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困扰多年的右手中指端部的疼痛在去年被镇江江滨医院的骨科主任确认为血管球瘤后,一块石头才像落了地。 </p><p class="ql-block"> 尽管医生说最坏的情况就是手指划开后,找不到瘤子,但还是下定决心动手术。由于疫情影响,貌似简单的手术也要住院,既要住院,一切的手续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入院必做核酸,胸透,血细胞分析。</p><p class="ql-block"> 早上一大早赶到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由于不清楚如何拿检测结果,门诊和住院部之间来回跑了三趟,最郁闷的是,站在胸片自助取片区前,扫了几次码都显示结果没出,后经护士提醒,原来条码贴在一个空的装片子的塑料袋上。</p><p class="ql-block"> 到了护士站,办理了手续,安排了床位,还要继续等检查,此时已经9点钟了,早已是饥肠辘辘。</p><p class="ql-block"> 同病房的是两个工地上受伤的,一个70多岁,被搅拌车的喷口扫落,肋骨骨折,具体怎么个情况我想象不出;另一个40多岁,在船厂被一500多斤的重物从30多公分高的地方砸中右臂,桡骨骨折。</p><p class="ql-block"> 抽血的年轻护士是个男孩子,技术显然不过关,抽三管血换了两只手,耗费了大概十分钟。想到自己女儿也是职场菜鸟,希望有更多的人包容,便压下了腾腾上窜的怒气。</p><p class="ql-block"> 下午还要再去做个B超,检查心电图。围绕着手指上这个小小的痛点,做了这么一大堆的检查,真是觉得有点“儿子大于老子”的滑稽。</p><p class="ql-block"> 做B超时,医生说能看到一个很小的东西。做完B超回来,医生把我喊到办公室,在各种单子上签字,简单告知手术事项,要把指甲拔掉,听得人毛骨悚然,再次强调,瘤子太小,有可能会找不到。都已然这样了,退无可退了,硬着头皮也得把手术做完了,希望自己好运。</p><p class="ql-block"> 今天安排的是第二场手术,问过医生,估计在上午10点左右,早早起来,忐忑不安等待。</p><p class="ql-block"> 10点不到,通知可以手术了,护工推着床过来,换上病号服,煞有其事地躺上去,推到手术室。</p><p class="ql-block"> 在手术室外,躺在床上,等了足有半小时。进去后,又是消毒,又是麻醉。脸上用无纺布盖着,感觉不到刀在手指上划动,但听到医生说瘤子不在皮下,需要把指甲拔掉,有医生说,这就是古时候的酷刑。好在找到瘤子的位置,用刀一点点的刮掉,和B超检查的结果差不多,5*3毫米大小。缝线,包扎,一个小时不到,手术ok了。医生把割下来的瘤子装在标本袋里给我看,米黄色的,像一颗干米粒,摸上去硬硬的。</p><p class="ql-block"> 手术结束,下午就可以回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