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26日周五上午9:00至10:30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由中共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教育厅指导长沙市创新推出的新时代大型融媒党史学习教育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我的感悟很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1915年,化名为“二十八画生”的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时,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提出要结交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1914年至1921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进步青年,成立新民学会,探寻革命道路,追求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发出了建立共产党的铿锵先声。</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建党先声,回响百年!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2021年《就认这个理》活动推出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全省第一档大型融媒党史学习教育节目。在这一课我不仅看到了刚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那群热血青年,还看到了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一群热血青年、少年。同时我也深受感动,在这群青年人身上我看到了那种责任感,那种精神,他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在这次课程,一些青年代表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伍武,长沙市望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晓茹,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雷锋》4K修复志愿者代表</p><p class="ql-block">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对于参与修复红色经典影片《雷锋》的长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来说,这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p><p class="ql-block">3月3日,红色经典数字修复影片《雷锋》展示片在湖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发布仪式上惊艳亮相,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这部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雷锋》,激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但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全片为黑白影片。此次通过5G云、4K、AI修复上色等技术手段,数字修复片《雷锋》从黑白变成了彩色,短短4分钟,雷锋举手投足间更显青春朝气,更富有现代感,雷锋形象也更加立体生动。</p><p class="ql-block">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第58个学雷锋纪念月,长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助力修复红色经典影片《雷锋》,用产教融合的方式践行雷锋精神,活化雷锋形象,以精神为名,为人物添色。</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V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湖南省委宣传部、长沙市委宣传部组织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启动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工程,红色经典影片《雷锋》是该工程首部修复的电影。</p> <p class="ql-block">刘曦钧,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第一特警大队民警</p><p class="ql-block">刘曦钧被大家熟悉是因为他的颜值,他长得真的是太帅了,另外就是他民警职业,守护大家,给人安全感,从被众人关注,粉丝量逐渐增多,到现在依旧奋战在自己的岗位,刘曦钧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不会因为这些外部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努力和目标</p> <p class="ql-block"> 施林娇,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返乡创业大学生代表</p><p class="ql-block">95后苗族女大学生施林娇,则算是新一代村民代表。面容姣好,笑意甜甜的她,被人们称为网红“腊肉姑娘”。</p><p class="ql-block">“离开大城市/远离喧嚣/带你们寻找记忆中的乡土/湘西十八洞村的苗族姑娘娇娇/……/我超宠粉,私信必回!”这是施林娇抖音号上的个人简介。</p><p class="ql-block">施林娇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后返乡创业。2019年施林娇到浏阳市一家烟花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但她的心还牵挂着家乡,尤其是独自留守在家的爷爷。</p><p class="ql-block">“如果有什么机会既能助力家乡发展,又能让我发挥个人特长,那就再好不过了。”施林娇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回乡和小伙伴们组建了一个直播团队。</p><p class="ql-block">今年3月初,施林娇团队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内容,把镜头对准了山寨最有名的土特产——苗家腊肉。疫情期间,村里老乡的腊肉经由她的直播间销售了数千斤。</p><p class="ql-block">施林娇的团队每次直播,大约有1万人在线,最火的一场直播,单次有十多万的点击量。除了湘西腊肉,土蜂蜜、土鸡蛋等都摆到了镜头前。施林娇有时还亲自操作,演示地道湘菜的制作过程。疫情让县里扶贫车间的酸萝卜滞销,她一次直播带货就卖了8万多元。</p><p class="ql-block">进入5月,退休老支书石顺莲创办的苗绣合作社又开工了。“当年我还是村支书,总书记说我们的苗绣很漂亮,还说脱贫致富就要因地制宜。所以,我就组织全村的留守妇女做苗绣。”石顺莲说,苗绣合作社不仅能高质量完成大客户的订单,也开发出许多个性化产品。</p> <p class="ql-block">高天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协理员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更姣,浏阳市淳口镇卫生院主管护师。在疫情爆发时张更姣多次请求出征,去年3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火线入党,她坚定地说“我当时没有想到自己能活着回来,所以写下了遗书。只要祖国有需要,我必将再次出征。”在许多人看来她十分平凡,但在我看来她这是在平凡中造就伟大,我们之所以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正因为这些平凡英雄,是她们为我们顶起了一片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7, 37, 37);">徐疆兰,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7, 37, 3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邢俊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被称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种业硅谷”追梦人。为</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院士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开创了研究杂交水稻的科研新路径,他说:“我们作为新一代杂交水稻人,一定要接过前辈的火炬,将旗帜插在中国农业科研的高地上,这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span>埋头奋战稻瘟病十三载,他一直坚持着,在我看来他身上就有那种敢为人先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少年强则中国强”。跨越百年接续奋斗的热血青春故事,动人心魄,励人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