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8中初中数学组进行组内公开课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历时两周,老师们精心备课,各展风采,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范杏青老师讲授的《19.1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是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新课讲授以开家长座谈会,让学生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为引入,由学生自己的位置到幻灯片上图片的位置。带领学生观察、讨论、体验,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在平面位置上确定物体位置。接下来又用方位角和距离,经度和纬度来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p> <p class="ql-block"> 孙莉老师讲授的《19.2平面直角坐标系(2)》通过四个探究活动环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根据点的位置写坐标和根据坐标描点来探索四个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以及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的对称等知识点;同时针对这些知识点设计了相应练习题,难度逐次递增,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理解、掌握。</p> <p class="ql-block"> 邓晓伟老师讲授的《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1)》,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三个探究问题,让学生从点的平移,线段平移,到三角形平移,一步步感知图形平移时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感知数形结合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p> <p class="ql-block"> 靳卫红老师讲授的《分式及其运算》复习课,从梳理知识点、典型例题解析、相关中考题过关训练、总结提升四个环节展开。教学思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恰当。</p> <p class="ql-block"> 聂君致老师讲授的《7.5平行线的性质》,主要讲述了平行线的3条性质。讲解过程中利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理出性质2和性质3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但学生在推理过程中,不太熟练,需加强练习,不断提高。</p> <p class="ql-block"> 王琳娜老师讲授的《7.2相交线》,其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属于描述性的数学概念,通过让学生小组活动,总结三类角的特征。整节课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教学效果良好。但学生在语言描述上有欠缺,需加强语言练习。</p> <p class="ql-block"> 陈书平老师讲授的冀教版七年级下册《7.3 平行线》,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平行线开始引出课题,到视频演示平行线的画法,得出本节课的基本事实。整个课堂讲练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但是语言的严谨性和引导为主方面还有待提高。</p> <p class="ql-block"> 郭丽芬老师讲授的《一次方程(组)》的复习课,按照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解方程这三大步骤,系统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以错悟理,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强化基本方法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习题设计方面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题目采取一题多解,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数学解题方法的灵活性。这节课应该再从整个初中知识的关联度上进行串联,让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体会这节课知识点在中考中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初中数学组将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标准,落实核心素养,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为构建和谐课堂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