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世代传承。</b></p><p class="ql-block"><b>家庭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所起到的作用异常广泛深远:培养亲情、稳定社会、处理矛盾、教育后代……家道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卓越贡献。</b></p><p class="ql-block"><b>家道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家道文化所蕴含的祖先的信息,道德的标准,价值的衡量,处事的方法,管理的哲学。每一个家族,每一个家庭都不一样,反映的社会层面不一样。都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b></p><p class="ql-block"><b>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道文化" 指的是一个“家”的文化,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这个“家”可以是三口之家,也可以是一个国的家,“家道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从对“家”的定义延伸,“家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家族、家庭的文化。</b></p><p class="ql-block"><b>中国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说明“家”与“国”的关系。“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国天下。家和万事兴,不和人多病,相由心生,命由心定,和气能生财,财不随恶人。钱不是挣来的,钱是修来的。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灾祸。</b></p><p class="ql-block"><b>德不配位,必有灾殃。</b></p><p class="ql-block"><b>家出逆子,罪在父母。</b></p><p class="ql-block"><b>天道家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至要莫如教子,至乐不如读书。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家有贤妻,一家安宁。国无德不兴,家无德不立。厚德厚福,缺德损物,无德无物。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家道文化就这样言简意赅的传承几千年。</b></p> <p class="ql-block"><b>让我们看一下古今诸子贤达是如何诠释家道的:</b></p><p class="ql-block"><b>林逋说:“内睦者,家道昌.”</b></p><p class="ql-block"><b>武则天说:“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b></p><p class="ql-block"><b>老舍说:“家道之根在于孝敬父母,失去慈母便像花朵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b></p><p class="ql-block"><b>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家道之根也.”</b></p><p class="ql-block"><b>颜真卿说:“家和万事兴,和为道也.”</b></p><p class="ql-block"><b>孔子说:“家无道不兴,人无道非人也.”</b></p><p class="ql-block"><b>朱子家训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b></p><p class="ql-block"><b>曹雪芹道出林黛玉早亡之因,就是林家(林黛玉家)的家道中落除了直接冲击林黛玉的心灵之外,还间接地影响了她爱情的成败,反过来又影响着林黛玉的性格的形成,林家由兴到衰的主要原因是家道中落。</b></p><p class="ql-block"><b>自古有言:天、地、人,三才者,日、月、星,为三光,道、天、地为三大。“道”为三大之首,所以,人必遵道。古之圣贤论“道”者甚多。孔子在论述“为人之道”时说:“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中华民族之人格也。做人要诚实,诚实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常乐也。处高不欺人,处低不献媚,居安要思危,居危要三思……”老子在论述“处世之道”时说:“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一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借以传承家道。通过一代代家训教育建立自然的和谐,家族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人自身的身心和谐来维护和谐的社会。家国皆如此,人和,家和,国和,天地和,天下则和。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要以和谐的家庭为基础。可以说,一个家族的兴旺,成败与家道有着直接关系。</b></p><p class="ql-block"><b>因此在家道传承上,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福。怎样才能传承好家道,使家庭能幸福,儿孙有福气!</b></p><p class="ql-block"><b>第一:老人道</b></p><p class="ql-block"><b>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b></p><p class="ql-block"><b>2、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b></p><p class="ql-block"><b>3、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b></p><p class="ql-block"><b>4、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儿孙自有儿孙福”。</b></p><p class="ql-block"><b>5、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b></p><p class="ql-block"><b>6、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b></p><p class="ql-block"><b>7、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b></p><p class="ql-block"><b>8、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b></p><p class="ql-block"><b>9、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b></p><p class="ql-block"><b>10、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b></p><p class="ql-block"><b>第二:父母道</b></p><p class="ql-block"><b>1、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b></p><p class="ql-block"><b>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b></p><p class="ql-block"><b>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b></p><p class="ql-block"><b>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b></p><p class="ql-block"><b>5、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b></p><p class="ql-block"><b>6、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b></p><p class="ql-block"><b>7、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b></p><p class="ql-block"><b>8、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b></p><p class="ql-block"><b>9、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b></p><p class="ql-block"><b>10、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b></p><p class="ql-block"><b>第三:夫妻道</b></p><p class="ql-block"><b>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b></p><p class="ql-block"><b>2、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b></p><p class="ql-block"><b>3、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b></p><p class="ql-block"><b>4、夫妻结合有三因缘:</b></p><p class="ql-block"><b>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b></p><p class="ql-block"><b>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成才;</b></p><p class="ql-block"><b>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b></p><p class="ql-block"><b>5、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b></p><p class="ql-block"><b>6、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b></p><p class="ql-block"><b>7、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b></p><p class="ql-block"><b>8、夫妻闹矛盾,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b></p><p class="ql-block"><b>9、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b></p> <p class="ql-block"><b>第四:丈夫道</b></p><p class="ql-block"><b>1、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b></p><p class="ql-block"><b>2、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b></p><p class="ql-block"><b>3、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b></p><p class="ql-block"><b>4、“刚”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如不动,被骂也不动性(不发脾气)才是刚。顺逆当头,安然自在。</b></p><p class="ql-block"><b>5、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b></p><p class="ql-block"><b>6、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b></p><p class="ql-block"><b>7、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b></p><p class="ql-block"><b>8、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b></p><p class="ql-block"><b>9、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b></p><p class="ql-block"><b>第五:妻子道</b></p><p class="ql-block"><b>1、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b></p><p class="ql-block"><b>2 、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b></p><p class="ql-block"><b>3 、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b></p><p class="ql-block"><b>4 、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b></p><p class="ql-block"><b>5 、不要刚暴,不要急躁。</b></p><p class="ql-block"><b>6 、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b></p><p class="ql-block"><b>7 、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b></p><p class="ql-block"><b>8 、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b></p><p class="ql-block"><b>第六:婆媳道</b></p><p class="ql-block"><b>1 、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b></p><p class="ql-block"><b>2 、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b></p><p class="ql-block"><b>3 、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b></p><p class="ql-block"><b>4、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b></p><p class="ql-block"><b>5 、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b></p><p class="ql-block"><b>6 、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得圆满。</b></p><p class="ql-block"><b>7 、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b></p><p class="ql-block"><b>8 、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b></p><p class="ql-block"><b>9 、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b></p><p class="ql-block"><b>10、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 。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b></p> <p class="ql-block"><b>第七:子女道</b></p><p class="ql-block"><b>1、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b></p><p class="ql-block"><b>2、为人子女,年幼时,很难在生计上帮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让父母担忧。不让父母担忧,是最大报恩。长至成年,要尽心尽力孝父母。</b></p><p class="ql-block"><b>3、作为子女,应以尽孝为己任。能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b></p><p class="ql-block"><b>4、给老人物质上的满足,那是一种义务,还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份,给父母放心,不给父母添麻烦,不看父母的过,才是真正的孝。</b></p><p class="ql-block"><b>5、“顺”,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放心。假如父母明显是错的,也不要当面顶撞,应心平气和与父母交流。</b></p><p class="ql-block"><b>6、父母有过,子女能为他们补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贵星。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b></p><p class="ql-block"><b>7、我们的生命降临在这一家,等于是和这一家有缘,要感恩、报恩。</b></p><p class="ql-block"><b>8、孝分有理孝、事孝、心孝:理孝,就是要尊重理解老人;事孝,就是尽己所能为父母提供物质方面的需要;心孝是原谅父母的过,是大孝。</b></p><p class="ql-block"><b>9、给父母吃穿是孝身;让父母顺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乐,不令父母操心,这是孝性(性界)。</b></p><p class="ql-block"><b>10、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乐,为尽孝;老人临终能令其安详含笑而去,算是尽孝尽到头了。</b></p><p class="ql-block"><b>第八:兄弟姐妹道</b></p><p class="ql-block">1、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辅星,以义为根。</p><p class="ql-block"><b>2、“义”就是无条件的帮助,不惜一切代价。一人有难,其他人要到位帮助,条件好的应该尽量帮助条件差的。</b></p><p class="ql-block"><b>3、若兄弟姐妹间不能相亲相爱,父母一定忧心,孝道仍不能圆满。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b></p><p class="ql-block"><b>4、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帮助、相互补漏。</b></p><p class="ql-block"><b>5、得到兄弟姐妹的帮助,要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b></p><p class="ql-block"><b>6、兄长是半个家长,要以身作则,助父立业,协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继祖先德。</b></p><p class="ql-block"><b>7、兄长对弟妹要像父母一样有爱心。</b></p><p class="ql-block"><b>8、不传是非闲话,不怨兄长父母。</b></p><p class="ql-block"><b>9、活泼节俭、受命不辞,义所当为则尽力而为。</b></p><p class="ql-block"><b>10、成家后,不要攀比财富,要互相竞比家风,一家比一家做得好。</b></p><p class="ql-block"><b>第九:姑娘道</b></p><p class="ql-block"><b>1、 姑娘是一家之贵星,以志为根,性如棉,提满家。</b></p><p class="ql-block"><b>2、以志为根,就是立志不争不贪,立志孝双亲,敬哥嫂,爱护侄男侄女。</b></p><p class="ql-block"><b>3、如棉花之温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绵长,不要退志。</b></p><p class="ql-block"><b>4、姑娘在家是半宾半主,要心知众人的好处,能提起全家人的和乐精神,结一家的缘。</b></p><p class="ql-block"><b>5、姑娘是和谐婆媳关系的门轴。遇到婆媳不和时,要两面劝解。在母亲面前说嫂子的好处,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体解嫂子,提到平日母亲的好处。</b></p><p class="ql-block"><b>6、如在家好多嘴多舌,不但不知、不会平息是非,反而扩大是非,闹得一家不和,鸡犬不宁,就成了踢满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b></p><p class="ql-block"><b>7、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理解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乐,真正是喜星临门。</b></p><p class="ql-block"><b>8、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能为良母。</b></p><p class="ql-block"><b>第十:朋友道</b></p><p class="ql-block"><b>1、同道者为朋,同义者为友。</b></p><p class="ql-block"><b>2、君子交朋友在道义,小人交朋友为权利。</b></p><p class="ql-block"><b>3、 能劝善规过,是为道义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势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b></p><p class="ql-block"><b>4、利是害义的,势利之交,断乎不能长久。</b></p><p class="ql-block"><b>5、常言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因此我们要亲近有仁义道德的益友,远离只知花天酒地的损友。</b></p><p class="ql-block"><b>6、与朋友相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b></p><p class="ql-block"><b>7、如果一味滥交,不分善恶是非,随波逐流,就会受损友之累。</b></p><p class="ql-block"><b>8、欲先正人先得正己,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说话才会发生效力。</b></p><p class="ql-block"><b>9、朋友相处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适当的空间很重要。</b></p><p class="ql-block"><b>10、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营道同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四海之内皆兄弟。</b></p> <p class="ql-block"><b>家道的存在,即能约束后人,又能完善自己,使之承前启后,代代相承。可见家是有秩序与制度的。</b></p><p class="ql-block"><b>中国家庭在内部有独特的结构,这就是“长幼有序”。这也可以从对亲人的称呼中看出。比方说,称呼父母的亲兄弟(男性),分为“伯伯、叔叔、舅舅、姨父”等,长幼、内外(“内亲”与“外戚”)分明。这种秩序看起来“等级森严”,但却是构建和谐的基础,唯其有序,方能安稳,唯其安稳,方能和谐。家在“长幼有序”中充满仁爱,有长对幼的关爱、幼对长的尊敬,有家长的权威,也有相互的宽容。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产物,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当一个家庭没了家规,就像一个国家没了法律。我国古代的家规广泛而细致,大至报效国家、小至言行举止都有具体的规定,而且家规的执行非常严肃、严格。</b></p><p class="ql-block"><b>在中国,“家教”受到很大的重视,当一个人言行举止不得体,人们说他“没家教”。关于家教的古书很多,其中《弟子规》、《礼记·曲记》、《颜氏家训·教子》等古书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可值得借鉴。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通过细致的“礼”教育,达到“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的教育效果。</b></p> <p class="ql-block"><b>古人常言“教化”,要达到“教而化之”显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是需要几代,十几代,或几十代的逐渐形成。可见家道之学:就是积累与传承。</b></p><p class="ql-block"><b>民间三教九流,技艺七十二行能够流传百年,千年。其精髓也有如家道一样的古训,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它们属于社会、国家、乃至世界。</b></p><p class="ql-block"><b>中华文化是以“家”为主体的,根和源都离不开社会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家”。可以说,家是中华文化源泉和基础,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家”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很多珍贵的史实在家谱里得以记载;很多精湛的手艺靠家庭代代相传;很多思想和学问在家族的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华的家道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把好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不断积累、不断传承,这就是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能够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根本所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