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旅生涯之当兵会挨打骂吗?(60-1)

风向标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征兵季,听说我要当兵去。“好心人”说,别去,好男不当兵,老兵会打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会吧,别人又不是疯子。”我不相信新兵就会被打骂,去报了名。当然,如果还是有人不信的话,就看看我从得到通知起到新训结束被分到老兵连队的整个过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去当兵有多光荣。三十多年前,社会还没有现在这么文明,那时各方面都很落后,粗野言行随处可见。不过,我从考兵开始,遇到的都是文明和被尊重。那是一个刚过完年的2月份,我被过三关斩六将,终于在体检政审结束后,让呆在家中等通知。期待没过几天,村支书就站在大山梁上扯开嗓门叫着我的父亲,接着便是:“……你儿子邓泽兵考上兵了,叫他马上到区上去换衣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在村里被人提到大名,而且是好消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嘿嘿,那心情别提有多激动。因为我一直</span>在上学,村里人不知道我的大名,只晓得我叫啥娃子,即,小名,书面语称作乳名,被称呼大名,一般都是有担当的人,比如结婚成了家,或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等等。突然被改称大名,而且带来好消息,不说我高兴,父亲都比我笑得灿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市政府下设县、区、乡、村、组,我家在川北大巴山深沟里,往返区政府40多里路程。春风得意马蹄疾,没有车,我靠两个“蹄子”跑得飞快,一个多小时就穿着新军装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的脸儿笑像朵花,看了又看,直夸好看。爷爷奶奶和叔伯婶娘们也是赞不绝口,纷纷近距离一睹为快。听说明天就要出发,有人提示父母这是儿女人生大事,要请客庆贺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乎,大家齐心协力,劈柴生火通知亲朋好友,忙得不亦乐乎。远亲近邻奔走相告,院坝里摆满了桌子,客人纷至沓来,晚上时,大家吃着坝坝宴,看着从村上到家里来放的电影。祝贺声、祝福声、嘱咐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那一夜,似乎都失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更热闹,村组干部带着鼓乐队,给我戴上一朵遮掉了半个身子的大红花,锁呐声声,鼓乐喧天,一大队人马,酷似迎亲队伍,爬坡上坎,翻山越岭,徒步行走,欢送鼓乐吸引着沿途十多里路程的乡亲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乡上,正逢赶场天,人山人海,全乡5个穿着新军装的人,他们分别名叫黎怀兵、张政、杨勇、苗华和我,从五个街口一会集,更是鼓乐齐鸣。乡政府领导和乡武装部长又给我们每人加了一朵大红花。胸前的花儿大,就别在手臂上。一阵隆重欢送仪式后,登上了去区政府的专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区政府,人更多,五十五套草绿色新军装,在十八九岁“小白脸”们的身上春意盎然,大放异彩,并且再次在区政府领导和区武装部长隆重而热烈的欢送仪式上和热情洋溢的希望声中,浩浩荡荡登上了去百余公里外火车站的客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风尘一路歌,一车又一车草绿色军装上绽放着笑脸,过往车辆的窗户上,也是满面春光,有的还伸出大拇指点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火车站,更是望不到尽头的绿军装。绿皮火车靠站,绿波荡漾,犹如春风拂过水面,一波又一波绿军装向绿色火车的多个门口鱼贯而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列风驰电掣,犹如离弦之箭,目标:新训基地——简阳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阳县有个石桥镇,古名石桥井,因政区内早年有三座石桥,附近多盐井,故名。此地为省会成都东南外出走巴渝与滇黔之必经道口,也是沱江中游平坝缓冲地带,水陆交通在此集会。诚信经商,勤劳致富,繁荣中石桥一直保留着淳朴的民风,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清中期石桥就有由官商资助建成的“凤歧书院”和“养正书院”,历年来培养出很多学人志士。著名的辛亥革命先驱、首批中国同盟会会员、广东籍移民后裔吴雪琴就出生并学成于石桥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简阳县石桥镇,我们进行了集体生活和从老百姓到军人转变的适应性训练。绿军装,绿被子,绿挂包,绿口缸,绿地铺,绿方阵,绿色的海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虽然还是初春,草未绿,花未开,但是,这里每天都是春风拂槛露华浓,春潮涌动——集训,让每个人如期随着春的气息越发浓烈,人面桃花相映红。授衔,肯定了每个人的辛勤付出,绿军装上的红色八一领徽、帽徽配着肩章,金光闪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很快,佩上帽徽领花的列兵们,为了不惊扰老百姓,排着长龙,坐着大蓬军车,在人们的熟睡中,趁夜穿过县乡街市和省会大都市,翱翔在浩瀚的夜空中,穿云钻雾,直到天际露出鱼肚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西藏高原的天很亮丽又洁净,我们透过机窗,第一次看到了脚下世界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看到了白雪皑皑的雪域高原,看到了晨辉中翱翔的雄鹰……随着飞机的降落,机场上等候登机的一排排没有帽徽领花的绿色方阵中,胸前退伍光荣花和闪闪发光的军功章格外醒目。接兵干部说,好好干,他们都是有功之臣,你们都要向他们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我们步伐的靠近,一个脸庞黝黑、高大英俊的老兵朝我竖了个大拇指,接着指了指自己胸前挂得满满的军功章,点了点头。我猜测,那一定是一种对我的鼓励,于是也回应了一个大拇指,满怀崇敬地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上一排排大卡车后,蜿蜒绵亘的雪山上,我们看到了从没见过的异域风景,蓝天,羊群,牦牛,牧民,高山,冰川,河流,寺庙及漫山遍野的积雪,领略了什么叫雪域冰雪公路和刺骨的寒风以及高寒缺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许军检严格,身体过硬,我没有任何反应。夜宿兵站时,饭菜丰盛,热气腾腾,那一夜睡得特别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第二天再次出发时,白雪更厚了,途经加查山时,一地方货车抛锚堵住了去路。我们几个人从车上下来洒尿。哈哈,山风呼啸,望不见山底的风来了个上旋,尿被一缕子吹到了嘴上。我的妈呀,幸好没张着嘴,不然全跑嘴里了。同伴一样,也没逃过此劫。顿时,再也不敢对着山坡下洒了,赶紧对着车箱下挡风的地方洒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车上,我们几个才狂笑不止,其他战友不知我们在笑什么,一听说都把尿射到脸上了,笑得好像整个大地都在颤抖。有的说,都是童子尿,权当治治高山缺氧。有的说,哈哈哈……早点说嘛,我这水壶里的开水还是满的,如果渴了也不至于跑下车去喝自己的尿吧。笑声,打破了沉寂的等待,个个脸上开出了花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路面冰雪凝固打滑,司机们格外小心,晚点至夜里九点多才顺到抵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漆黑的夜幕下,大家靠着手电筒,开始共进晚餐。因路上等待救出那辆地方上的抛锚车而耽误了就餐时间,饭菜已凉了。但饥饿让我们吃得干干净净。去水沟边洗碗时,那水出奇的刺骨。后来我们才知道,初春时节的西藏白天艳阳高照,晚上有的地方会连降十几度,甚至二十三度,有点像晚穿棉袄昼穿纱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目的地属于大裁军后留下的闲置营房,除了有通铺床,一应个人生活设施设备和生活还需靠自己。晚上的冷饭冷汤甚至大米饭还有点夹生,这是前面先到达的新战友们煮的,经验和厨艺不好很正常。呵呵,夹生的又有点剩和冰冷的味道也不错,总比没有好,何况我们还吃得干干净净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兵的高原生活在第二天隆重的开训大会后拉开了序幕。没有老兵,宽大的训练场上,我被分到新兵十三连,第一次见到新的连排干部,他们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老兵。一排长高宇明是安徽人,地方直接考入合肥炮兵学院的优秀本科生,很文静,但军事素质一流。为期三个月的新兵集训中,他从没打骂过我们,哪怕藏族班的新战友,他都训练得很优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次仁达瓦是班长,汉浯说得流利,他们班与我们班隔壁,训练、学习之余,总是带着他班上的藏族新战友与我们坐在一起聊天,给我们讲西藏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经济文化等等,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兵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民族的都有。高排长不管是训练、学习,还是吃饭、聊天、娱乐,都是一天24小时扎在我们中间,全排三个班,全员视他为兄长,他也视我们为亲弟弟,倍加关心和体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兵连代理连长王德贵来自湖南,高大魁梧,是位军训高手,也是说话从不带脏字,不打骂人,随时笑咪咪的,同指导员一道,时刻扎在全连新兵中。看到谁的动作不规范,就上前耐心手把手地纠正、示范。有的踢正步弹腿,就让绑个木板。我没有被要求绑木板,休息时,就自作多情,也绑上木板。王连长看到了,笑得很开心。因为我绑上反而很别扭,所以不必绑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训时光如梭,一晃到了结业考试。不管是军事技能还是理论知识,全连都考出了优秀。紧急集合是必考内容,像平时一样,比时间,比质量。我的窍门是,睡觉时,先脱裤子,解开腰带和内裤布绳(注意布绳不能剪),一把脱完,裤腰口朝床边放被子上;脱衣服只解颈部一颗或两颗扣子,像脱高领毛衣一样,提着内衣领口一把可脱光,领口朝睡姿胸口处;被子只打开两头,直接钻进去;其它装备放熟悉又顺手处。漆黑中,紧急号令一响,几秒钟就可以标准地完成全部操作并冲离房间。嘿嘿,百试百爽,冲不到第一个找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实话,已过去30多年,我还这么脱穿衣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兵集训完毕,我被分到了某炮兵团警卫排。王德贵任排长,哪怕后来他当了团长,我不管是在团里还是在旅里,都没见过和听说过他打骂过人。当初,我在团警卫排时,他说警卫排是全团标兵排,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实际上也都做到了,不管是体能训练、战术训练、各种枪支实弹训练,还是站岗、巡逻、学习、生产、环境卫生、升旗、当阅兵标兵等等,都是顶呱呱。全排出了不少人才。有的后来还当上了团职主官、军区处室得力干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梁直必有上梁正,爱兵,惜才,更是这个炮兵团首长机关的一惯做法。因此团里还出了很多师团级和地厅级领导干部。包括依然在职的几位高级将领肖光富、杨吉贵等等,都是出自这个英雄团的基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兵只有两个目的,一是打仗,二是准备打仗。和平时期,这个雪域高原的“战争之神”功勋卓著,誉满雪域,让敌胆寒。战争之神,名符其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关键的是,有人说当兵会挨老兵的打,而我的亲身经历,并没有见到有打骂行为或现象,只见到部队随时都在倡导尊干爱兵的良好风气。</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马啸西风的江湖摄</span></p> <p class="ql-block">下图:30多年前,驻藏某旅新兵十三连一排部分官兵合影,中间两位军官从左至右分别是一排长高宇明、连长王德贵。第三排右一为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最后欣赏两张本文作者拍的夏季兵车长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