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教师只有在大量的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成长 。在奈曼旗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张英杰老师的引领下, 何会平组长制定了本学期磨课计划 。</p> <p> 磨课我是认真的 。首先结合着第三小学单元整合课活动 ,我确定了我的磨课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除法 —— 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三小学周焱宏主任和二年级组数学教师 开展了单元知识整合教研活动 ,最终, 我们把第二单元除法(一)的知识结构体系制成思维导图, 梳理单元内部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整体知识结构体系 。这种单元整合的思维导图让我的思路更清晰, 目标更明确, 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 (例2)是学习除法(例4)的基础 ,而平均分和2~6乘法口诀求商的学习是学习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 。语言表征, 图形表征, 符号表征, 行动表征 之间的相互转换越顺利, 说明学生学的就越好 。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次预案设计 。</p> <p> 教研室张杰老师对我第一次预案进行了全面地指导 。</p> <p> 何会平组长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p> <p>第二次教学设计</p> <p>第一次磨课</p> <p> 张英杰老师预设的:用算式表示 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我的课堂上真的出现了, 学生真的用了 3✘4=12,12-3-3-3=0,12÷4=3来表示,因为有了张英杰老师的指导, 我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 此时,让我再次感受到预设的重要性, 从孩子们的想法出发去备课,会让你机智应变 。</p> <p>第二次磨课</p> <p> 第二次磨课后 ,第三小学王艳红主任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 :王主任肯定了我的课砸得实。同时也有不足 ,他指出 :当学生说出12-3-3-3-3=0时,可以让学生从这里入手 想到除法算式 ,建立减法和除法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 除法就是减法的简便运算 。王主任还指出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应考虑到培育优生目标的设定, 适当的拓展,能帮助优生开拓思路 ,不应该觉得难, 就不放手让学生去做 。我受益匪浅。</p> <p>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次次的磨课让我们从中找到了不足 ,积累了经验 ,实践了教学 ,成就了自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