疁城轶事(八)

思晓雲

<p class="ql-block">童年时代,每逢星期天总会跑到察院弄口头的吴祥生小书店去看小书(连环画),看一本小书一分钱,薄一点小书则一分钱好看二本,当年的小孩子总会捡比较厚的书看。小书也可以借回家去看的,但以天数计算,还要预付超过书一倍的押金,所以没有那个小孩会借回去看的。以前家中也曾留下许多民国时出版的线装本书籍,其中有:三国誌、七侠五义、封神榜、施公案、七剑十三侠、东周列国志等等,但多书只能看懂个大概意思,总觉得文字比较晦涩,不认识的字也很多。在后来几年中,自己慢慢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了许多自己喜爱的连环画有:三国演义全套、水浒传全套、杨家将全套、还有其他一些绘画精良、自己喜欢、又值得收藏的连环画。记得当年化了很长时间才一点点收齐了60本三国演义,之后又收齐了水浒和杨家将等等。只可惜,这些连环画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破四旧”运动中,都给烧掉了,现在想想当时也真傻,家里又不是”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那么被抄家也就没有办法。然后就糊里糊涂地听了红卫兵的宣传忽悠:凡是家里有封建色彩的书画,书籍,瓷器等等,多属于“破四旧”的范围,都要拿出来砸掉,烧掉。自己就乖乖的把家中所有的书籍都拿出来烧掉,把家里绘有古代人物的大碗、花瓶、糖缸、罐子等都拿出来砸碎。当年的人真的是非常老实,也很胆小怕事,国家怎么说,就怎么做。若放到现在,这些瓶瓶罐罐、书画扇子都是文物,如今就整套(60本)50年代出版的三国演义都能买个1~2万元钱。在这些连环画里边,曾经有一本”嘉定义兵”,里边叙说的是侯峒曾、黄淳耀二先生率领嘉定民众抗清的故事,当年收藏这本连环画,对嘉定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若说起嘉定的候黄二先生,虽不能说是家喻户晓,但大部分的中、老年嘉定人十有八九都是知道的。候黄二先生抗清的英勇事迹,在嘉定民间流传很广,且到处都有纪念二黄先生的古迹:汇龙潭公园里的”二黄先生纪念碑”、清河路上的“叶池”门框和里面的纪念碑、上海大学里西林庵的”陶庵留碧”纪念碑以及西门外练祁河上的侯黄桥等等,都记载着他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公元1628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之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因私事与李自成反目成仇,竟然开关投敌,以至山海关不攻自破,清军长驱直入进入北京,大顺军望风披靡。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初九,清軍攻陷南京,继占领扬州之后,势如破竹,兵临嘉定。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吴淞总兵明降将李成栋率兵船百余艘,马步兵两千余名停泊嘉定县城东门水关外,沿途大肆烧杀抢掠。之后,留偏将梁得胜等300余名清军守护兵船,自己率兵回吴淞。闰六月十二日,嘉定城内清军下剃发令,百姓10天之内必须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士民恐慌惊骇,群情激愤,谋划抗拒。闰六月十四日,城内外百姓及各处汇集的乡兵约1000余人围攻梁得胜的留守船队,经过几番激战,梁德胜不敌大败,仅逃得一命,此役共斩杀清官兵八十四名,悉数焚毀船只及所掠财物。闰六月二十三日,李成栋其弟李成林率骑兵到太仓求援,途经嘉定北门仓桥,城上义兵发炮打死三人,其中一人是李成栋的弟弟李成林,其余几骑逃回吴淞。李成栋愤恨之极,更加疯狂纵兵报复,滥杀无辜。七月初一,李成栋驻兵砖桥,与汇集砖桥的一千余名乡兵展开决战,乡兵不敌,勉强抵抗战死过半后败退,于是李成栋占领娄塘镇,展开大屠杀。嘉定城内,明前左通政使侯峒曾与前明都察院观政黄淳耀及弟黄渊耀等众乡绅义士揭杆而起,对抗清兵,并于城楼之上集众公议,倡议守城,决定分兵划地而守:候峒曾与二子玄演、玄洁守东门龚孙炫佐之,黄淳耀与其弟渊耀西门,张锡眉为南门守将,龚永圆佐之,朱长祚守北门唐咨禹佐之。城上高悬”嘉定恢剿义师”大旗,自制各种武器,严陣以待,候峒曾命将城外桥梁全部毁坏,城门内堆积圆木巨石堵塞街道。七月初三,李成栋汇同太仓清兵全力攻城,日夜炮轰东、西二门,清軍攻城甚急,多缚軟梯于城下强行登城,城上砖石如雨。于是清兵扛抬门板过河,在东北城外城墙上凿大洞欲放置炸药,但被城中守军用大木塞住。清兵转攻北门水关,但又被守军用大石、圆木阻塞。战斗延续至七月初四五更时分,狂风骤起、暴雨滂沱,守城士兵已露立三昼夜,遍体淋湿,饮食几绝,漸不能支。随着城墙一隅在炮火连击之下轰然倒塌,清兵趁机越过倒塌城墙,蜂涌而入,进城后悉数在屋顶上奔跑,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道砖石堵塞,不得逃生,纷纷投河而死。候峒曾仍坐镇城楼,二子急呼:事急矣,何以为计?候峒曾答曰:”有死而已,所恨者,枉送一城百姓耳”。二子走数步又还,候峒曾怒曰:”我死国事分也,祖母在,若辈应代我奉事,恋我何为?”二子恸哭而去,候峒曾奔回家中,向祖宗牌位叩别,逐自沉于后园家池(叶池)尚未死,遂被清兵拖起斬杀,候演、候洁亦同时和父亲殉节。东门破,城中居民纷纷奔西门逃生,而清兵截断堵杀,居民投河死者无数。此时,镇守西门的黄淳耀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遂与弟渊耀骑马至早年读书的西林庵,对僧人无等曰:大师急避,某兄弟从此辞矣!无等劝曰:”公未服官,可不死”。黄淳答:“与城共存亡,岂以出处贰心哉?”,遂索纸笔疾书:”遗臣黄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于志西城僧舍。呜呼!……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冦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当知于心”。书罢,兄弟俩遂自缢于庵中房梁,两兄弟碧血喷溅入墙砖,久久不灭,故后人有“陶庵留碧”之说。</p> <p class="ql-block">南门守将张锡眉在嘉定被围一个多月,城内粮尽援绝时,从城墙上栓绳滑下,冒雨赶往松江求援兵未果,第二天闻城破,血书绝命诗一首:“托命不辰,侨居兹里,倚绝宗亲,路隔同气,与城存亡,死亦为义,举家殉之,惜非其地。后之君子,不我遐弃”。遂整顿衣巾帽,向北拜了几拜,自缢而死。守将龚用园、龚用广兄弟闻城破,拥抱恸哭曰:“我祖父清白自矢,已历三世,今日苟且图存,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语罢双双自溺而死,二子亦一同殉难。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等城破时皆自尽。辰时,李成栋入城下令鸣炮屠城,小街僻巷,无不穷搜,全城刀声砉然,嚎叫之声,惊天动地。悬梁者、投井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不计其数,骨肉狼藉,遍地皆是。妇女则惨遭强奸,若遇抵抗,清军用长钉将妇女双手钉于门板,然后肆意奸淫。三日后自西门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行舟无处下篙,血污浮于水面有数分之多,直至河道堵塞。大屠杀从上午辰时杀到下午酉时,整整持续了一天,约二万人遇难。七月初六日,李成栋纠集民船300余艘,满载所掠金帛,妇女及牛马猪羊等驶往太仓。嘉定被屠后,葛隆、外岗、马陆、杨行等乡兵复聚,再议抗清,誓不反顾,时有偷袭斩杀清兵之义举。七月二十四日,之前偷偷溜出城外的幸存者纷纷回城,在一个名叫朱瑛的义士率领下,重新集结起二千余人,在城内展开反屠杀运动,处死投降清兵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李成栋仓徨出逃。七月二十六日清晨,李成栋会同援兵趁城内义兵尚未完成集结,伺机攻入城内,有太仓叛徒浦峤、浦嶂为虎作胀,向李成栋献计曰:“若不剿绝,后必有变”,清兵遂不分老幼,逢人便杀,将睡梦中的民众杀个精光,致使城内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百姓痛斥叛徒二浦“人面兽心,猪鼠不食”,神人共愤!这是嘉定第二次被屠城。八月二十六日,南明将军陆营把总吴之番率余部数百人猛攻嘉定,周边民众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军大溃而仓皇出逃。不久,李成栋整軍反扑,吴军仍乌合之众,一触即溃,吴之番斬杀清軍数人,仰天呼曰:“吾死,分也。未战而溃,吾目弗暝矣!”,挺枪欲赴东门死战末果,清軍将吴之番所率数百名軍士砍杀殆尽,顺带又斬杀了刚刚进嘉定城避乱的万余民众,所劫财物尽载归至太仓。自闰六月初始,二个月内,嘉定城内反抗清兵的战斗不下十余次,民众牺牲约二、三万人,史书并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史载:清軍在嘉定的三次屠城中,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p> <p class="ql-block">候峒曾(1591~1645),字豫瞻,一字广成,明天启进士,授南部武选主事,迁浙江右参政。侯峒曾为人正直,为官廉洁,在民众中享有盛名,嘉定城破时与二子同时殉难。</p><p class="ql-block">黄淳耀(1605~1645),字蕴生,号陶庵,明崇祯进士,观政都察院。黄淳耀系明末著名文学家,其诗文清新雄健,文章淡雅质朴,因崇拜陶渊明故号“陶庵”,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评黄淳耀诗词“渾然天成,绝无懦响”,其散文:”李龙眠画罗汉记”、“顽山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仍被人推崇,有的还被入选学生课本。</p><p class="ql-block">七月四日城破后,嘉定许多文化世家惨遭灭门之祸,龚性一族自宋至明,十六代中有十三人中进士,在”嘉定三屠”中,龚用园、龚用广兄弟,协互候黃二先生守城,城破后龚氏一门有十二人殉节。</p><p class="ql-block">龚用圆、龚用广皆明工部尚书龚弘第四代族孙。</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在方泰二黄(黄淳耀、黄渊耀)墓前立表坊一座,有康熙题“敕旨”额石,二旁有对联一副:“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墓地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二年,知县王橒呈请上级官员奏建供祀明黄淳耀、黄渊耀的二黄先生祠(在盆山阁外侧),清代历朝修茸,解放后渐成民居,城市建设中已被拆除。</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六十一年,知县刘昆溍呈请上级官员奏建”三忠祠”,祀明史科给事中、恤赠太常寺少卿侯震旸,通政司左通政候峒曾,副榜太学生侯岐曾,”三忠祠”在侯公故宅,解放后尚存房屋数间(原嘉定供电所城中街一侧)建造嘉定影剧院时拆除。</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追谥候峒曾、黄淳耀为“忠节”。</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8日,重修叶池纪念碑,入口处大门楹联:“赍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捐身完大节,忠臣孝子各千秋”。现“叶池”原碑已毀。</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嘉定县志筹备委员会,决议西门外练祁河桥,改名为”侯黄桥”,</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在汇龙潭东岸举行“明忠节候黃先生纪念碑”,奠基典礼。建国后的一九六一年,魏文伯重题“叶池”纪念碑,现此碑已移至清河路和城中路交叉口的花坛中。</p><p class="ql-block">1962年,吴玉章手书“陶庵留碧”碑于西林庵(现上海大学内),并七绝诗一首:“长虹碧血气冲天,爱国英雄继万千;且喜纪元新世界,翻天覆地换人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候峒曾为明亡而死难,李成栋割下了他的头颅,挂在西门城楼上示众,三天后清兵离开,他的头掉在地上,胡须和头发都和生前一样,国子监生员朱之熙,捧了回去,用盒子装好送到候峒曾的故居厂头,却寻找不到尸体,他的佣人哭喊着说:主人遇难时穿的是黄纱褲,用绿丝巾扎袜子,有个孩子知道了,找出尸体的下落,这才头尸合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个和”嘉定三屠”有关系的故事,就是在嘉定西城边的八大王祠,祠中供奉的神道排行第八,故称八大王庙,其姓名籍贯无从查考,所谓大王是当时南方人对官兵的统称,相传李成栋在城里大屠杀的时候,限定点完三炷香为止,有一个官兵暗中把香掐断了几寸,香刚烧完,他就快马传令停止屠杀,到三皇庙桥时从马上摔下来跌死。老百姓为了感恩他的功德,遂造了祠堂祭祀他。同治十三年重新建造。如今西门城头的”八大王祠”已在修建嘉定步道时拆除,祠门前的两颗银杏树现今尚在。</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佛说:”因果报应”:”种善得善,种恶得恶,毫不虚假”。明降将李成栋,原是李自成的部下 ,早年参加农民起义,后来投靠了清军,入清以后,李成栋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最大,他追随清朝大军一路南下,从江浙、福建打到两广,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的双手也沾满了同胞的鲜血。公元一六四八年三月,李成栋在广东突然反正,归顺了南明的永历帝,这到并不是他的良心发现,而是清廷没有封他为两广总督,心有不忿而已。李成栋归明以后的道路并不顺畅,屡战屡败。后来在一次战斗的溃逃中,堕马跌入河中淹死,走到了他人生的末日。</p><p class="ql-block">太仓的叛徒浦嶂和浦峤 ,曾全力协助李成栋祸害百姓,到处作恶。嘉定被屠城后,还被李成栋用为代理县事,对嘉定百姓犯下滔天罪恶,不过他们也终究难逃法网,不久,上级官员了解了浦嶂、浦峤贪赃枉法、私藏大量金帛的罪行,浦嶂被依法处斬,这就是做奴才的下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