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用向死而生的勇气,去谱写青春的挽歌。

马钊

<p class="ql-block">  翻开《罗密欧与朱丽叶》,扉页那开场诗中<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对不幸的恋人,他们的悲惨凄凉的陨灭,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span>让我开始思考......爱情到底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爱情?东方和西方的文学对此有不同的书写。东方文学中<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span>这样缠绵绻恋的思念。有汉乐府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span>”生死不渝的爱,有《红楼梦》<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宝黛般纯洁如玉,空幻如梦的爱。</span> </p><p class="ql-block"> 而莎翁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是被命运禁锢嘲弄</span>的。但罗密欧与朱丽叶仍然要以全部的生命力为养料,让他们的爱情在黑暗污浊的中世纪开出血色的花。这种生命固然是短暂的,但又是永恒的。</p><p class="ql-block"> 罗密欧与朱丽叶会腐烂的肉体在世间的存在是短暂的,但他们悲壮的爱情与圣洁的灵魂是永恒的。我相信他们依然活在每一对敢于为爱反抗而奋力追求的年轻男女的灵魂深处。生命中是不是有那么一段过程我们都是罗密欧或者是朱丽叶呢?</p> <p class="ql-block">  当我读完《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我认为昙花一现是人生最热烈,最饱满的生命状态。<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昙花绽放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美是永恒。</span></p><p class="ql-block">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正是如此,他们的爱情是开在黑暗污浊的中世纪维罗纳上的一朵血色的花,花种却播扬在每一对青年男女的心中。这朵花绽放的瞬间就注定了它的永恒。我相信爱情能将我们的生命引入另一种状态,而我希望它能将我的生命领向似花一样盛开的状态,即使是昙花一现。</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以悲剧结尾。那么是什么导致这场悲剧的?通读全文,我们隐约可以感受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他们拽入死亡的结局。它就是文中多次提到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我所说的命运是一种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一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统一体,一种偶然与必然自觉或不自觉的互动。而我试图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了解“命运”是如何作用于他们或者我们的。</p> <p class="ql-block">  首先开场诗就写到“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一对不幸的恋人”交代了他们家族互为仇敌。这种家族背景就预示着他们的爱情将走向悲剧的结局。没人能够选择自己的出身,这既是客观又是自己不可控的,这种客观必然产生差异,必然作用于我们日后的生活,那么当我降生时我的命运就注定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也决不是宿命论者。</p><p class="ql-block">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一场你将即将登台演出的舞台剧,可是你将扮演什么角色,这并不是你能够决定的。可能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的主角,也可能是跳梁小丑。但无论你能拿到什么角色,请尽可能做到不喜不悲。因为给你的剧本是空白的,如何成就角色本身是由你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生命本就是一场自我完成的历程,一台戏万千宠爱在一身的主角重要,跳梁小丑也同等重要。戏剧中推进小说的是三次死亡。即茂丘西奥,班伏里奥,提伯尔特之死。死亡只是表象,在每一次死亡背后则是人物性格的推动。死亡又是命运的结局,因此,命运似乎又是主观性格与客观事物偶然与必然的互动。</p> <p class="ql-block">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让两家冰释前嫌,他们为爱而死,激励着无数中世纪被禁锢着的男女们开始争取自由恋爱的权利。这样的死亡不就是另一种方式的新生吗?</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我至亲的离世,只是一种肉体的隔离,而他们的每一句说教,每一个温暖的动作,都留存在我心里而永不磨灭,也都将由我一代代的传承下去。<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正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一代代地被歌颂,平凡的我们也被每个你爱过的人而铭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