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丫行动(四)衡复文化风貌区 衡山路与乌鲁木齐南路 2021.3.27

国庆

<p class="ql-block">上海徒步光影</p><p class="ql-block">2021.3.27上午</p><p class="ql-block">阴,有时有雨</p> <p class="ql-block">本次徒友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小脚丫行动队》合影</p><p class="ql-block">参加此次徒步活动的战友和同事13人,又有新朋友加入啦!</p> <p class="ql-block">上海中心城区的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是最大的一片。风貌区占地面积7.66平方公里,分属徐汇、长宁、静安和黄浦四个区。其中徐汇部分占地4.3平方公里,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期徒步将探索衡复风貌区的两条重要的马路——衡山路和乌鲁木齐南路。</span></p> <p class="ql-block">衡山路辟筑于1922年,原名“贝当路”,虽然只有2公里,但其内容的丰富性在上海是数一数二的。道路两旁的460多棵法国梧桐,枝繁叶茂,70%种植于1922年。衡山路因此被称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的衡山路</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南齐路是上海徐汇区的一条道路,原法租界内,修筑于1918年。初名为巨福路。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租界,改名为南迪化路。1954年改名乌鲁木齐南路。</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南路北抵淮海中路,南抵肇嘉浜路,中间与桃江路、东平路、衡山路、永嘉路、建国西路相汇是上海永不可拓宽的马路之一。</p><p class="ql-block">在这条安静清幽的马路上,匿藏着许多优秀历史建筑,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属于历史文物,都留下过传奇的故事。因为这里曾是昔日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聚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本期徒步从徐家汇地铁站开始,经衡山路、复兴中路、乌鲁木齐南路至衡复艺术中心结束,全程约3.3km,沿途行走、拍照、解说预计耗时约2.5小时。</p> <p class="ql-block">集合时间与地点:</p><p class="ql-block">本周六(2021.3.27)早9:00,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14号口集合。</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衡山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衡山电影院筹建于1951年,是解放后上海新建的第一座电影院,由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批准建造并题名。2009年,借着世博会的契机,电影院进行了翻新,名字也改成了“新衡山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百代小红楼</p> <p class="ql-block">百代公司旧址为法国式独立式花园,清水红砖外墙,建于1921年,俗称“小红楼”。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p> <p class="ql-block">★贝当公寓(衡山公寓)</p> <p class="ql-block">1934年建造,以路名贝当路命名。公寓高7层,一梯两户,按对称方式组织空间和立面。装饰艺术派风格在公寓的外立面和细节充分展现。公寓的设计师是俄国人亚历山大·亚龙一世。</p> <p class="ql-block">★中国铁路工人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在徐家汇公园、衡山公园之间的华山路广元路交汇处,有一座小小的中国铁路工人纪念塔,此小小纪念塔用3000枚铁路道钉来象征参与修筑美国东西海岸铁路的13000名中国劳工。</p> <p class="ql-block">★毕卡第公寓</p> <p class="ql-block">公寓建于1934年,自建成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是上海市区西部最高的建筑。建筑标高65米。正中是主楼,高15层,东西两侧层数递减跌落,形成的体貌稳定而又挺拔。</p> <p class="ql-block">★凯文公寓</p> <p class="ql-block">约建于1934年,由当时上海最大的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是公和洋行后期设计的典型公寓住宅。据说,这栋公寓最初是一名俄国皇室公主在上海的避难官邸。</p> <p class="ql-block">★集雅公寓</p> <p class="ql-block">原名会斯乐公寓,建于1942年,公寓造型简洁大方,整体属于现代派公寓,局部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p><p class="ql-block">集雅公寓是上海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继1941年美琪大戏院设计后的第一个项目。</p> <p class="ql-block">★西湖公寓</p> <p class="ql-block">建于1928年,原名“华盛顿公寓”,当年是衡山路上规模最大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公寓外墙为黄色水泥拉毛。底楼现为上海市第二食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路边小店</p> <p class="ql-block">★美童公学</p> <p class="ql-block">美童公学建于1923年,是美国侨民集资办的一所小学。建筑平面呈L形分布,主建筑立面长而舒展,采用了连续的老虎窗和清水红砖。现在作为中船重工704研究所使用。</p> <p class="ql-block">★林巧稚旧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923年,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我国妇产科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医学家林巧稚曾经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在此。</span></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张建业(左三)的家就在林巧稚故居旁边。战友们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美国殖民地式花园洋房</p><p class="ql-block">建于1927年,由大统织染厂经理朱敏堂投资建造。建筑外墙立面采用洁白水泥粉刷成白色横向板条,模仿美国殖民地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为美国普益地产公司设计了新华路哥伦比亚住宅圈。在此之后,邬达克为普益地产公司设计了乌鲁木齐南路的6栋花园住宅,即153、154、155、160、180、和182号住宅。</p> <p class="ql-block">普益公司6栋住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孔令仪住宅</span></p> <p class="ql-block">房子建于1930年,由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三层砖木结构西式花园住宅。建筑整体是对称式的布局,四坡红色瓦顶,陡峭而丰富的屋面和底层门廊的南向突出露台是建筑中比较引人注目的部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住宅最初的居住者是当年耳鼻喉领域的专家美国人邓乐普及其家人,后来作为孔祥熙的大女儿孔令仪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巨福公寓</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南路176号,以旧路名巨福路(今乌鲁木齐南路)命名为巨福公寓。1954年改名为乌鲁木齐公寓,因北侧为安康路(今安亭路41弄),曾习称安康公寓。建于1939年,为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的现代派风格公寓建筑,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63平方米。2005年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衡复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衡复艺术中心于201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号楼为夏衍旧居,建筑为英国式风格花园住宅,建于1932年。夏衍1949年-1955年担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期间曾在此居住。现旧居对外开放,回顾了夏衍的一生,包括筹建左联,创作话剧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夏衍故居</p> <p class="ql-block">★草婴故居</p> <p class="ql-block">★国际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礼拜堂始建于1925年,整体为仿哥特式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呈现的是英国民间乡村建筑风格,堂体平面呈L型,两边设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镶嵌梅花纹玻璃。堂高16米,气派十足。教堂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来来此做礼拜的都是来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众,所以改名为“国际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南路64号,是一幢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许多研究邬达克的专著都称这是邬达克设计,建造于1932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关资料是这样介绍的:英国乡村别墅式建筑源于欧洲中世纪,19世纪英国盛行模仿中世纪建筑,成为当时英国的标志性风格。这种风格由英国传到上海,与上海的其他欧洲国家建筑形成很大区别,因此又被称为英国风格建筑。这幢建筑最明显的形象特征就是它山墙上的半露木构架、木构架间清水红砖墙面及陡峭的红色机制瓦屋顶。</span></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部分徒友还参观了天平街道。</p> <p class="ql-block">天平街道图书馆始建立于六十年代初期,于1998年后被评为上海市一级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小区音乐会欣赏</p> <p class="ql-block">领队介绍</p><p class="ql-block">3w,山东青岛人,理工科博士,电力行业高级工程师。上海徒步光影公众号创办者、文案小编和领队。工作之余热爱城市漫步,喜欢上海老洋房,热衷挖掘历史建筑背后的文化底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a(33, 172, 237, 0.1); font-size: 18px; color: rgba(0, 0, 0, 0.85);">充满岁月痕迹的老洋房,在岁月中沉淀出了自己的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