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竺可桢旧居位于杭州建德梅城镇严州府旁边。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的首站杭州建德梅城。当时浙江大学的校长竺可桢,住在梅城严州府旁边本校一位孙姓教员的娘家。</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旧居</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铜像</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书斋</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手笔</p> <p class="ql-block">存放在文澜阁的四大全书复制件</p> <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史,是中国抗战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代代又一代的担当和使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世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浙江大学和建德梅城,共同前进。</p> <p class="ql-block">浙大档案柜</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代的万用表</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代的油印机</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代的收录机</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大学,不仅没有萎缩,而是壮大了规模,培养了大批科学和民族精英。如竺可桢校长在1938年11月1日发表的题为《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中所说:“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和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