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历经千年风霜而愈发璀璨,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意境高远,是中华民族道德之根。小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早期,他们记忆力强,开展古诗词背诵对小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特点,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多诵读古诗词,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 我们一年级六班的孩子们从踏入校园不久,就开始每天一首古诗,到现在,多数孩子已能够背诵整本的《小学生必备古诗词75+80首》了。在刚刚开始背诵时,孩子们很辛苦,很劳累,也很慢。但是,随着背诵的深入,现在背诵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有很多孩子喜欢上了背诵。同时,他们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学习变得简单而轻松。<br> 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br> 孩子们带着秋收冬藏的满腹经纶在阳春三月里绚丽绽放开来!<br></div><div> </div> <div><br></div><div>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br> 这是《庄子 逍遥游》中的一段话,意思是: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这段话告诉我,人生需要底蕴。作为写作而言,需要大量的背诵与积累作为底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背诵是写作所必不可少的。学习在于积累,在于厚积薄发,在于量变产生质变!背诵诗词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开始,我们感觉这项活动没有什么作用,可是,背诵多了,慢慢地就有作用了。<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经典诗文,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能够把微妙敏感、复杂无比的心灵世界表达得细腻真切、楚楚动人、可触可感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的古典诗词了。<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几乎都是伴随着诗歌长大的,呀呀学语时,我们就开始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开始上学了,老师就教给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萌动了,谈情说爱了,我们就开始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长大成人,我们有的可能做了环卫工人,有的可能做了大学教授,但无一例外,每一个中国的孩子,他都是伴着诗成长起来的。<br></div><div><br></div> <div> </div><div>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确,诵读古诗词,是学生继承中华文化之传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