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前行

江武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我的回忆(十六)</span></p> 审稿三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豆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审稿,这对于时政记者来说是一项非难但也不易的差使。由于审稿人的职务、能力、性格不同,记者的遭遇也略有不同。我遇到的审稿人市委秘书长陈再成、杨琼是非常谦和的态度,他们是先请记者坐下,泡杯蜜水放在你身边,然后自己 看稿,有不明白之处才和记者沟通。杨琼秘书长更是直白地说,我看的是政治倾向和事实真伪,其他的文字问题由总编把握。我遇到最适合记者 的审稿人是市委书记秘书陈易洲和黄浦江,每次开全市性会议,他们都把市委书记讲话稿划出重点来。这样记者可以根据重点写稿,审核也就容易多了。 </p><p class="ql-block"> 送审稿至今给我留下几次印象深刻的事例,其一是:在1990年前后,吴玉辉当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时候,有一次市委宣传部召开全市宣传部长会议,部长吴凤章讲话,副部长吴玉辉主持会议。会议由我采访。当天下午稿件写好了,总编也过目了,临下班前我赶紧骑着自行车赶到吴玉輝副部长家中,让吴副部长抽空审稿。原打算送稿到他家,然后我回家吃饭,等要上夜班时顺路到他家拿稿。但我到他家送上稿件准备离开时,吴副部长说,武烈啊,还是我们一起修改吧。我一贯认为,审稿都是审稿人说了算,怎么改,写稿人都无所谓,任务能完成就行。吴副部长这么一说,我受宠若惊。人家部长礼贤下士,我们也该好好配合。于是我就留下来和他一起改稿。“武烈啊,我的名字不要和吴部长放在一起,他是常委,另起一行吧,你看呢?”“武烈,这里豆号改句号,你看呢?”“武烈,这里句号改豆号,你看呢?”类似的问题可能问我十几次,每次我都附和。我的原则,审稿人说了算。新闻是遵命文学。一晃,一篇还不到六百字的稿子,吴副部长酌磨了一个多小时。他一看迟了,赶快叫他爱人:“老乡来了,下面条。”就这样,我在他家吃了一碗面条,拿了吴副部长签字的稿件,先赶回家。家里还等着我吃晚饭呢。类似这样的审稿,最好是句号,不要豆号。</p> <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在江西上饶日报社参加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年会。在晚会上,抽签让我现场出一个节目,我出了个用闽南话说,上饶的辣椒不辣。让大家猜我说什么?全场无人答对。</p> <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在上饶和闽西日报社同行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在江西三清山</p> <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游武夷山九曲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叹号</span></p> <p class="ql-block">  大概在1988年前后,有一次省长王兆国到漳州调研工业企业改革的问题。由我全程跟踪采访。王兆国一行先到二片罐、轴承厂等外向型企业调研,并召开市直单位领导座谈会。王省长为人随和,说话悠默,特别说了一口标准的带有京味并有东北卷舌儿化的普通话,你闭上眼睛听他说话也感到特别悦耳舒坦。在参观了企业的当天中午近二点左右,王省长在漳州宾馆五号楼小会议室专门召开小规模会议,听取漳州市关于外向型企业情况汇报。参加人员只有王省长一行几人,漳州市分管领导副市长梁绮萍和计委主任。我随行记者也在座。当时王兆国开场白说:“现在请小梁讲话。”因小梁和小娘同音,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王觉得不对劲,又改口说:“请老梁讲话。”大家又是一阵大笑。王也觉得不好意思,就说:“现在请梁绮萍同志讲话。”这下大家才安静下来。从这件小事也可引证王省长的随和和悠默。</p><p class="ql-block"> 王省长一行在漳州调研二天,明天早上要回省里了。那天下午,我赶回报社写稿,明天报纸头条就靠它了。我写了近二千字的稿子,给江福全总编审阅了。当天晚上九点钟左右我就赶到漳州宾馆五号楼省政府副秘书长的房间,请领导审稿。秘书长看了我的稿子后,又去请示首长。返回时,秘书长对我说,要见报就必须把省长前几天在莆田、泉州调研时说的话,作的指示一起综合报道。于是,他又叫来一位处长和一位干事,要他们把省长在莆田泉州的指示整理出来。这样,秘书长把我的稿件和处长整理出来的材料一起综合起来,他一边念,我一边记。就这样写好了稿子,也快夜里两点钟了。我临回报社时,秘书长还跟我开玩笑说,小江啊,要不要写个条子给总编,证明一个晚上你都在这里写稿,没跑去玩。我也笑着说,我们总编用者不疑,他相信我。</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这篇稿件夜里二点多钟才到总编手里。早上六点钟我们又要把当天的报纸送到漳州宾馆五号楼,赶在省长一行离开前把报纸送到他们手上。</p><p class="ql-block"> 碰到这种审稿,我只有感叹。作为记者,这种机会是难料、难遇、难测。算是人生一种经历,一种机遇吧。</p> <p class="ql-block">1989年12月22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我釆写的王兆国省长到漳州调研的新闻。</p> <p class="ql-block">1986年6月1日闽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我釆写的新闻。</p> <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在北京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在北京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在新疆那拉提草原</p> <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在新疆那拿提草原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问号</span></p> <p class="ql-block">  大概在1987年11月份市委书记张文良到北京参加党十三届党代会,回漳州之后在市人民剧场召开市直干部大会,传达党代会精神,并作新党章辅导报告。当时,总编江福全和我作为记者参加会议。上午开会,下午我赶紧到办公室赶稿。稿件写好后,总编又修改了一下。下午4点钟左右,我急急地跑到市委办找市委书记秘书吴建筑审稿。吴秘书看了几遍后,告诉我,要我通知报社总编辑和副总编辑,晚上八点他和庄凉江副秘书长要到报社审核这篇稿件。</p><p class="ql-block"> 晚上八点,总编江福全、副总编陈永发,市委副秘书长庄凉江、吴建筑和我如约来到闽南日报社总编办公室。我拿出稿件请大家审阅。一会儿,秘书吴建筑说,这篇报道为什么副标题要写市委书记作党章辅导报告呢,不能写成市委书记作新党章主导报告吗?原来吴秘书在为“辅导”和“主导”在纠结,急着召集大家商议。这时,一贯谨慎老实的副总编陈永发也着急了,他说,党章就是主导,不管谁作的报告都是辅导报告。这是常识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样,这篇稿子的“主导”二字被大家一致否决。吴秘书也无话可说。这篇报道稿件也在江总编和庄副秘书长推敲下完稿。这么一来二去,完稿时也是下半夜三点多钟了。</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审稿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吗?审稿人的个人素质确实要高人一筹,不然官当越大越会累死人!</p> <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在越南青龙湾</p> <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在越南河内胡志明广场</p> <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在越南河内胡志明广场</p> <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在越南国界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