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绍兴老城劳动路中段(周恩来祖居)西邻有座古建筑,名曰“贺秘监祠”,这便是唐朝大诗人贺知章的故居。故居坐北朝南,它始建于唐代,本是贺知章的行宫,因种种原因几毁几建,在宋明时代尤为频繁。现在看到的是2001年重建的,由崇贤堂、千秋楼、怀贺亭等一组仿古建筑组成,占地面积为1500平米。</p><p class="ql-block"> 走进故居穿过斗门便是清澈的池塘,各色金鱼池中傲翔,黄色迎春花岸旁怒放,给故居增添了无限生机,池塘四周是回廊,廊墙上镶嵌多幅贺知章的诗作。穿过池中拱桥便是“崇贤堂”,匾额“崇贤堂”三字由绍兴著名书法家沈定奄先生所书,有崇尚贤士之意。堂中置贺知章雕塑像,乃上海油画雕塑院王大进教授所创作。雕塑像背后屏壁上是毛泽东手书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把一位游子回乡时,老小问答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因为贺知章从武则天证圣元年赴京应试得中,已整整五十年没有回过故乡,其间,老相识有的已故去,新生的却不曾谋面,此时的心情五味杂陈,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故土的亲情,皆融入到这首短诗里。堂东西两侧房分别陈列贺知章的生评事记,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时逢盛唐,旷达风流侍龙楼。 贺知章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会稽山阴(今绍兴)人,据《嘉泰会稽志》记载,会稽贺氏原为齐国公族庆封的后代,到了汉代,因避汉安帝讳而改姓贺。贺知章于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中进士,又考取超拔群类科,开始授于四门助教,即国子监教师之职,后升为四门博士、太常博士。到唐玄宗时又升为起居郎,这是记录皇帝生活起居的官,甚赏其才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率群巨封禅泰山,贺知章以礼部侍郎和集贤院学士、太子侍读的身份随唐玄宗去泰山,并写有《禅社首山祭地祗乐章》,到了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授贺知章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贺秘监”之称由此而来。公元742年贺知章在紫极宫会见了年轻的李白,李白向他献上自己的新作《蜀道难》一诗,贺知章看罢对其大加赞赏,并称他为太白金星的化身,“真谪仙人也”,又举荐给唐玄宗,后来唐玄宗授李白为翰林供奉。一次贺知章在街上碰到李白,两人就上酒店喝酒,边喝边吟诗,兴致至极。酒醉兴尽结账时两人竟都没有带钱,贺知章将佩戴的金龟取下付了酒钱,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贺知章还经常与李适之、李琎(jin)、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人聚在一起饮酒赋诗论文,恣(zi)意尽兴,豪放旷达,后人称他们为“饮中八仙”,后来杜甫曾作有《饮中八仙歌》,开头两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把贺知章的醉态写得惟妙惟肖。第二部分,辞荣归里,剡shan川一曲留遗踪。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贺知章已85岁,便向唐玄宗呈上奏本,请求允许他回故乡做道士,并请赐周宫湖数顷做放生池,唐玄宗念他德高望重,下诏应允。次年一月贺知章离京,唐玄宗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为其送行。并亲自作诗“遗荣期入道,辞老竞抽簪zan?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环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jian,群公怅别深。” 对贺知章的人品才华大为赞赏,对其辞朝归故表示依依不舍,十分痛惜。忘年之交李白也作诗《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和《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先《黄庭》换白鹅。”以示挽恋。 历经京城饯别盛宴隆重送行之后,贺知章水陆兼程回到阔别五十年的故乡绍兴,稽山镜水优美的自然风光,文人雅士精趣的典故传说,血浓于水的亲情,熟悉而久违的乡音,使他苍老的心变得年轻,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赏景吟诗,绍兴城区多处名胜都留有贺知章的足迹,如宛委山南坡的《龙瑞宫记》摩崖石刻就是贺知章撰文并正书,详细记载了道教建筑龙瑞宫的历史沿革和管辖界止,影响深远,至今保存。贺知章由于年事已高,回乡不久便寿终正寝,享年86岁。第三部分,恬tian淡情介,学艺文章传千古。贺知章才学出众并以文词知名,又擅长草书和隶书,《全唐诗》中共存贺知章诗20首。他的学问和才能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称他为“礼学之司,文章之苑。学优艺博,才思高远。” 贺知章去世后,唐肃宗李亨因念他当年曾任自己的老师,下诏追授贺知章为礼部尚书,诏书说:已故的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气度雅逸,胸怀平和,神清志高,学富才雄,常静默养情,喜谈善讽,晚年辞官归隐,彰显其高尚本心,所以追授他为礼部尚书。 我们现在的学生课本中有两首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别离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眼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a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四部分,高蹈世表,后学继踪仰清风。 贺知章无论为人处事,还是书法诗作都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少社会贤达、文人骚客慕名前来拜谒ye,以寄托怀念和敬仰之情。据记载最早来访者为李白,李白于天宝四年来越城,得知好友贺知章已逝的消息后,作《对酒忆贺监》,诗曰:“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日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chi(帝王诏书)赐镜湖水,为君台诏荣。人之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yao(无音讯)如梦,凄然伤我情。”</p><p class="ql-block"> 崇贤堂后面便是“千秋楼”,是根据绍兴历史上公立祠堂的基本格局复原而建的。唐王朝崇尚道教,贺知章从京城长安回乡后便做了道士。楼中悬挂线描石刻贺知章画像,两边配楹ying联:学富才雄王者尊,道高望重仙家传。千秋楼东侧为“怀贺亭”,亭两旁有楹联:“劝酒宸chen(帝王住所)庭,仙姿落落;钟情镜水,野服飘飘。” 此联把贺知章的仙风道骨及朝庭中与皇帝、朝臣们饮酒时的一种潇洒脱俗刻画得淋漓尽致。 可惜崇贤堂后门紧闭,暂不开放,只能隔门缝观望。</p><p class="ql-block">愚翁游览罢诗云:</p><p class="ql-block">绍兴贺秘监,唐代奇圣贤;</p><p class="ql-block">为人处事佳,博学知识渊。</p><p class="ql-block">青壮效帝王,暮年习道观;</p><p class="ql-block">毕生美名留,业绩天下传。</p><p class="ql-block">2021.3.20.游览罢拙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