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能让我们实现人生美好的期许;</p><p class="ql-block">有一种职业,</p><p class="ql-block">能让我们甘之如饴的倾尽心血;</p><p class="ql-block">有一种责任,</p><p class="ql-block">能让我们全力以赴的拼搏奉献。</p><p class="ql-block"> 按照学校和工作坊工作安排,为有效进行考前复习,借助公开课引领,不断提升个人素养。3月22日,任小花工作坊成员,马启军老师进行了一堂公开课教学。教学内容为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探究。</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从复分解反应的定义、通式、特点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方面进行教学。思路清晰,讲解自然,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并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效果良好。</p> <p class="ql-block">1、 碱性氧化物+酸:酸的酸性较强(如HCl、H2SO4、HNO3等),可发生反应。</p><p class="ql-block">2、酸+碱( 中和反应):当酸、碱都很弱时,不发生反应。</p><p class="ql-block">3、酸+盐:强酸制弱酸;交换离子后有沉淀;强酸与碳酸盐反应;满足一个条件即可发生反应。</p><p class="ql-block">4、碱+盐:强碱与 铵盐反应;两种反应物都可溶、交换离子后有沉淀、水、气体三者之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发生反应。</p><p class="ql-block">5、盐+盐:两种反应物都可溶,交换离子后有沉淀、水、气体三者之一即可发生。</p><p class="ql-block"> 概括上述五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可分成两方面记忆掌握。一方面是对反应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等弱电解质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强调了复分解反应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只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 </p><p class="ql-block">2.酸+ 金属氧化物→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p><p class="ql-block">3.复分解反应的物质中,同种元素前后化合价不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过探究,学生普遍认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最难判断的地方就在于沉淀的判断,因此最后他带领学生一起总结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他从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化学通式,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以及发生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课堂小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离子互换,即同时互换阳离子或同时互换阴离子。可简记为AB+CD——AD+CB。</p><p class="ql-block">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如沉淀)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为了准确判别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听课后,化学组的同仁们一起进行说课和评课活动,大家踊跃发言,既肯定了课堂的精彩之处,又指出了课堂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真正起到了以教促科研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教育的春天里,春光无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