畈二村,褚春林(现年97岁,原村会计,现为雅畈文联顾问)<br> 雅畈二村,杨汝凤(现年68岁,曾为雅畈镇中心小学民办教师,后因工作需要转任学前教育,执教四十多年)<br> 雅畈二村,鲍国良(现年69岁,与上为夫妻,高中时期是学校团支书,并第一批入党,后为农技员从事杂交水稻繁育工作)<br></p> <p class="ql-block">相关文章:</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3isqg9wv" target="_blank">“善心夙愿终得报,众象合声泪沾襟。”李好学烈士的新闻故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hare.plus.jinhua.com.cn/app/news/jinhua/2021-04-08/jA60gzCbLqZA4DCl.html?_hgOutLink=news/NewsDetail&id=1014137" target="_blank"><i> </i>百场烈士故事会走进婺城区雅畈小学</a></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源:雅畈小学2018年清明祭扫烈士墓相关资料</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余生不愿去雅畈》</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述人:金华市肉联厂 都惠源(现场当事人,李好学同事)</div>  解放初期,那段换取和平的岁月<br>  伴随着解放大军南下的步伐,金华各地迎来了崭新的开端。但是,解放之初,社会形势并不安宁,匪患特别严重。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南下干部入浙》专题里的资料,当时有武装土匪56股,匪众7400余人。为此,金华地区采取军事清剿、政治攻势和发动群众武装自卫三结合的方针,至1949年11月,全区击毙土匪273人,俘虏1599人,投诚2000人,缴获各类枪支弹药3万余件,基本剿灭了匪患。在与匪患做斗争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可歌可泣的故事。<br>  上世纪70年代,都惠源曾任金华市肉联厂党委副书记。他给员工们开会,有的工人私下嘀咕:“今天都书记开会讲话,我一句话都没听懂。”工人不知道,都惠源口齿不清,是因为在剿匪时受了伤。<br> 解放初期的一天晚上,都惠源在雅畈开会,点着煤油灯,土匪突然发动袭击,都惠源第一时间去灭灯,不幸中弹,子弹从他的脖颈处打进,从嘴巴边穿出,一排牙齿被打掉,留下了口齿不清的后遗症。雅畈从此成了他的伤心地,那里有与他一起共事的人壮烈牺牲,李好学的坟墓至今还在。匪徒杀害他们的手段极端残忍,都惠源余生都不愿意去雅畈,有时不得已去了,也是以泪洗面。<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左二为都惠源 建国后金华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党委副书记,在金华火腿界,可是有着江湖老大的地位。</h3> <p class="ql-block">走访雅畈镇小学,向汪咏梅校长咨询今年清明节为烈士墓扫墓的相关安排,以及关于“李好学”烈士墓的信息</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好学烈士事迹》</div> 1949年5月,金华解放,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苦难深重的金华人民,从此翻身做了国家主人。但是,国民党残余分子不甘心其失败。他们收罗游勇散兵、地痞流氓、社会渣滓,建立了56股武装土匪,共7400余人,继续与人民为敌。其疯狂的破坏活动,严重地危害着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br> 有这样一群同志就在这样的迫害下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甚至有人没有留下姓名。我们只知道有一位同志叫做李好学,他来自遥远的山东,为了祖国解放的事业来到雅畈主持宣传工作。在一次上门宣传工作中,由于叛徒的出卖,土匪的袭击,李好学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把他的热血洒在了他所热爱的雅畈土地上。<br> 1958年,由于政府对土匪的清缴,土匪将李好学与其他五位同志遇害的事情一一供述,最终找到另外五位烈士的遗骸,并将他们与李好学合葬在一起,由于当时对五位牺牲的烈士名字无法确定,就将此墓命名为“李好学烈士墓”。<br> 由于雅畈的发展,烈士墓最后搬迁到此处,六位烈士的英灵长眠于青山绿水之间,愿让他们的灵魂得以安息。 <p class="ql-block">个人讲述:</p><p class="ql-block">  雅畈三村人,诸宣根 现年88岁 安南区时期曾任民兵连长,并作为优秀民兵代表参加1959年全国优秀民兵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听老人讲述,1950年,李好学牺牲之后,当时安南区雅畈二村的农革会负责人朱凤环(女)一直在宣讲烈士事迹。在1953年,雅畈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当时有五名雅畈人,之后才慢慢了解和接触到烈士事迹,因个人文化水平有限,当时还是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叶松青老师的帮助下,才将烈士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差不多是在1959年开始,在各类会场上宣讲烈士事迹,一直做了近60年,直到老人78岁,因身体原因才结束了坚持半个多世纪的烈士事迹宣讲工作,影响了三代人,烈士事迹深入人心,上至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十几岁的青葱少年无不对烈士事迹耳熟能详。</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鲍胜,现为雅畈镇文联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农文旅融合探索,曾多次承办婺城区百姓才艺大赛雅畈赛区活动,三届农民丰收节雅畈镇的庆祝活动,所带领的《双善文化》志愿者团队多次荣获区优秀团队、学习型团队等荣誉。</p> 缘起:<div>  前段时间因镇里为配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相关活动,推荐参加宣讲团,因此一直在琢磨,如何能为广大干部群众讲述一个通俗的,有意义的,最好是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党员先锋故事。</div><div> 当时通过二村书记黄伟的推荐,选了三个对象,分别是农革会时期的女干部朱凤环(浙江省劳动模范)带领全村老少勤劳创业的故事,还有一位是好人褚景科,离世12年后,仍被人们惦记,当时资料最少的反而是烈士李好学,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就学时期每年临近清明节,学校里都会组织所有师生去给烈士扫墓,那一天,全场安静肃穆,在庄严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后,台上都有一位长着国字脸,满面慈祥的老人为我们讲述关于李好学的事迹,之后才带领我们去给烈士扫墓,也是那个时候才第一次知道“默哀三分钟”这个礼仪的用途。</div><div> 既然为了宣讲党史,传播先进事迹,那当然优先选择为大家讲‘李好学’的故事,一方面是考虑烈士事迹在雅畈及周边乡镇的传播度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好学的事迹资料的稀少以及宣讲传承的延续需要。</div><div> 为了这件事,还特意开了个家庭会议,通过发动父母的“老三届”同学关系网,从多个渠道搜罗了包括部队、地方、媒体等已经发布或者已经存档的历史资料,为宣扬李好学烈士的事迹提供了更多的佐证,通过整理和排除,最终将确定后的资料发布并请求更多的人提供线索和资料补充。</div> <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金华的反动势力、土匪活动猖獗,期间曾发生“ 金兰汤土匪大暴动 ”等恶劣事件,南下干部们在逆势中坚持斗争、坚持发动群众与反动派土匪展开了艰苦的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在这期间牺牲的先烈有:</p><p class="ql-block"> 李好学 安丘县夏坡区人,牲牺前任金华县华南区农会主任,牺牲后安葬金华华南区雅畈村。</p><p class="ql-block"> 辛朋海 安丘县都山区人,牺牲前任金华县孝浬区副组织委员,牺牲后送回老家安葬。</p><p class="ql-block"> 董蘭溪 安丘县召忽区人,牺牲前任金华县双芙区组织委员、副区长,牺牲后送回老家安葬。</p><p class="ql-block"> 李仲财 安丘县夏坡区人,牺牲前任金华县华南区区长,牺牲后送老家安葬。</p><p class="ql-block"> 冯荣福 牺牲前任浦江县委委员、公安局长。</p><p class="ql-block"> 刘元祥 牺牲前任浦江县民政科长。</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华市档案馆2020.3.24查阅</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李好学同志为了无产阶级政权,为了新中国强大,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无私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于1950年1月被追认为:奋勇杀敌光荣牺牲烈士称号。</h3> 李好学(1920.4-1950.2)<br>  男,1920年4月出生,山东省安丘县夏坡公社赵家沟大队赵家沟人,1947年参革命,1947年6月入党,1949年5月金华各地相继解放,但仍有武装股匪56股,匪众7400余人,匪情严重,在此期间李好学作为山东南下干部被分派到雅畈担任雅畈区农会副主任,1950年2月在南干村一次上门宣传工作中,因叛征出卖和土匪袭击牺牲。1958年由于政府对土匪的清缴。土匪将李好学与其他五位同志遇害的事情一一供述,最终找到另外五位烈士的遗骸,并将他们与李好学合葬在一起。由于当时对五位牺牲的烈土名字无法确定,就将此墓命名为“李好学烈士墓”。由于雅畈的发展,烈士墓经多次搬迁。于2002年迁至此处。2017年民政部门对其进行修缮。 当时的历史形式以及南下干部的介绍:<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千南下干部进浙江</div> 世人从他们的传奇经历中,能感悟新中国创建之初的步履艰辛,他们就是一南下干部。<br> 70年前,为支援全国解放,大批山东干部组成“南下干部”纵队, 背上行装扛起枪,喊着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浩浩荡荡地向南方挺进,主要负责接管一些刚刚解放的大中城市。<br> 70 年过去了,当年那些朝气蓬勃的南下干部,如今大多已是耄耋之年。他们当年的生活、工作和战斗经历,已成为新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5000 名山东干部成建制南下</div> 1948 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共中央于9 月 8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准备五万三千干部的决议》:从五大老解放区抽调5.3 万名各级干部,以区党委(或省委)为单位,配备整套班子,以便在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南下,到达新解放的区域,建立党政军机构,进行接管、开辟工作,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5000 万至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其中要求华东地区抽调1.5 万人,并必须于1949 年 3 月集中待命出发。这些干部包括党务、政府、军事、民运、经济、财政、银行、贸易、机要、通讯、新闻、教育等各个方面。按照各县实际情况及标准条件,落实抽调南下干部任务。<br> 1948年12月25日, 华东局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干部决议的指示》 ,指出:因目前华中的干部特别缺乏,因此准备1.5 万名南下干部的名额,完全由山东来负责。南下干部按照原有的地方建制,把班子一分为二,一套准备南下,一套留原地工作,搭配好接管班子之后,成建制南下。<br> 从1948 年12 月到1949年2月,各区集中的南下干部陆续来到华东局党校参加整训,并在临城( 今枣庄市薛城区) 编成华东南下干部纵队。队伍中很少有人清楚,这一去将是一辈子。 出发的时候,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都以为这就是一次随部队转战,会遇到什么问题、会不会牺牲、多久能回家,都没想过。<br> 许多老同志都还记得南下途中经历的那些事儿:华东党校开学典礼为了提高南下干部开展新区工作的水平,华东局开办了第四期华东党校,全体南下干部均为党校学员。1949 年1月18日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华东局和山东省党政领导饶漱石、陈毅、康生、张鼎丞、粟裕、舒同、黎玉、郭子化等到会并作重要报告。大家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高级领导干部并聆听了他们的报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坚定了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期间,除学习华东局领导报告外,还学习了《中共中央批准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约法八章 )》、《中共中央关于保护工商业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对“自由资产阶级”及“开明绅仕”的政策的指示》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党三青团及特务机关处理办法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军事管理问题的指示》、《华东局关于江南新区农村工作 的指示》、《入城守则》等文件。传达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传达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和新区农村工作的报告,全体学员进行深入学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比如:从现在起,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要恢复和发展生产,学习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学会商业、银行工作;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限制改造的政策;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逐步地引导他们向集体的方向发展。<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共和谈破裂后渡江</div> 同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两党和谈宣告破裂。<br> 21日,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向全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br> 夜幕降临后,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解放军渡江部队向长江防线发起进攻。<br> 4月21日凌晨,部队登上南岸,乘胜追击。先期抽调随军的南下干部,紧跟二、三梯队各部队,乘舢板渡过长江,在南岸顺利登陆。<br> 郎(溪)广(德)战役结束后,根据华东局指示,将随军干部从部队分离出来,恢复原来建制,并集中到浙北地区休整待命。而在渡江战役打响时,在临城集中学习的“华东南下干部纵队 ”也踏上了南下的征途。<br> 浙江是国民党的 “老巢 ”,蒋介石、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国民党重要人物,都出生在这里,因此在全国有着特殊的位置。为此,早在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就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安徽蚌埠组织成立了接管浙江的领导机构一中共浙江省准备委员会。由七兵团政委谭启龙主管浙江省准备委员会的工作,负责接管浙江的组织实施,把华东局从山东调赴浙江的大批南下干部带到浙江,尽快做好分配工作。<br> 1949 年 5 月 3 日,杭州解放,各路南下干部日夜兼程, 赶到杭州,等待分配任务。<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8000 名南下干部接管建设新浙江</div>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渡江南下后,第一( 鲁中南区)支队基本上全部分配到浙江,与第三(渤海区)支队的大部分干部一同接管了浙江各地,加上一些专业类干部(铁道、 财政干部和济南华东大学的学员),来到浙江工作的南下干部总计8000 余人。<br> 1949 年 5 月初开始,入浙的南下干部各套班子,在浙江大地上迅速散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的“按照系统、整套接收、调查研究、 逐步改造”的接管方针,投入到紧锣密鼓的接管建政工作中去。<br> 而今天的档案材料显示,在当时浙江的11个地区中,有10个地区接管后的第一任地、县级主要领导基本上都由南下干部担任。这些担任各个职务的南下干部很快熟悉了南方的环境,他们与地方干部密切合作,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团结各阶层人士,领导人民巩固新政权、清除反动残余和地方匪霸、支前、土改,维护社会稳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志,都留在了浙江,这里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他们有过许多异乎寻常的经历,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剿匪反特,他们在异乡奋力挥洒着血色青春。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他们克服了南北生活习俗和文化差异,在70年的风雨征程中,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p class="ql-block">  备注:本文中所展示的图文资料大部分为收集所得,如有其他线索提供,请联系13735713499鲍胜(微信),进行校对和补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