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地摊 夜市

西岸 李东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我便熟知地摊。那时不满十岁的我跟在母亲身后,在一商店北门外摆地摊卖自己做的小手工艺品,如杏核项链,五彩线等等,每天能赚几角钱。</p><p class="ql-block"> 所以,对地摊领略深刻。其实地摊是交易最简单的方式,不用考究,一定是古人们自发把剩余的物资交换到自己想用的。</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国家供应的粮食不够吃,每人每月供应28斤到30斤粮食,二两豆油,这对正在成长期的小伙子根本不够用。于是家家户户都偷偷去农村找农民买粮。私自买粮是犯法的,抓住轻者批斗,重者游街。那时地摊上没有卖粮的。后来有了,就能吃饱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对地摊,印象最深最深。</p><p class="ql-block"> 去年新冠肺炎让全世界经济萧条,后来国家鼓励扶持各种经济复工复产,首当其冲从地摊开始。于是六月初,凤城市大街小巷,能摆摊的地方都摆上了地摊。商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年轻漂亮的姑娘小伙。</p><p class="ql-block"> 地摊,夜以继日,便是夜市。其实,夜市是从南方传过来的,是从地摊发展起来的。传到我们家乡,已经晚了好多年。早前,家乡夜晚街头路灯昏暗,人们也没有经商的意识,后来就什么都有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夏天疫情缓解了,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复工复产。步行街的地摊成为带头羊,迅速热闹起来,也成为人们乘凉最喜欢的去处。刚刚进入六月,地摊经济一火便火了一夏天,直到秋风转凉,寒风渐渐刺骨,才把热情的人们赶回了家,也有人坚持到大雪纷飞的寒冬。</p><p class="ql-block">  地摊活跃了经济,但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逛夜市摆地摊吃夜宵的人们,有人随地便溺,加上空气中弥漫的烟气味道、噪音,让那些临街而居的人们苦不堪言,管理城市的执法者们也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  现在,又要到了地摊夜市的季节,希望经济更火,卫生有人管理。</p> <b>地 摊</b> <b>  在地摊上学习的孩子</b> <b> 冬天里的地摊</b> <b> 夜 市</b> 这哥们边卖货边直播 五月节的前几日 同一地点,盛夏和寒冬 《天海烈火小串》 <p class="ql-block">地摊夜市的活力,在于调动了人们经商理财的积极性,既活跃了经济,也增加了收入。尤其对于中年人缓解背负的家庭经济重任,有效且及时。但,也希望有序进行。因为我们更需要一个整洁干净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