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评价——基于PISA测试的视角

陈艳

2021年3月16日在周玉芝老师的组织下,北京教育学院张莉娜副教授为青蓝学员做了题为《化学教学评价——基于PISA测试的视角》的讲座。<div>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负责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div><div>张老师重点介绍了PISA测试中对科学素养的考查。</div> OECD认为科学素养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能力,其中知识和态度影响能力的发展,能力在解决不同情境问题中展现。 PISA测试中将对科学能力、知识、态度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科学能力是构筑科学素养的核心。PISA测试从“科学地解释现象”、“设计和评价科学研究”、“科学地阐释数据与证据”三个维度对科学能力进行评价。从评价标准来看,PISA测试非常重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运用。 科学知识是构筑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为基础,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不能稳固。科学知识分为内容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认识性知识。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比较注重内容性知识的落实,现在我们的教学也逐渐重视程序性知识和认识性知识的发展。我认为程序性知识主要指操作性的程序性知识和思维上的思路方法等。认识性知识指的是学科思想等上位概念。<div><br></div><div>PISA测试非常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应用,因为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是“知”与“行”统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做中学。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在探究中应用知识,并且学习新的知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并且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动机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激发作用。</div> 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科学方法、环保意识三个方面。<div><br></div> 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展现了学生的的科学能力。试题的难度分为高水平、中水平和低水平。用认知需求来界定题目的难度,其心理依据是 解决问题需要调用的知识的多少。<br> 比如以上这道题,我认为就是一道中等水平难度的题。因为它至少需要调用三个知识点或程序来解决。<div>PISA试题的难度划分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认识过程,多布置高水平认知活动任务,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形成结构化知识,并且能形成思路方法,能进行迁移运用,才能真正形成学科能力、学科素养。</div> 科学情境是评价能力与知识的背景。老师们在出题时也可以参考这些方面去进行问题设计。<div>最后,张老师希望PISA能带给老师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一是注重教学与评价中细化能力的内涵;二是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实施;三是关注认知过程与深度思考;四是注重在教学与评价中创设科学情境。</div><div>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在改革推行过程中,评价往往成为改革发展的瓶颈。通过张老师的讲座,我们可以借鉴PISA测试的思路框架,试着自己做一些评价研究,比如出一套测试题,进行前后测比较分析看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和研究。</div><div>总之,通过张老师的讲授和反复的学习思考,打开了我的视野,给日常的教学和研究很多启发,受益匪浅。<br><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