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张掖看七彩丹霞》

山佳

<p class="ql-block">  张掖七彩丹霞,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就如天上掉下的彩虹,美丽壮观…</p><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七彩丹霞地貌的形成,距今约2亿多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请朋友横屏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次西北游,非常感谢同行好友的关照,在此说声谢谢!有机会在同行。</p><p class="ql-block"> 以前只在手机图片见过七彩丹霞,误认为是彩石。这次亲眼所见才知七彩丹霞的真面目…在科普学习一下,也让自己长点知识。</p><p class="ql-block"> 丹霞地貌的形成,是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p><p class="ql-block">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p><p class="ql-block">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p><p class="ql-block">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p><p class="ql-block"> 摄制:崔令文</p><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0.10.8.制作于2021.3.21 “文字部分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拍摄于张掖市、张掖属于甘肃省,在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