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者的山庄

朝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的园林在世界上是著称的,中国的园林则以苏州、曲阜和扬州最为有名,而这三个地方的园林又各具特色。有园林评论家认为:苏州园林的建筑以富贵气出名,多为官僚富商的居室;曲阜的园林是以皇家气派出名,多为封建帝王祭孔的官构;而扬州因文人荟萃,所以园林的书卷气较足。参观了扬州的“何家花园”,我认同这一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何园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它有“中国名园,江南孤例”之称。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来此考察后还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官邸园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何家花园”简称“何园”,因建园的主人姓何而得名,一百多年来, 人们一代一代这么称呼,也就约定俗成了。其实,何园的真正园名叫“寄啸山庄”。面积达1.4万余平方米,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建。园名是当初园主何芷舠自己命名的,并用隶书题其额,嵌在门楣上方。“寄啸山庄”,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集“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中的“寄”“啸”两字为山庄之名,表达的是主人寄情于山水田园,不与宦海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很显然何芷舠是很欣赏陶渊明的归逸思想并乐于效仿的。甫一入园,这书卷气便扑面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然,何园的书卷气并不是以一园名便能概括,这园名只是一点睛之笔,这种书卷气是浸淫于整个建筑的风格之中,一亭一阁,一楼一榭,一匾一联,均体现人文之美;书法、绘画、雕刻、琴韵,荟萃成一个文学艺术的大观园。正因为如此,《红楼梦》《桃花扇》《梅花三弄》等五十多部电影、电视剧才不约而同选中它作为拍摄之地。曾在何园寓居过的名人亦很多,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六次来扬州,都寓居在骑马楼东一楼。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寓居何园五年多,其旧居在骑马楼东二楼,这里留下他不少作品。我认为何园的总体建筑可谓匠心独运,说它是江南孤例,因为它拥有四个“天下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一,是“天下第一廊”。何园是一个居游合一、宅园一体的大型私家园林,它分大花园和小花园,大花园则分为东苑与西苑,而这两苑的核心建筑则是主人日常起居的玉绣楼,在其东西南北分散着亭、台、楼、榭,妙就妙在这建筑群竟由一串长廊来连接,形式多样的复道廊,上下两层,或直或曲,或回或叠,真可谓无路不廊,有楼皆通,其长度竟达一千余米。仿如彩虹飞落,把何园五大楼宇融为一体,这长廊的功能多着呢:迟春,可凭栏观看牡丹池鱼儿抢食落英;隆冬,可临窗摘取一剪傲雪的红梅;雨天,可下水心亭,观看梨园子弟精彩的表演;月夜,可登赏月楼,一会月中寂寞的嫦娥。日出日落,回廊两侧透空雕花栏杆交错投影,溢彩流光,变幻莫测,绮丽迷人,那诗情画意尽在这若有若无间,它成为何园最著名的景观。为此,园林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称之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我认为解其底蕴,只有一个字便是:避。是避风、避雨、避日、避雪,但这种避又不甘寂寞,它还是要观看日月的升沉,要观看风雪的变幻,要观看花开与花落,要观看山水的肃穆,要观看戏台的喧哗,这是典型所谓归隐者的心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二,是“天下第一窗”。我们在走串廊时发现,东南两侧楼廊的上下廊壁间各有一排杂锦花窗,品味花窗和从花窗观景可谓何园的又一特色。若把中国园林比作一首好诗,花窗就是它的锦词佳句,何园花窗不但数量多而且制作精,有方形、圆形、花形、格子形,样式十分精美。它们集中分布在花园与住宅之间的廊壁上,组成一条条优雅别致的花窗带,这本身就是一条艺术的长廊,它不但是赏心悦目的景观,而且实现了不同空间相互借景,人们透过花窗,就可以欣赏花园中一幅幅流动的框画,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扑朔迷离,充满诗情,充满画意,也充满空灵,穷其底蕴也只有一个字: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三,是“天下第一房”。这片石山房是何园的后花园,可谓是园中之园。片石山房相传为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石涛本姓朱,法号元济, 据考证他是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他出生后不久,明朝就灭亡了,为了逃避清朝统治者的迫害,他和哥哥在明王室内眷的安排下出家做了和尚,他不仅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而且也是一位造园叠石的高手。他41岁时结束了云游生活,定居扬州,营造了片石山房。清光绪九年(1883)为何芷舠归隐扬州时所购得,成为何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片石山房,园子不大,只有1300 多平方米,可却山水天然形胜于江南一隅,门厅有滴泉,仿如门挂珠帘,既形成“注雨观瀑”之景,亦有一帘幽梦之幻,虚实结合,意境盎然。纵观整座山房,其精妙之处是融山水亭榭于一体,且方寸之间有乾坤。三间水榭凌波而起,与假山主峰一潭相望,亭榭之间由回廊曲径相连,而这四景则可各具特色,尤其是水榭、假山与人造月更是匠心独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水榭,分为东室、中室和西室。居中一室有一涌趵泉,泉边摆着古琴,琴声幽幽,泉水潺潺,交融成韵,摇人心旌;东室置一双古槐树根的棋台,壁上有竹石图的窗景,扶疏有致,动静相宜;西室建有半壁书屋,纹竹书架,线装古籍,字画挂墙,墨飘淡香。这三座水榭互为呼应,琴棋书画相映成趣,给人以远离尘扰,舒心骋怀之感。石涛有诗云: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淡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主人造榭的用意于此不点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假山,与水榭隔潭呼应。这座大型假山用太湖石叠成,西峰为主峰,下有石室两间,旁置飞瀑深潭,一动一静,相得益彰。东首为丘壑,奇石嵯峨,栈道凌空,蔚为壮观,登上假山峰顶则一园景色尽收眼底。假山乃石涛和尚叠石在人间留下的宝贵珍品,宛如天设地造,能从假中见真!如仿大自然中山石洞穴,似置身山野郊外,山形显现出苍劲粗犷之美,得道法自然之真谛,山中主脉延伸入水中,有绝壁临崖的奇险,亦有山连峰叠的气势,胸中藏千山万壑的江山大气。潭中的人工造月,可称是片石山房一绝。避暑山庄文津阁有一个通过假山留洞而形成的月牙倒映在水面,而这片石山房的水中月亮可以让人从月牙看到月圆,而且很清晰,它在山壑水波之中,显得格外明亮。有人说,扬州是月亮城,此景亦为扬州添辉,此话不假,可联系起潭上放置的一只不系舟,随波荡漾,无牵无挂,潇洒不羁,飘逸空灵。我则从中读出一个“空”字。也许这就是解读片石山房之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认为何芷舠不惜重金买下这山房,作为自己的后花园,不仅仅是看中石涛在叠石上高超的技艺,恐怕更看中的是石涛的归隐之心与自己是相通的,而它营造的意境和暗示的主题正合他的心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四,是“天下第一厅”。如果说前三者用的是“曲”笔,而这船厅可说是园主直抒胸臆之作。从东园的牡丹厅往船厅的通道两旁,由站立的瓦片和鹅卵石铺成水波纹,似波光粼粼,似惊涛裂岸。看上去,高出数石阶的船厅宛然成了一艘卧在浩瀚大海中的轻舟,清风徐来,随波荡漾,人立其上,仿有动感,给人以水为居的意境。此时,看厅前明间的抱柱上“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人们才恍然明白船厅的得名之由,并忍不住要为它的建造者的精彩创意叫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们或许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园主何芷舠的“芷舠”二字就是一只装满了香草的小船。他是安徽望江人氏,官宦世家,世代最亲近的就是江中之船。他在一茬茬官任上,特别是接任汉黄道台兼江汉关监督时,几乎日日与过往商船打交道,他的一生与船的关系何其密切,对船的感情何其深刻,有人问何芷舠归隐是否与他朝中没有可靠的背景有关?否也!何氏家庭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与光绪另一位更有名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主要是他本人看清了晚清政府昏庸无能,沉疴久积,病入膏肓,何芷舠深感空有爱国自强之抱负,而难兑现于国事,且在宦海沉浮中,哪怕有背景也难避厄运,倒不如急流勇退。遂于光绪九年(1883), 只有四十几岁的他,由湖北汉黄道台兼江汉关监督的官任上卸任到扬州, 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后扩建为园林,建造这“寄啸山庄”,历时 13 年之久。他对船厅的这番设计是煞费苦心的,一是把自己的名字暗喻在内,二是把急流勇退之意明示其中。我们从船厅中读出的是一个“退”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避、一虚、一空、一退,已把何园主人的归隐之心诠释得明白而透彻, 这是何园有区别于扬州别的园林的独特之处。虽说是归隐,何芷舠是心有不甘的,只要看看何园的读书楼我们便可窥见其中一斑。这读书楼不事张扬,它躲在船厅后面的西边角落,这楼没有楼梯,只有假山的弯曲山道,登其楼,那是一副无言的对联:</span></p><p class="ql-block">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可这小楼绿树掩映,假山环抱,窗明几净,清香四溢,宜于静心苦读。何芷舠用此楼专门供儿子何声灏苦读,其儿果不负父望,在江南贡院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二甲第六名被皇帝钦点为翰林,继承何芷舠的衣钵,成就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誉,光耀门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可见何芷舠的这种归隐的书卷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几许清高,也有几许落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几许避世,亦有几许不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就是我对何园的解读,不知方家以为然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选自卢锡铭.《水云问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