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区岳西中学清明节放假告家长书

彭艳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清明将至。</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们缅怀祖先、慎终追远的重要传统节日。为了保证孩子们能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安全的清明假期,现将本次放假的有关事项告知如下,请您理解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b>一、学生放假时间:</b></p><p class="ql-block"> 假期为4月3日—4月5日,共3天。所有学生于4月2日下午4点30离校,4月5日下午4点返校。</p> <p class="ql-block"><b>二、关注假期教育</b></p><p class="ql-block"> 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公民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孩子刻苦学习、掌握本领。</p> <p class="ql-block">  2.传承美德,敬老孝亲。疫情让我们每个人更加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百善孝为先,祭而丰不如养之厚,要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p> <p class="ql-block">  3.提醒孩子不进网吧、游戏室、桌球室、营业性歌舞厅等不适宜学生的娱乐场所,不得沉迷上网或玩手机游戏。</p> <p class="ql-block"><b>三、注意假期安全</b></p><p class="ql-block"> 1.防疫安全</p><p class="ql-block"> 眼下,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不断向好,但境外输入、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广大家长朋友们要充分认识今年清明节处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性,高度重视自身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切实做好个人防护。</p> <p class="ql-block"> 2.防火安全</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前后,是火灾、火情高发时期。家长应该带领孩子行动起来,革除鄙俗陋习,不在野外燃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p> <p class="ql-block">  3.交通安全</p><p class="ql-block"> (1)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都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p><p class="ql-block"> (2)中学生不准骑电动摩托车。</p><p class="ql-block"> (3)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追车、强行拦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4.食品安全</p><p class="ql-block"> (1)清明假期禁止入山采食野生蘑菇、野果、野菜以免引起野生食物中毒。</p><p class="ql-block"> (2)不吃垃圾食品,不购买三无产品。</p><p class="ql-block"> (3)不吃变质食品。</p> <p class="ql-block">  5.防溺水安全</p><p class="ql-block"> (1)游泳应在有安全保障的游泳池内进行。严禁在非游泳区内游泳。</p><p class="ql-block"> (2)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p><p class="ql-block"> (3)遇到有人溺水,不擅自下水施救,要高喊呼救,尽早报警。</p> <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朋友,安全是快乐、幸福、健康的首要因素,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君山区岳西中学</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纷纷祭祀自己的祖先。我国的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朝,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每年定4月5日为法定的假期,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按习俗,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将食物供祭在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新土,折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并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p> <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是插柳戴柳以辟邪;三是为了纪念介子推。</p> <p class="ql-block">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的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

清明

清明节

假期

游泳

家长

安全

孩子

疫情

年月日

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