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汉语,学好中国文化

侯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学好汉语 学好中国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戈壁冰川2013-7-1 22:4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提高人类素质,满足人的好奇欲,文化产生了理性生活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她是一种精神。人人都知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神奇的征服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19世纪,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办教育,建教堂,建医院,借此大量传播西方文化,十分守旧的中国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上表现出了不同层面的多种反应,其中一部分人对中国旧文化产生了怀疑,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这是外国教育在客观上产生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清华、北大,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经天纬地的作用,没有清华和北大,就没有中国的今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理由是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绝大多数出自于清华和北大,中国科学研究方面的优秀者绝大部分也毕业于清华北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清华、北大又是国家级领导人诞生的摇篮,从一个侧面映衬出高知识高文化的神奇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期领导人,很多都在外国学习过,把外国的思想带回中国,使西方先进的产物在中国这块封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形成了推翻旧势力的思想和组建起以其为代表的中国工农武装,首次成为成功的农民武装起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文化又从相反的方面表现出了使人震撼的作用,成为外国文化侵略别国的炮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二战时,在中国出现了庞大的汉奸队伍,这股势力,他们绝大多数都会日语,受到日本文化的教育,崇拜日本,都是亡国奴,他们为侵略者肆意屠杀中华民族提供了物质条件,汪精卫就是其中一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众所周知,如果对某种语言(文化)产生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受到该种文化的影响,被熏陶,被迷恋,成为该文化的奴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的崇洋媚外的学者,尤其是高知识结构者,外语功底无一差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今天在中国教育等部门高就的,有很多是留洋的,总认为外国的月亮圆,</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片面了解外国的所谓的自由、民主和博爱,不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不懂语言文字和政治的关系,</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总想把外国的教育模式引进中国,其实他们根本不懂教育,充其量是个受教育者,而不能成为教育者,就好象是只知道他的爹是谁,不了解他的爹和不理解他的爹,不知道他的爹经历过的酸甜苦辣,不知道重视和敬重他的爹,所以就不孝敬他的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崇洋媚外的人,假如身在外国,外国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多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回到中国,挣中国的钱,吃中国饭,西餐只能给他们调解一下味口,没有拉出洋排泄物,睡在中国的版图上,举手投足,流出的是酸了巴几的假清高,对于外国的了解特别有限,想认个洋爹,没人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中国古代有几个少数民族武装,推翻了汉族人的统治,建立了少数民族的王朝,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发现了汉文化的根深缔固及其力量,统治社稷,还必须用汉族文化,就说明文化的潜意识那么强大,而把他的母语作为辅助语言,同时又把他们嗤之以鼻的儒教、佛教、道教都作为国教,崇尚有加,使国家得以稳定,慢慢的汉语代替了他们的母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汉族人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慢慢引入到其他民族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在中国生活的伊斯兰教,在今天的中国,是个很庞大的群体,受到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重视,他们没有通用阿语,用汉语讲经说道,已经被汉化了,通用汉语,把汉语言作为他们的日常用语,交际、生活、社会行为都用汉语做中介,文化(文化是指该地区的经济、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综合体)有相当的部分已经汉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英语是世界语言,英国被称为日不落的国家,二战前英国在世界上得到的殖民地最多,包括海岛,现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的教育模式都是沿用英国的,可以说英国奠定了世界的教育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归根到底,英国人用文化来束缚别人的灵魂,深谙文化的统治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上世纪五十和八十年代,很多华人处于对国家的爱,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纷纷回国,报效祖国,以建设强大的国家,渴望中国富强。无数爱国人士唱出了游子吟、我的祖国。他们会外语,更爱母语,懂得中国的过去,了解现实的中国,怀念祖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二十一世纪,出国热在燃烧,火焰炽热,将达到燎原之势。究其原因是崇洋媚外,也是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开口闭口外国好。一个原因是通过学习外语,了解了点外国社会,渲染外国,想往外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重视英语,无可厚非,作为一种文化工具,重视是应该的,但是把他的地位和国语同等,有些偏颇,厚彼轻此,本末倒置,顾此失彼,国语被严重轻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很多的高中学生,就因为外语成绩不理想,失去了深造的机会,其实他们的其它基础学科学得相当不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外语学得好的人不一定全部都能对社会和个人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社会学科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了解,不想了解国情和民情,有买办的性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研究理工科的,学好外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自然学科的知识具有兼容性和共享性,能平等使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社会学科的知识沉淀,中国已经达到了巅峰,只是崇洋媚外的人没有能力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而已,就像攀登者,达到不了顶峰就永远放弃了,只能看看名胜和风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例如,一本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把字典上收集的字认全,还冠冕堂皇之,“那些字不实用”,其实归根结底是没有能力运用那些文字而已,更没有认识到汉语言的强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任何学科的知识没有多余的,往往都是“用时方恨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一位毕生效力于美国的华人诺奖者说过,中国的基础教育,全世界是最成功的,无论那个学习段,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外语在大型考试中,由于所占比重太高,葬送了许多其他学科成绩优异的青年的美好前程,毁了许多能为国家效力的有志青年前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所发挥出的能量并不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在中国,汉族人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慢慢融入到其他民族的生活,并且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他民族的艺术,只要是通过汉语言表达出来了,效果更上一层楼,有人可能会说“运用汉语的人多”,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有些民族语言,翻译成汉语,只能是意译,没有汉语言表达准确和精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英国只所以能在世界上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其版图最小,人口最少。关键是英国在所占领的国家或者地区,尤其是通过办教育,把他们的文化根殖于所到之处,北大清华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教会也是传递文化的一种形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南亚的一个大国,被英国殖民了一半多年,英语成为他们的国语,原本的母语退居二线,再加上其他民族语言的运用,没有一种语言成为他们的普通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一个国家,如果语言不能统一,势必给国家的完整统一带来特别大的麻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任何一个国家,汉奸卖国的,除了崇尚外国的文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外语的,了解了外国,轻视本民族语言和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比如,先会骂娘,才慢慢的敢骂娘,最后不孝敬爹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会本民族语言,还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才能成为民族精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很多的边塞诗词,特别优秀,在文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为这些诗人本身就是戍边将士,那些在深宅大院里面长大的文人是绝对望尘莫及的,他们只谙熟朱门酒肉臭,绝对不相信路有冻死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无论那个国家,崇洋媚外的,多数是带有市侩、封建、官僚和买办性质的,是卖国心仪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文化侵略,是西方称霸世界,奴役分裂他国的一种手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让中华文化更加灿烂,必须重视汉语言的学习和研究,降低其他文字的所占比重,降低外语在中国文化市场的份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汉语言走向世界,是中国强大的文化动力,必须捍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