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和美课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此次长沙之行,欣赏到了小学语文界各种不同形态之美,有蒋军晶的童话语言之美,魏星的阅读丰子恺文章之美,有赵志祥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的诗词、小古文教学之美,戴建荣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的语文乐趣之美……</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以小学的阅读,小古文,寓言,童话,古诗等老师们日常教学碰到的较难组织教学的内容为主,重在解决老师们公开课不敢挑战这种类型的主要问题,两天的学习结束之后,我的收获大致如下:</p>  <p class="ql-block">精华语录集锦</p><p class="ql-block">1、学语文要保持一定的敏感。</p><p class="ql-block">                                       —— 魏星《手指》</p><p class="ql-block">2、童话需要奇妙的语言来写就。</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如果有人举手,老师会觉得很惊喜。</p><p class="ql-block">        不要小看童话,经典的童话语言里都有作家的寓意在里面。</p><p class="ql-block">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把桌椅摆整齐,</p><p class="ql-block">     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把垃圾捡干净。</p><p class="ql-block">                          ——蒋军晶《海的女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魏星老师执教的《手指》,是五年级的选编丰子恺的一篇描写手指长处短处的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诙谐易懂。日常生活中,某些语言读后的会心一笑会让人觉得幽默,笑完之后让你回答为什么笑的过程,就一点都不“幽默”了,是一件难度颇高的事情。怎样教授学生学会幽默的语言,难度就提升了好几个量级。魏星老师构思巧妙,总结丰子恺的语言特点为,夸张,联想,有画面。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课堂和我们平时上公开课一样有一小段“尴尬”的气氛,没有我们期待的活跃,老师的状态也受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海的女儿》,是四年级最新改版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的开头部分,他设计的构思很巧妙,寻找童话里的神奇情节开始,关注让童话变得神奇的童话语言,最后回到整体情节,体悟小人鱼的选择,还找到体现这种性格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他还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在课堂里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们的敏锐性是很高的,他会感知到你是不是一个对于正确答案很固执的老师,如果你是,那么他回答问题会变得战战兢兢,课堂里的安全感就没有了。课堂里提问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一节课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孙双金老师的《芙蓉楼送辛渐》,以《赠汪伦》《送孟然之广陵》《别董大》三种不同的送别之情引入,以“寒雨连江夜入吴”里的“雨”是多大的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的怎样的情为主,其中穿插故事的背景,诗人的处境,把全诗分析的通俗易懂,清新脱俗,老师们都听的如痴如醉。</p><p class="ql-block">     他提出的重要观点是,读诗一定要和生活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本次我最期待的就是戴建荣老师的课,以前听过他执教的《彩色的非洲》,印象就很不错。这次他带来的《池上》让人眼前一亮,十分惊喜。拿一个“撑”字做文章,并不是生硬的讲解诗文意思,而且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其中的乐趣。由“池”拓展开来,普及中国园林文化,从而追根溯源讲到祖先对于池的崇拜,“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带着孩子们载歌载舞,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完成与古人的对话。他的课生动活泼有趣,孩子们沉浸其中,恋恋不舍。</p><p class="ql-block">     由此得到启发,我们也应该归于教学的初心,更多的思考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而不是被工作的很多表格、征文、活动抢去了太多精力,舍本逐末。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大师们上起来都有差不多一个小时,大多数存在超时情况,这还是建立在没有像常态课一样抓字词的情况下,教学是一门艺术,我还只是一个刚入门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听赵志祥老师的《自相矛盾》简直就是一场精神享受,戴建荣老师的强项是让你开心,那赵志祥老师给你的感受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听课”🤣</p><p class="ql-block">就是小学语文界的国家队来让我们见世面了,评委亲自下场上课,教我们做人,给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课堂评价语,什么是对于课堂恐怖的掌控力,雄浑的嗓音,配上扎实的语文功底,40分钟各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都不会觉得乏味,挑战难度升级,反而兴致越加盎然,被学生打乱的教学计划丝毫不慌,学生的素质也超级厉害,一节课变成了关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美的享受,场下的老师们感受着场上思想的交锋,羡慕不已。若有如此一节和学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酣畅淋漓的公开课,简直是人生一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何捷老师的《守株待兔》和戴建荣,赵忠祥师承一脉,都是对于古典文化的借读,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加强民族自信。“读得准准的,读得顺顺的,读得古古的”,三步读法,以读代讲,在学生对于课文意思了解的基础上,对农夫进行劝慰表演,生动形象,笑点百出,孩子们的表现也十分精彩。</p>  <p class="ql-block">孙庆博老师的《陶罐和铁罐》,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以读促悟,以演促悟,读好对话,演好对话,也自然能从 寓言的小口袋里掏出很多大东西来。</p>  <p class="ql-block">张学伟的《采薇》和六年级的孩子们探讨《诗经》,课堂容量虽大,孩子们学起来却不觉得过难,通过诗歌与古人对话,完美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还提出了一个全新观点,不懂就要先猜,猜不出来了再去查资料,而不是一有不懂就查资料,考试的时候大部分是课外文言文,可没机会查资料。</p>  <p class="ql-block">终日沉迷于三尺讲台,犹如枯坐井底守旧的青蛙,这次长沙的听课之旅,如春天三月的风,吹散了心头教学的部分阴霾;如井口飞过的鸟,给青蛙带去的新鲜教学理念;如春天四月的雨,淋在大地上,给我们自己悄悄发芽的教研教改之路以养分。</p>  <p class="ql-block">以上为陈阳2021年3月27、28两日参加和美课堂的心得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