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患者,医路有你

范丽 康宁骨科医院

<p>在出色的临床行医中,个人亲自花点时间与患者相处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必须花时间分析患者的智能和心理基础。要花时间仔细从病史和体格检查中收集每一个有价值的临床证据。花时间来分析这些资料并从特别的检查和会诊中不断补充信息,帮助分析。已经得出诊断结论之时,要花时间开展相应的治疗计划。</p><p>最重要的是,医患之间必须拿出时间来,相互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你就不可能完全把自己投入到患者的诊治中去。时间正是他们所期待和需要的。</p><p> 摘自《愈合的艺术》</p> <p>脑血管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多发病。内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p><p><br></p><p>与脑血管病患者的沟通,是内科医生重要的日常工作。也是内科医生重要的临床经验。</p><p><br></p><p>如同诊断、治疗功底一样,内科医生必须在沟通技艺上狠下功夫。</p><p><br></p><p>一、语言在医学中到底有多重要?</p><p><br></p><p>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p><p><br></p><p>可惜,随着医生对技术的日渐重视,位列第一的"宝"正在淡出人们视线。</p><p><br></p><p>在我们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医疗纠纷频发。</p><p><br></p><p>原因有多种多样。 就我们医生个人来说,不能与患者充分沟通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p><p><br></p><p>有一项调查证明,在给内科医生提出的批评意见中,最多的就是不能与患者沟通。</p><p><br></p><p>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在最初的互相自我介绍中开始。</p><p><br></p><p>在見面谈话的早期部分,多数的沟通是非语言性的。面部流露出专心聆听、关切、严肃和理解的表情,可以使患者确信医生在全神贯注地对待他们。</p><p><br></p><p>触摸和眼神交流也能传递感情,并且具有治疗价值。在第一次与患者会面结束的时候,内科医生必须就这次面谈的内容与患者进行口头的交流。至少要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疾病相对较轻,还是可能重?),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包括初步的诊断印象。讨论一下检查项目,药物或者其他的治疗方法。以及有关随访的一些建议。让患者知道现在做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p><p><br></p><p>我们应当让患者能够判断出来医生已经在为他们担忧。表达出诊断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有多大,以及是否有可能需要做很多的或有创性的检查(CT、CTA、MRI、等)。</p><p><br></p><p>在询问病史及检查病人后,我们必须进行总结性讨论。表达出一个最佳的讨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经验和缜密的规划。所以,当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时,神我们内科医生必须仔细想好怎么对患者交代病情,应该说多少?应当说什么?在医患关系尚未稳固之前,过早的保证,一个错误的诊断或者不恰当的结论,医患关系都可能会被破坏掉,而且不可挽回。</p><p><br></p><p>二、与患者沟通的作用</p><p><br></p><p>1、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p><p><br></p><p>2、可以为确立诊断奠定基础。</p><p><br></p><p>3、对 一部分疾病尤其是心理障碍和某些心身疾病有治疗作用。</p><p><br></p><p>4、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医患纠纷。</p><p><br></p><p>5、可以在名医之路上走得更高,走得更远!</p><p><br></p><p><br></p><p><br></p><p>三、沟通从病史采集开始</p><p><br></p><p>1、首先试着让患者感到放松。</p><p><br></p><p>脑血管病患者及他们的家属,总会感到非常的不安。对他们的症状感到担忧,不知道你将要做什么,发现到什么和对他们说什么。有的患者可能从来没有去过医院。他们有些紧张是可以理解的。</p><p><br></p><p>我们要试着让患者感到轻松。</p><p><br></p><p>一种有用的办法是让患者告诉你一点关于他们自己的疾病的一些事情。这可以提供一些无关紧要的背景资料,而且从患者告诉你的内容中,你将会洞察到他觉得重要的事情。问患者一些他们自己的情况,以示你不但关心病情而且对他们自己的其他情况也同样感兴趣,这有助于患者的放松。(如他们的家乡,家庭,职业等)。</p><p><br></p><p>我曾经在河南省内大部分市、县会诊过,知道河南各地的名胜、特点、特产,能够听懂河南各地的方言。从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知道他们大概是什么地方的人。实践证明,用这些知识与患者交流,会很快拉近与他们的距离。</p><p><br></p><p>2、交谈的方式</p><p><br></p><p>(1)要把握好谈话的尺度。这可以体现出医生平素训练时对谈话尺度的把握。</p><p><br></p><p>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被动倾听,对患者选择的谈话内容不加任何的提示、影响和干预。二是医生不断发问,甚至按照个人的固有思维诱导病人。</p><p><br></p><p>在与患者沟通中,我们要学会两种"操纵模式":低度操纵模式和高度操纵模式。低度操纵模式也可以称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谈话"。而高度操纵模式则是"以医生为中心的面谈"。</p><p><br></p><p>两种模式都很重要并且有用。通常在医患谈话中应包括两种模式的互相转换,交替使用。</p><p><br></p><p>我一般是在开始阶段使用低度操纵方式。问:您哪里不舒服?或者您这次来医院就诊是因为什么?。</p><p><br></p><p>患者可以因为许多原因来就诊。有些时候是某种症状很重需要解决,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痛。急性脑梗塞偏瘫,失语等。</p><p><br></p><p>有些是因为担心别的医院或医生诊断的不准确(如腔隙性脑梗,脑白质脱髓鞘,脑供血不足等)。</p><p><br></p><p>有些是因为朋友或邻居有某一症状后来死亡了,现在病人也有类似症状,惶惶不可终日。</p><p><br></p><p>医生要认真的听取。要洗耳恭听,多听听患者的心声,他正在为你提供诊断。</p><p><br></p><p>如果我们用敏感的耳朵去聆听,就可能在交谈中得知病人对疾病的感受,疾病是如何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和社交生活,或者病人对可能存在的疾病的担心是什么,病人真正希望从这次就诊中得到什么。</p><p><br></p><p>这种低度模式一般都可以使医生了解到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和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p><p><br></p><p>然后可以过度到医生高度操控模式。详细地询问症状的各种细节(如头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因、伴随症状、加重和缓解因素。如头晕,时间、起病方式,眩晕、晕厥前、失衡、头重脚轻等)。</p><p><br></p><p>医生要应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提出并检验自己的诊断假设。</p><p><br></p><p>(2)对病史的全程浏览,尤其是现病史非常有用。</p><p><br></p><p>病人和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尤其是神经病学知识,往往难以他们无力或麻木的严重程度。在实践中,釆用事件全程浏览(按时间顺序记录病史)的方法,对阐明症状的性质和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p><p><br></p><p>如同样是偏瘫,急性发病,亚急性发病,慢性起病代表完全不同的疾病。</p><p><br></p><p>四、沟通的语言技巧</p><p><br></p><p>语言艺术更应体现在从病人角度出发、考虑病人感受的说话技巧。</p><p><br></p><p>现实中,既有因为医生一句话,对生活重树信心者;亦有因为医生一句话,丧失所有希望,自寻短见者。 俗语说:"医生一句话,既能让人跳,也能让人笑。"就是这个意思。</p><p><br></p><p>1、要让患者或家属相信你是真诚的,对他们是非常同情的。</p><p><br></p><p>2、要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把医学术语变成通俗的话说。</p><p><br></p><p>3、要充分尊重患者,要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的服务者。</p><p><br></p><p>4、要在他们面前显然示出你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医生,是他们值得把身体和性命托负给你的人。5、称呼患者,用他们爱听的称呼。如先生、大娘、书记、厂长、老板等等代替床号。</p><p><br></p><p>6、专心地听。在病史釆集过程中,追随每一条思路,不要抢先提问,让患者用自己的话去讲述。</p><p><br></p><p>7、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一下你的关心和同情。8、学会使用支持性的非语言行为。如目光的接触,轻轻触摸一下患者的手或肩膀,理想地点点头,结束时和病人握手等。</p><p><br></p><p>9、在合适的时候展示一下你的情感,比如在诊断困难或情况很严重的紧张和不安。这些行为可以使患者相信你对他们的关心。</p><p><br></p><p>10、在收集完诊断信息之后,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对患者及其家属阐明问题的所在,你的想法及你提出的检查和治疗计划。</p> <p>患者口碑是对医生最大的认可,你的康复是我们医务人员的最大愿望。</p> <p>特聘专家:高天池:内科主任医师,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从事医疗工作三十余年,曾任泽州县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擅长心血管、消化等专业,曾在山大一院、山大二院、北大一院进修学习,开展食道心脏调搏,人工心脏起搏,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等项目发表医学论文10多余篇,其中《急性右心室梗塞治疗体会》获省科协三等优秀学术论文奖,曾参与编著《现代人工心脏起搏学》等著作。</p> <p>陈爱内科主任</p><p>曾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第八人民医院、朔州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擅长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在国家级杂志《医药卫生》发表“多索茶碱+塞托溴氨芬治疗慢阻肺患者的效果及其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等多篇论文。</p> <p>畅敏 主任医师</p><p>内科特聘专家</p><p>中华医学会会员,晋城市神经病学分会会员,晋城市糖尿病学分会会员。曾任晋煤集团古书院矿医院工会主席,神经内科主任兼康复科主任。曾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山医一院心内科、急诊科、神经内科进修。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诊治,在脑出血,脑梗死,颅高压,昏迷,癫痫,头痛,头晕,面神经麻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帕金森综合症及神经康复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省级以上专业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