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闵乐夫 图源:许宁 制作:许宁</p> <p class="ql-block">我参加煙霞民歌合唱队,按说嗓音这么差,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太对不起听众;更要命的是,耳有点背,眼有点花,担心听不准音,看不清谱,让合唱指导为难。无奈,我又喜欢唱,谁能剝夺我亲近声乐的权利呢?所以,第一次进音乐教室,就兴冲冲傻乎乎坐在男声部第一排第一个。</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悟到,这是男高音首席位置!随后排练,我经常犯错误,抢拍、拖拍、会唱时大声冒一句,不会时就瞎混,有时竟兴高彩烈地唱错了行,唱到女高音声部去了!老师看我无辜的眼神和一头白发,深呼吸了一下,说:“这声部没您什么事。”,他用了一个“您”,没动怒。女士们也没有笑,只是身后一老哥们儿捅我后背一下。我这个害群之马,也有出彩的时候。那是排练《阿里山的姑娘》,有一段欢快的类似砸夯号子的乐句,象是高山族方言音译,要不就是衬词,反正特难唱,谱子就饶舌,唱词就更诘屈聱牙,当天就没拿下来。我回家就专门跟这段6小节的旋律较劲,如同一只蚂蚁在黑隧洞磕磕绊绊乱撞,终于莫名其妙撞到了出口,此时可怜我两嘴角都是白沫子;等下回上课,冯老师让分声部练,我就真成为临时首席了,我对还在“绊蒜”的那几位哥们儿信心满满地说:“我唱谱,你们唱词。”结果10分钟,我们就把这段“砸夯调”集体拿下来了!当然单独唱,还不成。</p> <p class="ql-block"> 合唱指导姓冯,连姓带名叫起来嘴巴越来越小:冯宏。人很干练,他为提高学员读谱能力和听力,自已编写音程练习、节奏类型练习、变化音练习、和声练习,把乏味的练声训练变得兴趣盎然。女生组学新歌,比男生快,不服不成,她们乐感好,而且底下肯用功,但是排练时,她们却显不出优势,“声儿”跟小猫似的。为什么?一是怕唱错了,二是怕高音不上去。冯老师教她们“把下巴往里收一点,声音就上去啦”。男生组可没她们那么用功、那么谨慎,全凭临场发挥,玩呗,我们都大声唱,错也错得磊落,受批评多,提高耐挫能力,自己有进步是真的。冯宏排练新歌,挺讲究效率,没有废话,当中还很体贴地安排五分钟休息,让我们这些老头儿老太太们喝口水或站起来活动一下腿脚。他从不拖堂,下课时总不忘赞扬歌友几句,大家也发自内心喊出一句:“谢谢老师!”</p> <p class="ql-block"> 让大伙惊讶的是,冯宏在煙霞歌友微信群里,经常有他的原创歌曲发表!连词带曲,自已伴奏自己演唱,写独唱曲,也写合唱曲,逢合唱制作,他嗓子里居然“住”着四位,女高女中男高男低,“一敲门就来”,电脑合成混声一条龙,他一人全包!是不是挺神奇?然后他若无其事地放进微信,引来煙霞粉丝们一片喝釆。我底下跟他闲聊,推测他准是某音乐学府的高材生,“赞颂”的词儿都快冒出了,可是冯宏的回答让我几乎窒息:“音乐是业余爱好,干厨师的,白案。”嘿!揣面的大手,弹钢琴“特溜儿”,匪夷所思。</p> <p class="ql-block"> 冯指导是陪老母亲入住燕园的。让歌友更意外的是,他把89岁老妈万大姐也拉进了合唱队。第一次他搀扶着老太太进音乐教室,我们都侧过脸不解地看着,我们以为老人是为儿子站台把场来了,没想到万大姐坐在女高音组拿出歌单,是来参加合唱的。这倒好,老太太坐阵全场,谁好意思提前退场?老太太不说累,谁敢说累?冯指导底下对我透露:“我老妈腹膜有绝症,她不在乎,在家每天唱一首我伴奏,我们是音乐疗法。现在病情还稳定”。老太太心态特别年轻,和我们一块参加了燕园春节大联欢节目录制。合唱队队长闻女士预先借来好多套演出服。那天,我们老头们带上红领结站在后排,自我感觉象是玉树临风,女士们站在前排,身著丝光天鹅绒长裙,大概也陶醉在婷婷玉立之中。我对前排的万大姐说:“您今天真够美丽的”,我用了一个酸溜溜的书面词汇“美丽”,老太太回头浅浅一笑,打了我一下,并嘟囔了一句,不知她嘟囔的是“谢谢”,还是“讨厌”。反正我耳背,没听清。那天,我们唱了两首歌《幸福方向泰康之家》和《瑶族夜曲》。据说,居民们反映特棒。</p> <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冯指导在微信群里又发表一首原创新歌《红船》,这将是我们这群老人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准备的颂歌!歌友们心中的星星之火,已燎到眉稍,这首气势恢宏的多声部大歌,玉树临风的老哥们和婷婷玉立的老姐姐小姐姐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引吭高歌!</p> <p class="ql-block"> “七一”那天,燕园的居民朋友:您就瞧好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燕园居民闵乐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