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周英妹子

小林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的一天,85岁的父亲再次脑梗,120把我和父亲送到医院后,我开始一路小跑地送急诊、找医生、办手续、做检查,泪眼婆娑地接过了医生手里的病危通知书…… 检查结果是,新的堵塞在桥脑部位,要立即住院治疗。</p><p class="ql-block"> 需要请护工。院方没有统一安排,但在医院里有专门介绍护工的家政公司人员活动,还有楼道里的小广告,虽不规范,但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方便。</p><p class="ql-block"> 很快我就找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看上去十分腼腆,不善言辞,让人觉得可靠,但问题是他是一个新手,刚到城市打工,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由他表姐介绍,先来医院做护工。好在是,在其他病房做护工的表姐经常过来教他帮他,这让我不在时也还放心。后来小伙子找到别的工作离开,他的表姐也结束了上一家的护理,正好就来看护我父亲。</p><p class="ql-block"> 重症病人是需要白天晚上两人倒班的,于是他表姐两口子一起成为我父亲的专职护理,于我于他们都合适。</p><p class="ql-block"> 表姐姓周,年龄小我一轮,名叫周英,已经在省城做了几年护工。周英人长得壮实,干活麻利,话不多但句句在理在行,她聪明好学,护士的各种操作都认真观察,这在以后对父亲的护理中派上了大用场。周英的丈夫小弓人高马大很帅气,当过兵,有文艺青年气质,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听周英指挥的一个兵。</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父亲病情稳定出院,此时的母亲,因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加之其他基础疾病已经瘫痪在床,住在我家由我和保姆照顾,我舍不得周英夫妇俩,经商量他们同意随父亲一道回家做家庭护理,工资不减。回到家的好处是,大家都能吃得好睡得好,尤其对周英他们,在医院的睡觉就是将就,最好的时候,是用几块拼接的泡沫板铺在地上当床。</p><p class="ql-block"> 按照医生的说法,像父亲这样的病人就是九分护理一分治疗。回家后周英每天按时按顿给父亲喂饭喂药打胰岛素,时时观察父亲的身体变化情况。</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每年春天我们都要让父亲住院一段时间,输输液,全面检查一下身体状况,调整服用药物,后来发现,越来越虚弱的父亲,一是经不住路途和搬动的来回折腾,二是几次住院都出现过交叉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发高烧,这让我们每次的住院反倒是心有余悸,于是就改在家里输液。</p><p class="ql-block"> 请社区医院护士过来,一看情况就推说年龄太大血管脆弱不好扎针,扭头就走了。面对这种情况,周英上手了,她的操作看起来和医院的护士没什么两样,专业又仔细,解决了父亲的输液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个将近90岁,几次脑梗,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从勉强自己一只手用勺子吃饭到需他人喂饭到鼻饲,从扶起来能勉强走几步到只能坐着到完全卧床,从意识清楚能简单交流到无法表达到渐渐无意识,虽暂无性命之忧,但身体每况愈下,父亲的生命在一点点消逝,问题也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 家里像医院病房似的:炮弹一样的氧气瓶竖在床头,医用床和气垫、制氧机、吸痰机等医用设备一应俱全,周英在摸索中逐渐熟练掌握了这些设备的应用,到后来,连更换导尿管和鼻饲管这样专业性更强的操作也能独立完成。父亲从住院到回家养病到去世整整卧床八年,身体没有出现过一处褥疮,这得益于周英两口子日复一日地坚持两小时一次的翻身和拍打按摩。每隔几个月,周英都要给父亲连续测几天空腹、饭前、饭后的血糖,调整胰岛素到合适的计量以适应父亲身体的变化,避免出现胰岛素计量有误产生低血糖的可怕后果……有周英在,我是一百个放心。</p><p class="ql-block"> 日久天长中,周英夫妇和父亲也渐生感情。尽管在老家还有老人,八年中的每一个春节他们也会留下一个陪伴父亲;当父亲不能开口表达时,他们会在他耳边和他拉话(拉话是他们的家乡话,就是聊天),以不断唤回他的记忆,避免完全丧失意识。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父亲当成了自己的长辈,周英说过,离开几天就不放心,怕我照顾不到位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住家后周英尽量节约过日子。冬天她会把冰箱停掉,在凉台护栏里放几个纸箱子代替冰箱储存食物;父亲身子下的纸尿垫湿了后,她把边角剪下来接大便用;住院时护士落下的生理盐水,她都要收集起来带回家备用。周英心灵手巧,又勤快豁达,床上虽然躺着九十多岁身体孱弱的老父亲,但家里总被一种温馨的气氛所萦绕,我们围绕在父亲身边拉话,感觉像亲姐妹一样,共同享受着“家有一老,如同一宝”的天伦。</p><p class="ql-block"> 2015年8月,父亲在病重卧床八年后去世,享年94岁。周英夫妇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一起给父亲擦洗理发剪指甲穿寿衣送殡仪馆。</p><p class="ql-block">时值深夜,由于在殡仪馆的冷气室待得时间过长,之前往车上搬抬父亲又来回跑动忙前忙后,只穿了背心短裤出了满身大汗的小弓,回来后就得了重感冒,十来天之后才见好。</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离世,没有切断我和周英一家的联系,现在我们像家人一样有着频繁的交往,逢年过节也有走动,每到父亲的祭日,周英总会提前提醒我,我自觉生活里又多了一个妹子。</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雇主与护工或者保姆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不如说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而相遇后的相处,相互信任和真心地为对方付出,是基础和前提。</p><p class="ql-block"> 周英夫妇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小的时候他们独自在外打拼,两个儿子中学毕业后也来到省城打工,干过很多种工作,大多是没有技术含量或比较艰苦的工作,后来我把大儿子介绍到一家科技公司给老总开车,闲时做业务,总算是既安定又学了一门技术,由于人老实肯吃苦,还把弟弟也介绍到公司来做,现在他们都凭借技术出来自己独立在做;小女儿高考时报了一个大专的管理专业,我一看这种虚头巴脑的专业,没门没路的毕业后很难找工作,就和周英夫妇商量,改为建筑专业的工程预算,虽然费了一番周折,但现在她在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特别努力,已经拿到了一级建造师和工程造价师资质,周英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孩子也感谢我当时的坚持和助力。</p><p class="ql-block"> 周英夫妇回到家里看护父亲时,白天确实不太需要两个人,也是为了让他们多些收入,我把小弓介绍到我同学家,看护她身患脑梗的丈夫,朝九晚五,晚上还能回来一起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我又把周英介绍到我的同事家里做了五年,他们也相处得很好。</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父亲住院,正逢周英50岁生日,那是她在看护父亲七年时,我在好利来订了生日蛋糕,在医院为周英庆贺人生半百。一块蛋糕百十块钱,但我是真心感谢周英几年来的付出,人生七年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如果我没有遇上周英,父亲的这七年如何度过就很难说了。</p> <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18日,周英的小儿子喜得贵子,至此,他们四个孩子现都在城市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周英除了为孩子们伺候月子,大部分时间依然做护工,依然会因为做得好,被雇主带回家继续做家庭保姆。口口相传,让他们两口子在这一行总有新的工作在做。</p><p class="ql-block"> 良善如周英这样的护工,靠吃苦、勤劳、聪慧、坚持,以及言传身教和孩子们自身的努力,一家人最终改变了命运。</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就护工这一专职的存在,诟病颇多,因为他给病患家庭带来了另一笔不小的支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医护管理、医患关系尚不完善之时,无论是医院的护工,还是家庭保姆,这一特殊的城市打工群体还是被更多地需求,他们多来自于农村,说到底也还是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族群。 </p><p class="ql-block">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总让我们看到一些雇佣关系之间的恶性极端案件出现,现在很多人在雇用保姆的同时,家里会安装摄像头,这可能对雇佣双方都好,就如同其他工作一样,一切都在阳光下,不谈情感只为职责。但我更希望像周英这样的护工多一些,也希望所有的雇主给予护工或保姆多些信任和善待,让摄像头里呈现的,是暖心和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