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 李乔林 张景元</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在脱下军装离开部队和挥洒过热血汗水的老挝上寮地区40多年之后,我们一群从108兵站退役的老战友,相邀再次重返老挝和西双版纳勐腊县,以了却多年我们老战友再看看第二故乡梦想。从飞机到大巴车,一路走来老兵们魂牵梦绕,时过境未迁、回忆当年的新兵小伙伴,到今天的老人老战友,往事随风不如烟,我们在兵站勤务连生活的点点滴滴似乎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兵站勤务连是108兵站执勤和担负机动各种急难救助任务的主力军。勤务连设有一个通信排,三个战勤排。连长龚自友,政治指导员叶刘泽周,全连120余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3年12月,从云南个旧市农村入伍的李乔林分配到驻普洱县的昆字303部队司令部警卫排,(后勤22分部)1975年改代号35402部队后勤22分部。1975年4月又服从命令、从分部司令部警卫排调到了勐腊108兵站勤务连。</p><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从昆明市西山区武装部应征入伍的张景元,在新兵训练结束后分到兵站勤务连通信排总机班。1974年初兵站政治处再次组建毛译东思想战士宣传队,因有一点“文艺细胞”、被选调到兵站宣传队,每天勤学苦练学表演排练节目,曾到老挝沿线部队和老挝军民巡回演出。印象里、当时的演出场地和观众情景和电影《英雄儿女》略同……宣传队在政治处干事杜崇成、李枝胜、邓世湘等干部的带领下、曾到过老挝老西线各单位巡演,还专程前往老挝孟塞刚刚修建的中国烈士陵园祭奠战友,敬献花圈 ,到了纳堆中国工程兵刚刚修好的大桥工地等地,在那些我们曾走过的足迹上也都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照片和回忆。兵站宣传队1975年又一次解散后,再次回到了勤务连站岗执勤。也曾被抽调到医院担任负警卫工作。当时与同期入伍的昆明兵纪跃文还在一个班,为142野战医院医疗所站过岗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要说当时的军事训练那是一个简陋,特别是在野外生存训练条件相当艰苦。有一次训练中有一位四川兵,在山地上练习匍匐前进时不小心被枪刺到了眼睛,只能在医院换了一只假眼球后,退伍回乡了,唉!年纪轻轻好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据我们2019年12月一起再到老挝战地游的四川邻水赖昌学老兵说,枪准星损坏一只眼睛的是1971年从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当兵入伍的付祥光,多好的一个兵。只因左眼损坏后终身失明,评残回乡,前几年老战友们还去万州看望了付祥光。还有当时勤务连事务员何信祝、因为要经常赶马车买菜,由于路又不好,在走赶马车途中事故受伤住进医院,伤好出院后就来到了总机班。</p><p class="ql-block"> 兵站总机班,属勤务连通讯排编制,排长唐开佳,通信业务属机关战勤科的李科长,杨克贤参谋,胡世保技师分管。1972年底至1976年3月底勤务连总机班人员有;班长冉启元、刘攀国,副班长骆大全。战士有赖发友,何信祝,谭明福,陈朝发,张景元,姬模山,杨忠祥,李祥文等人,总机班按照条例规定及执勤要求,长期24小时不能间断值勤战备值班,坚守50门交直流总机及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兵站机关与上下左右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上情下达与相互沟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勤务连除了承担兵站机关执勤站岗与各项公差勤务外,还不时抽调人员出国,为援老筑路工程测量踏勘单位和医疗所提供警卫勤务保障,为架桥修路,修房盖房烧砖烧石灰,每年要派出人员到勐满生产基地春种秋收,还经常为接待各级首长和慰问团警卫站岗执勤,保卫兵站和机关首长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障筑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以保障援老抗美部队物资的运输任务,勤务连除了担任出国野战医疗所安全警卫和部分重点物资运输押运任务外,留在连队的人员,还要组织队列训练,砍芭蕉扦砍柴禾,挖地种菜,养猪养魚等。要担负兵站机关及周边各单位的生活用水任务。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兵站上千人用的水是怎么来的?刚当兵时候我们也不清楚。后来才了解到,兵站用水是从招待所后面的山箐里引过来的,从招待所后山进去几公里,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通过专用水管架设好几公里,引流至兵站礼堂后面的蓄水池内,那就是我们机关和各相关单位生活用水,引水蓄水平时的维护任务就勤务连担负。为了维护水源的安全和畅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山查看,如发现情况,要及時报告兵站供应科和管理科,由机关直接交待勤务连安排人员处理完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5年李乔林也被派出国、担任142野战医院三所的警卫工作,出国人员是轮换上岗,在国外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亲身体验了地处热带地区的老挝高温多雨气候环境的恶劣,执勤时是早晚温差大,穿在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警卫班的任务是站岗执勤、架房修路。维护周边连队并保持线路畅通,修房盖房,吃的是以干食品为主,海带、粉丝、罐头等,食材品种非常欠缺,很难吃到新鲜蔬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晚上是蚊虫叮咬,白天蚂蝗吸血,毒蛇猛虫防不胜防。有的战士由于水土不服身体又差没有多长时间就只能回国了。</p><p class="ql-block"> 身在上寮异国他乡,我们每位干部战士,用我们的辛勤汗水,用一个中国军人的艰韧担当,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以旺盛的热情似火的承诺,用青春年华,履行神圣职责与战士的责任,哪怕环境不好生活再苦,也拦不住我们奉献青春年华的战士。在异国我们除了必须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必须贯彻执行遵守解放军总政治部专门为所有参战部队人员制定的各项规定。尊重老挝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老挝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们除了站岗执勤、其他地方是不能自我外出,不敢乱走动的,在外我们说的话老挝人听不懂、他们说的我们也听不懂。遇事冷静思考面对,及时报告领导后通过老语翻译处理,就在营区内做些体力活杂事,以及军事体能训练等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初兵站勤务连缩编,从国外执勤归队后,连队已编为兵站警通排,警通排组建后任务不变,站岗执勤、保卫兵站机关营区安全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还有一些临时性的突击任务,比如到混合库紧急装御物资,到供应站搬运军粮,新兵连训练带新兵,以及担任兵站队列训练、会操等重点任务示范等等…</p><p class="ql-block"> 1976年兵站组织篮球运动会,李乔林被选调到运动会裁判组担任裁判员。我们裁判组还有卫生所陈举明所长了,其他人都不大记得了。</p><p class="ql-block"> 兵站运动会结束后,为参加22分部军体比赛运动会,兵站组建篮球队一起集中训练。在参加22分部运动会,经过艰苦努力和拼搏。在十多个团级以上单位组队参加的篮球比赛中,108兵站蓝球队荣获22分部运动会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后又被调到22分部教导队集中训练,准备参加昆明军区军体运动会。到1976年10月20日,粉粹四人帮后,分部教导队运动会集训队解散,人员各自回各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列七十年代,应老挝民族团结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先后派出工程部队、高炮部队、警卫部队、医院汽车团、军械汽修所等10多万人,援建上寮地区架桥修路,中国部队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援老抗美筑路工程任务,使老挝北部交通状况和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的很多战友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世界人民,献给了亲爱的祖国,200多位年轻的战友永远安葬在老挝那片国土上。</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一行的40多位兵站老战友又有机会去到老挝,站在老挝南乌江大桥上合影留念,看到孟塞中国烈士陵园和尚勇革命烈士陵园,路过纳堆兵站故地,行车经过已生了巨变的勐腊县城和兵站勤务连旧地,尚勇和小勐仑108兵站骡马运输队营区故地……,一声战友、一份关切、情意绵长、青春已逝、年华已老、道一声珍重、留一句祝福,愿留在异国他乡的烈士战友们安息 。</p><p class="ql-block"> 兵站的新老战友们,不论是当年在援老抗美后勤保障一线战场,还是今天依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无怨无悔的青春年华,全心全意为全世界人民服务,满腔热血为祖国守护南疆的每一寸土地,为我们亲爱祖国和人民,奉献我们的青春和岁月贡献,如今我们每位老战友只有一个念想,我们始终相信,不忘初心,使命召唤,那就是祖国不会忘记我们……(3210字)</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9日 </p><p class="ql-block"> 编辑@望天树@秋晨</p> <p class="ql-block"> 编辑制作@秋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