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北京城、一道渐行渐远的风景

山鹰🐓

北京,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一千多年的建都史,特别是经过元、明、清三朝的不断修筑完善,荟萃了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有着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的伟大工程。<br>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古老的城市悄然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的建设步入了快车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城市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街道宽阔、高楼林立,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赫然耸立在世人的面前。<br>  今天我们漫步在北京的街头,满眼都是高楼大厦、霓虹闪耀,车水马龙、游人熙攘,一幅雍容华贵、流光溢彩的景观,展现着北京国际大都市的迷人色彩。<br>  然而在我们感慨北京今天壮丽辉煌的同时,也许会遥想它昨天的场景,是啊,经过六十年的风雨变迁,北京已是华丽转身、覆地翻天,与昨天的旧貌不能同日而言。六十多年前,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年代,刚刚从旧中国走来的北京城,到处还是明清遗留的旧景观:高耸的城门、逶迤的城墙,连片的平房、蜿蜒的街巷,延续着老北京特有一道风景线。虽说昨天的旧貌随风渐远,许多场景消失不见,但照相机却留下了它的身影,让我们跟随老照片的脚步,重返北京六十年前的昨天。(美篇图片来自陶然野佬微博,在此表示谢意)。 天安门前的长安街(1960年) 天安门前长安街升级改造后,人民大会堂和军事博物馆建设完工,一派全新的景观呈现在天安门前(1960年)。 <p class="ql-block">  1958年4月22日,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5月1日举行了揭幕仪式。此时广场东西两侧的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尚未动工兴建(1958年)。</p> 1954年的前门火车站和站前广场。 北京东长安街的北京饭店(1960年)。 北京西长安街的电报大楼(1962年) 1959年北京复兴路,新落成的军事博物馆。 1958年的北京复兴门内大街。 1959年,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全国农业展览馆落成,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当时是唯一一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式大型展览馆。 北京沙滩大街的中国美术馆,于1962年2月落成完工。 1950年7月,为迎接第一个国庆节盛大游行活动,北京市政府对东西长安街进行清理改造。图为建筑工人正在拆除东长安街三座门的情形。 1969年,正在准备拆除的北京西直门城楼。 1958年,安定门内大街,四路无轨电车穿过城门,由安定门驶向崇文门。 1954年,车辆和行人穿行在西直门瓮城北侧新开辟的出城门洞。 1955年,崇文门外大街花市的无轨电车站。 1955年,阜成门外护城河桥上的穿梭来往的汽车。 1956年,德胜门西侧的护城河。 1954年,广渠门外铁路桥上穿行的火车。 1960年,西单北大街路西——西单菜市场。 1954年,地安门内大街,此时地安门仍气势恢宏的站在大路中间。<br> 1968年的地安门外大街,大街两侧商铺林立,是一处繁华的商业街区。 1952年东四路口的隆福寺,此时东四人民市场挂牌营业,成为了一处热闹的商品交易场所。 1953年,西安门大街街景。 1953年,西四牌楼路口繁忙的交通场景。 1953年西单路口,旧刑部街和报子街东口。 1953年,广渠门内大街,远处就是广渠门的城台和门洞。 1954年,东长安街王府井大街南口。 1954年,复兴门城内,在城楼上俯瞰卧佛寺街和邱祖胡同西口,远眺东南方向,隐约可见宣武门的身影。 1957年的前门大街,那时候三轮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乘坐工具。 1955年,前门大街路东街景。 1954年,北京的西单路口。 1959年,东直门内大街北新桥路口,远处可见东直门城楼。 1960年,雍和宫大街国子监街东口及街口的成贤街牌坊。 1964年,复兴门内大街俯瞰,远处可见工会大楼,军博和刚落成的京西宾馆。 1959年,天安门前东长安街,几名小学生迎着风沙前行,脸上仍露出灿烂的笑容。 1958年,北京北郊双榆树大街上,几名工人拉着大车奋力前行。 1959年,西安门大街一侧的商铺和堆满街边的白菜。 1961年的北京东单路口。 1964年,俯瞰西四南大街,远处可见景山的踪影。 1958年,前门大街路东的鲜鱼口胡同。 1978年,前门大街的鲜鱼口。 1959年,前门廊房头条胡同,欢快的群众打起腰鼓,庆祝国庆十周年。 1959年,前门廊房三条胡同的街景。 1957年,东单西观音寺胡同。 1962年,护国寺西口十字街口。 1961年,东四八条西口。 1961年,东四六条西口。 1961年东四三条西口。 1961年,东四五条西口。 1961年,桦树皮胡同南口。 1961年外交部街西口。 1961年,西四砖塔古铜西口。 1958年,北京胡同的大扫除。 1956年,旧鼓楼大街南口。 1953年,北京交道口第六医院的旧址——尊三诊所。其前身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85年创办的“妇婴专科医院”,1917年更名为“道济医院”,195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至今,已有123年的历史。 1957年,前门粮食街北头路南,公司合营后的六必居酱园。六必居是山西临汾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至今已有490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六必居酱园坐落在前门粮食店街三号,如今门面房子是中国古式的木结构建筑,为1994年重新翻建,仍保持着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 1959年,东交民巷东口的北京同仁医院。它的前身是1886年一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会士受派遣来华创立的一家眼科诊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今天的同仁医院。 1961年,东单北大街的协和医院。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 1961年,西直门内大街的圣济堂药店。 1961年,西四南大街的同和居饭庄,清道光二年(1822年)开业。初建之时,系一小店,以经营家常菜为主。民国初年,掌柜牟文卿请御膳房的袁祥福帮厨,袁祥福凭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等宫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气,生意日渐火红,名气越来越大,并成为旧京城著名"八大居"饭馆之首。解放前夕,八大居仅存同和居、沙锅居。 1961年,西四南大街砂锅居饭庄,清乾隆六年(1741年)开业。1963年在原址南百米处,新建砂锅居饭庄。<br>  砂锅居开业于清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了。砂锅居自开业始,直到民国年间,一直是半日营业,到中午12时,就摘幌子、卷门帘,停止营业。这也算京城饭庄中的一怪,故京都流传有歇后语"砂锅居买卖--过午不候"。 1961年新街口南大街路西的柳泉居饭庄。柳泉居饭庄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居之一,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饮誉京城的中华老字号。 1961年,西四南大街成文厚账簿商店。成文厚起源于山东济南,1904年由姓刘的商人创办,1935年北京成文厚成立,1946年迁至西四南大街。 马凯餐厅。1953年,13名湖南同乡集资,接收了地安门外后门桥路西的老字号马凯冷饮店,并将其改建为经营湖南风味菜肴的餐馆,其名定为马凯餐厅。开张之时,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为其剪彩。 1955年,前门大街路西,西河沿东口的清真月盛斋牛羊肉铺。月盛斋是马庆瑞于清乾隆40年(1775年)开办,到今天已经有230多年的的历史,是京城著名的老字号。 1961年,西安门大街西口路南的红楼电影院,1945年11月营业,2012年11月闭影。 1953年,北京市地安门百货商场。 1955年,俯瞰鼓楼西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