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消失的地平线”

S.Li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30年代,正值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急剧膨胀,西方列强还沉醉于殖民、掠夺、征服、冒险等“哥伦布”式新发现的欢乐之中。一部虚构的探险小说走红欧美,这就是英国作家詹姆斯&nbsp;.&nbsp;希尔顿(James Hilton)撰写的“<b>消失的地平线</b>(Lost Horizon)”。小说虚构描写了在南亚次大陆某国家的四名英美籍人士,在一次当地政变撤侨行动中,乘坐了一架被劫持的飞机。飞行员(劫机者)在飞机发生意外时强行着陆后受伤死亡。而四名英美籍人士却偶然地进入了中国西南藏区蓝月山谷地带的一个名叫“<b>香格里拉</b>”的地方;从此,开始了他(她)们一段神秘的香格里拉之旅。在小说的描写中,整个香格里拉,人们奉行适度的生活原则和处事哲理;多宗教、多信仰和平共存,多民族、多文化和谐相处。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纯净空气及各宗教庙宇的汇萃地,是美、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b>《消失的地平线》</b>的意义在于为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一个人间乐土的意境。《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曾如此指出: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一词&nbsp;——&nbsp;<b><u>香格里拉(Shangri-la)</u></b>,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1971年,南洋富豪郭鹤年买下了“<b>香格里拉</b>”的冠名权并以香港做基地创建了亚洲最大的“<b>香格里拉</b>”连锁豪华酒店,以高端、舒适、优质的服务誉满全球。</p> <p class="ql-block"><b>香格里拉</b>&nbsp;——&nbsp;一个永恒之谜!半个多世纪,不知有多少中外探险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在苦苦寻找现实生活中的香格里拉。曾经印度,尼泊尔,阿富汗,苏联西伯利亚,以及中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的稻城等都先后宣称他们发现了香格里拉。然而,&nbsp;1997年9月,中国旅游局在云南省中甸地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世界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学者们对迪庆的人文地貌、历史遗迹等展开了全方位查验,最后得出结论,迪庆的地理风貌,人文景观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所描述的完全一致。“香格里拉”一词从语音上也只有在中甸(县)的藏语中最接近,意思是心中的日月。而中甸县城的古称“尼日宗”,意为日月城,与中甸藏语中的香格里拉之意完全相同。自此,<b>中甸</b>被正式改名为“<b>香格里拉</b>”。</p> <p class="ql-block">在丽江,从大小客栈、旅行社、背囊俱乐部、乃至“驴友留言”那里很容易打听到如何去<b>中甸(香格里拉)</b>的旅游信息(参团或结伴)。只要身上“不差钱”,选择是多样的。丽江到中甸大约200公里,一般香格里拉两日经典游的行程安排颇受欢迎(价格大约500-700元\人不等)。</p>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30日,从丽江出发,沿金沙江畔,途中经停并观览金沙江大拐弯。行车大约50公里,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交汇处,江面自然形成狭窄,两岸相距仅三十米,并有一块巨石坐落江心。由于两大雪山的挤压,江面陡然变窄,加上巨石在江中心的阻挡,江水在这里狂驰怒号,浪花激溅,响声轰鸣。据说很久以前,该地区常有老虎出没,老虎借助江心巨石可跃身过江。后人便将此处起名“虎跳峡”。沿江狭窄口共有三处,所以也就有了“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p> <p class="ql-block">前往中甸的公路还算平稳通畅。在春夏季里的雨后,偶有山石滑落阻塞道路。盘山路上,极目远望,山峦雄浑,河川秀丽。游人并未因海拔的逐渐升高而感到不适。一座座彝族山寨,一片片高原梯田,时而引发游客提出停车拍照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小中甸是正式进入藏区的门户。游客们在此下车接受藏族朋友们特殊的迎宾礼仪:一杯烈酒,一条哈达,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的吉祥话。早春的高原,牧场上的草还未转绿、杜鹃花还未盛开,但四周的牧畜,身边的尼玛堆,眼前的康藏村落,不禁使游人瞬间发觉期待中的异族风情已不再遥远。</p> <p class="ql-block">地理上和历史上,中甸位于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并且是纳西族、彝族、傈僳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世代生息繁衍的高原地域。特有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多文化、多信仰的和谐共存,恰似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的香格里拉(Shangri-li)在现实中的具体展现。</p> <p class="ql-block">中甸的古称“<b>尼日宗</b>”——&nbsp;<b>日月城</b>,其实就是由<b>日光城、月光城</b>双城所构成。其中<b>独客宗</b>古城,在藏语里意为“白色石头城”,意喻“月光之城”。</p><p class="ql-block"><b>独客宗</b>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进入藏区的第一站和重要枢纽驿站,也是滇、川、藏茶马互市的通衢。在古城起伏不平的石板路上,昔日马帮留下的马蹄印仍依稀可见;而岁月久远的马帮喧哗早已被今天的客栈,酒吧、商铺、游人之热闹景象所代替。世界上最大的转经轮高高矗立在古城旁的庙宇之中;为纪念1936年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中甸一带而建的“红军博物馆”则坐落在古城边并成为另一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与“独客宗——月光城”遥相呼应的是在奶子河畔的一座山顶上建立的“<b>尼旺宗</b>”,意为“<b>日光城</b>”。过去的“日光城”寨堡已不复存在,原址仅剩一座白塔。在白塔不远处(距香格里拉县城5公里),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规模宏大,看似古堡的建筑群;这就是云南省境内最大、最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nbsp;——&nbsp;<b>噶丹松赞林寺</b>,有人把它比喻为小布达拉宫,现有僧侣700多人。公元1674年,五世达赖喇嘛奏请康熙皇帝批准后亲自选址指导修建并赐名“噶丹.松赞林”。清雍正皇帝赐名“规划寺”。寺院于1679年开始动工,1681年基本完成主体建筑。整个寺庙仿拉萨布达拉宫布局,依山势层叠而上,气派非凡。据说当年五世达赖喇嘛选址时得占卦神示:“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戏其间”。所以,至今寺内仍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听说还常能看到一对金鹜出入。鎏金铜瓦的殿宇,笔法细腻的壁画,古老独特的寺院,处处都让游人深感藏传佛教浓烈和神秘的气氛。无怪乎有人形象地比喻:到了松赞林寺,等于去了半个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天紧凑而兴奋的旅程,在晚间能欣赏一场大型藏族歌舞表演《<b>梦幻香格里拉</b>》无疑是一种最轻松和最愉快的享受。或许个别游客未必能习惯享用晚会上所提供的酥油茶,糌粑,青稞酒,烤乳牦牛(旅行团员自付600元\半只)等特殊的民族风味,但可以肯定,甜美的藏族民歌,豪放的康巴舞姿,斑斓的民族服饰,充分展示了灿烂的藏族文化,无不令所有在场的游客观众喝彩赞叹。</p> <p class="ql-block">次日(5月1日),天蒙蒙亮,旅行团便启程前往距香格里拉县城35公里处的<b>普达措国家公园</b>。在导游的极力建议下,许多游客在途中指定的商店里买了氧气瓶和红景天(防缺氧药)。虽说导游的用意是为了防止游客发生高原缺氧反应,但游客们对这一“精心安排”都明白背后的商业回扣规则。</p> <p class="ql-block">普达措国家公园是目前中国陆地第一个国家公园。据说目前开发出来的面积仅占规划的千分之三。<b>普达措国家公园</b>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之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南面的国际重要湿地<b>碧塔海</b>自然保护区和北面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b>属都湖</b>景区两个高山湖泊所构成;两湖之间是弥里塘亚高山牧场和洛茸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村。“<b>普达措</b>”,藏语意为普渡众生达到彼岸之舟湖。</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有环保穿梭车载着游客驶入景区。游览路线依顺时针方向进行,据说这是按照藏族的习俗以求吉祥好运。<b>碧塔海</b>是进入国家公园内的第一个景点,湖面海拔高度大约3500米。一条长约2.7公里的人工实木栈道沿湖边婉转而建。清晨时光,游人尚少。柔和的朝阳照射在宁静的湖面上,淡淡的水雾从湖中冉冉升起,远方的群山倒影在清澈的湖水里,眼前的湖光山色仿佛令游人从现实中的香格里拉走进了梦境。</p> <p class="ql-block">听说如果季节再推迟半个月(5月中旬),就能看到湖面上常出现的“杜鹃醉鱼”之奇特景观。每年春季,湖岸上茂密的杜鹃花盛开,花瓣飘落到湖中,湖中的游鱼吞食花瓣后便中毒醉浮于水面。</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乘车继续前行,途中经过<b>弥里塘亚高山牧场</b>。居高远望,辽阔的牧场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展在山谷间;星星点点的牧畜散落在草滩上,点缀出田园牧歌式的精美画面。在翻越海拔4000米高的山梁后,便到达另一景区&nbsp;——&nbsp;<b>属都海</b>(海拔约3800米)。空中飘来乌云,游人们在微风细雨中行进在长4.2公里的人工栈道上。栈道蜿蜒辗转,曲径通幽,把游人引入到一个群山环抱、松桦苍翠、草甸茂盛、毛牛成群的仙境般的原生态境地。</p> <p class="ql-block">虽说是半天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和欣赏<b>普达错国家公园</b>神奇而独特的自然风光,但仍然能让游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如果想更多地领略香格里拉大美,应多住些日子,或许还应深入到更远的梅里雪山风景区。据一些文献介绍,如今的大香格里拉感念,已不再局限在丽江、中甸一带;而是包括四川的泸定、亚丁、稻城,青海的果洛,甘肃的甘南藏区,以及西藏的林芝地区。若要去寻找“心中的日月”,恐怕需要花上数月的时间。当然,自驾游是最佳方式。</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香格里拉之行顺利结束。返回丽江的次日清晨,客栈经理安排了司机送行前往丽江机场。司机师傅姓“和”,纳西族。20公里的车程,和师傅打开话匣讲述了“和”氏家族的来历。“和”氏原籍南京,据说明朝年间祖上犯事,整个家族逃离南京迁徙到丽江。当地木氏土司收留了逃难的家族并赐姓“和”。其寓意一:“和”中有木,属“木”家的人;二是“和”字上有一撇、右有一口,表示“和”族是带帽子、背背篓为木家做工的人。简单一个“和”字,巧妙地演示了汉字与纳西象形文字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飞机在风雨中启动、加速、腾空而起&nbsp;……&nbsp;。透过机窗,俯瞰大地,云雾之间,梯田层叠,山寨相依。飞机冲出浓密的云层在空中平稳飞行。此时,试图再看一眼美丽的香格里拉,但见云海茫茫;云海之上,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当看到心中的日月时,地平线已从视线中消失&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09-7-8&nbsp;于上海初稿</p><p class="ql-block">2021-3-28于多伦多修改</p> <p class="ql-block">注:遊記写于2009年,部分信息可能已经过时,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