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印象

寒幽月

<p class="ql-block">早晨,我随着梦里天空中那只断线的风筝一起落了回来。睁开眼,窗帘的外面有些阴暗,手机的屏幕上写着“今日春分”。</p> <p class="ql-block">“风雨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春分是四季最公平的一日,它将春季均分为二,也将这一日昼夜等长,无关南北,无关中外。春分后,塞外的儿女可以清晰的领略春的娇容。燕子回来了,翩飞的身姿在人们心头不时漾起春的涟漪;风儿虽仍夹裹风沙,但风沙背后蕴藏着桃红杏粉的香气;大地被彻底地吹开了,需要暴饮甘洌的水缓解隔年的干渴,酝酿再一季的丰收;这一日,闪电、惊雷、流云、细雨都从冬眠中醒来,它们将用声光影的结合,为我们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春色。</p><p class="ql-block">靠在黄经0度,太阳停歇在浮云背后,看着广场上渐渐汇聚的人流,眼前涌起的却是儿时故乡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日子很简单,故乡的景色也简单,简单的我们总会对大自然格外感恩,尤其对于孩子来讲,每一个节日都是我们无与伦比的欢乐。每到春分,故乡也开始热闹起来,田地里人也多了起来,大人们通渠放水滋润土地,孩子们拿着自制的风筝在田野上奔跑欢呼。你看,这边刚放起一个“铁锹头”,那边就会升起一只“小燕子”,慢慢的,天空上便会多了许许多多简单丑陋但淳朴自然的风筝,它们迎着风,披着阳光,和着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与期盼的目光,与流云擦肩,与燕子嬉戏,载着的满是快乐与纯真。此后经年,我长大成人离开故乡扎根陌生的城市,也许多次陪着儿子在广场上放风筝,看着人们悠然自得的收线放线,看着天空中绽放的形态各异的风筝,心委实快乐不起来。广场像一个巨大的牢笼,将大自然锁了起来,孩子们拽着风筝跑过来跑过去,期盼的目光总是被那根绳牵着,飞不到更远的地方,在我心里,只有那无垠的原野才是放飞风筝放飞思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记忆里的春分,还因一位陇南地区搬迁来的老人而印象深刻。他平日默默耕种,闲暇做些零工,每到春分,老人便像换了个人似的,早早起来,挨个串门,诙谐嘹亮的小曲唱的人们喜笑颜开。进了门市,他唱到:“春官进门有规程,先要给掌柜的开财门;上开一对天财门,两座狮子虎沉沉。下开一对地财门,地下龙脉往上升。”遇到木匠,他就唱:“主家是个实诚人,你是鲁班好徒孙,别人埋头种庄稼,你靠斧头装人生。”听得高兴,主家会给他些钱,他总是一连道谢,眼中泛着泪花。那时候,在我眼中,这个平凡的老人就是一个神奇的诗人,他肚子里怎装得下如此多的祝福;那时候,我一直以为他眼中的泪是赚到钱的喜悦与感恩,直到如今我离开故乡,才知道那泪花浸满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思情。</p><p class="ql-block">如今,再没有悠扬的春官歌谣响在耳畔,再没有雀跃的身影跑在田边,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也不会拿鸡蛋竖着比赛,春分这天与常日也无分别,它只是写在课本里的二十四节气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