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

天泽之水

<h1><b>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汕头市书法家双港斋郑列勤老师赞华夏史诗三十韵美篇并赐墨宝</b></h1>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华夏史诗三十韵</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读历史写汉诗】</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新韵代序)<br>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平平仄仄写春秋,先夏沿商后转周。</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秦汉三国归两晋,九朝南北竞诸侯。</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隋唐五代朝名改,赵宋元明帝制留。</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辛亥巨雷天地震,满清覆灭朕声休。</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我通过读中国历史,然后用平水韵三十韵来写三十首律诗。平水韵:(上平十五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十五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br>把中华历史五千年各个时期顺序写出来。从三皇五帝起,再从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开始 接着 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升起。各个朝代都写出来。通过写诗来学习历史,通过读历史学写诗。同时,通过读历史来了解历史,认识历史。</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1) 三皇五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一东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中华历史几千载,五帝三皇禅让风。</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考证文明凭古堡,欲知朝代看青铜。</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神农尝药堪称颂,尧舜传承受敬崇。</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试问乾坤谁主宰,移山倒海见英雄。</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为什么说中国的文明史五千年?椐专家己公布的《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至夏一千年左右。这样从黄帝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nbsp;一般讲: 文明史,是以城、青铜和文字为标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也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这就标志了中华具有五千年的文明。<br><br></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2) 夏 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二冬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nbsp;</font></b><h3></h3><h1><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010101"> 舜尧禅让迁于圣,大禹功勋治水农。</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华夏王朝成帝业,诸侯首领受加封。</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明君良善民尊敬,姒桀凶残国不容。</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千载是非谁与说,以天为法道为宗。</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自舜禅让禹,大禹在禹州建立我国历史笫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共传13代16王,五百年。从此,中国从原来的禅让制改为世袭制。<br>夏朝兴于贤能的大禹,亡于无道的夏桀。<br>(注)迁于圣 : 是出自上古时代的诗歌【卿云歌】里面的“迁于圣贤,莫不咸听”,相传舜帝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对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诗词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景象。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理想。</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3)商 朝</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殷商丞相,中国厨祖<br> ~伊尹(三江韵)<br>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商汤灭桀安天下,伊尹勋劳第一桩。</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丞相贤臣功德在,神州厨祖美名双。</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揭开文字新时代,拯救民生好国邦。</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世事茫茫谁作证,滔滔之水汇三江。</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 商朝就写商朝名相 伊尹。伊尹是我国商朝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他辅助商汤灭夏朝和商朝的建立功不可没。他任丞相期间,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伊尹和甲骨文的相互关系在考古中查证。伊尹终年100岁。</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4)夏商周兴亡启示录 </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四支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皇朝演变费心思,败寇成王换大旗。</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夏桀纣王遭覆灭,商汤周武即登基。</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新开明主知民意,末代昏君醉祸姬。</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历史长河谁可鉴,记功颂德有丰碑。</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我国历史上夏、商、周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千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夏商周共历约一千九百年,是中华帝国一个重要时期。到了周朝,已成为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后代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商周各个朝代的君王,都是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到了末代君王,总是由于暴政逆施,残害忠良,风淫无度,红颜祸水导致灭亡。夏桀亡于妹喜。商纣王毁于妲己,周幽王灭于褒姒。都是红颜祸水的结果。</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5)春秋战国</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五微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春秋战国乱纷飞,华夏文明强又威。</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孙武兵书传世宝,孔丘思想尽朝晖。</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卧薪勾践能恢国,变法商鞅辨是非。</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统一江山秦赵政,扫平六国势同归。</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周武王灭商传至周幽王,因周幽王残暴腐败并宠幸女祸褒姒,峰火戏诸侯被西戎杀,这段时期为西周。周幽王太子周平王继位后东迁洛阳至秦灭六国这这段时期为东周。东周后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各国混战不休,这段时期称(春秋战国)。《春秋》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战国》取自西汉刘向所编的”战国策”而得名。(春秋战国)虽然群雄逐鹿,战火纷飞。但也出现文化繁荣局面。老子和孔子等很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后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深远影响。这个时期的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名医扁鹊)等方面的成就都具世界水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都占重要地位。<br>《春秋战国》时期为秦并六国,实现全国性统一准备条件。</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6)秦始皇统一中国</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六魚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秦王赢政称皇初,收拾江山壮志舒。</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统制银钱衡量度,正規文字轨同车。</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坑儒徭役焚书册,兴建长城筑水渠。</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评说始皇功与过,神州统一可猗欤。</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秦始皇,姓嬴,名政。<br>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统一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对外北击匃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兴建灵渠。把中国推向大统一时代。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font></b><h3><b> 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秦朝建立后, 沉重的赋税、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好大喜功,建陵墓,修阿房宫;耗尽大量人力财力。 “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b></h3><h3><b>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国皇帝,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b></h3>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7) 楚霸王项羽</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七虞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力拔山兮敌万夫,霸王神勇古今无。</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楚风汉雨争天下,北战南征夺版图。</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宴会鸿门刘季遁,兵围垓下羽呜呼。</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寡谋残暴乌江刎,可叹枭雄八尺躯。</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项羽身高八尺,现代科学家推算189厘米。比我国排球女将郎平还高5厘米。(郎平高:184cm)项羽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本来兵强马壮,完全可战胜刘邦,但狡猾的刘季要求议和,在史上最有名的鸿门宴上,没有听范增所设的局,把刘邦杀了。反而让其逃遁。后来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自刎而死。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br></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8)汉高祖刘邦</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八齐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刘季家贫地位低,少年无赖受人奚。</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萧何有识终生友,吕雉贤良结发妻。</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跟胜隨吴同起义,除秦灭楚再征西。</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平民也可当皇帝,一曲大风歌壮兮。</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汉高祖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br>刘邦出身农家,小时无赖,不事生产,但为人豁达大度。在乡里结识 萧何,并娶了呂公之女呂雉为妻。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在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br> 毛泽东主席生前多次赞誉刘邦和他的《大风歌》。<br> 附 : [汉]刘邦 的 (大风歌) :<br>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font></b> <h3><h1><b><font color="#010101"> (9)文景之治</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九佳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汉文汉景堪称帝,治世英明国运佳。</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薄赋轻徭无苦役,化民养德有情怀。</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宫廷节俭褒加颂,官府耕田庄亦谐。</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文景丰功传后代,君临天下达穹阶。</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br>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br>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br>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br>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br>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br>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刘恒之子刘启为汉景帝。父子统治时期称文景之治。</font></b></h3>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10)三国 </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灰韵) </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东汉末年朝政乱,弄权董卓宄怀胎。</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群雄奋起除奸贼,诸霸纷争点将台。</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赤壁火烧三国立,中原撕杀战场开。</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蜀吴魏灭归司马,滚滚长江不尽来。</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读历史写汉诗】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br>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br>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元211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br>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其中,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与了讨伐。从此之后,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北方的袁术、吕布、张绣、袁绍等人,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公元208 年,曹操率八十余万大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吴孙权的势力;此时,刘备的谋士的诸葛亮力劝东吴与其联手,合力抗曹。孙权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并在赤壁一战中以火攻击溃了兵力占优的曹军,而刘备则趁机夺取了汉中与蜀地,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br>公元215年,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为荆州开战之机,出兵攻占了汉中,直接威胁着刘备的蜀地。刘备与孙权和解回兵汉中,击溃曹军,并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公元219年,刘备军大将关羽进攻曹操的樊城,曹操遣使与东吴联盟。孙权的大将吕蒙也建议借机袭取江陵。于是孙曹两军夹击,斩关羽于麦城。孙刘联盟被彻底破坏,北方的局势得以缓和。次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为魏。随后,刘备与孙权分别在成都建业称帝。刘备因身为汉室宗亲,故国号仍为汉,但其仅有益州一隅之地,故称为蜀汉。<br>公元222年,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兵大举进攻东吴,但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逃至白帝城,次年病死于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由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诸葛亮自蜀建兴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27—234年)六次出兵伐魏,但均告失利,本人也于公元 234 年卒于两军阵前。 此间,魏帝曹丕已于魏黄初七薨(公元226年)。其子曹睿继位,以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此后,魏国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多次出兵汉中,与诸葛亮、姜维等蜀将交战,遏制了蜀国的北扩。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遣钟会、邓艾等数路人马伐蜀,并于当年攻占成都,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br>魏灭蜀之后,吴国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此时,东吴的皇位已传于孙皓。吴主孙皓沉于逸乐,不问国事,致使司马炎大举发兵伐吴。晋军所向披靡,公元280年,晋军攻克建业,至此西晋统一全国。<br><br></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11)三国魏蜀吴之一【曹操】</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一真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孟德平生怀抱负,英雄胆略梦成真。</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北方统一居功者,魏国中坚奠定人。</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兵法诗章传后世,建安文学焕精神。</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东临碣石观沧海,天下谁能敢问津。</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曹操 东汉末年魏王、曹魏奠基人。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br>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br> (注): 《观沧海》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 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r>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r>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br>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r>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r>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r>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br>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font></b> <h3><h1><b><font color="#010101">. (11)三国魏蜀吴之二【刘备】</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一真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玄德关张结义亲,齐心救国破黄巾。</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躬临茅舍寻诸葛,煮酒梅园论伟人。</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借得荆州图霸业,火烧赤壁觅安身。</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不挠不折方称帝,可叹刘禅变甑尘。</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公元二零八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公元二一九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公元二二一年,时曹丕已于去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时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于是于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年号章武。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公元二二三年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称刘备为先主。因刘备为汉献帝之叔,故后人称之为刘皇叔。&nbsp;  <br><br></font></b></h3>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 (11)三国魏蜀吴之三【孙权】</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 (十一真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一代英雄称霸主,孙权建业奠基人。</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火烧赤壁豪情在,大捷彝陵态势新。</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横渡台湾为领地,屯田沿海荫黎民。</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仲谋伟绩倾于皓,三国东吴最末沦。</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孙权(公元182年--252年)&nbsp;<br>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nbsp;<br>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宁,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暗杀,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nbsp;<br>孙权年轻有为,他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很快赢得了部下的支持,使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稳定了东吴局势,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与魏、蜀成鼎足之势,219年,孙权索取荆州,袭杀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他在南京称吴王。&nbsp;<br>孙权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独到的政治眼光,还在称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广州设立郡县;242年又派兵攻占海南岛,此间还发兵一万柄横渡海峡到达台湾岛,基本上统一江南地区。他推行大规模的屯田措施,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航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连同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也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br><br></font></b> <h3><h1><b><font color="#010101"> (12)晋 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二文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扫平三国归司马, 仲达之孙炎立君。</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惠帝患痴危岌岌, 移民迁徙乱纷纷。</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八王争斗苍生苦, 一后专横社稷焚。</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腐败政纲堪可笑, 失天下者自挖坟。</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虽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但晋朝是司马炎承受他父亲司马昭,祖父司马懿为他打下的江山,于266年篡魏立国为晋,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晋朝可谓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朝代。晋武帝有个有脑疾的儿子司马衷。武帝死后,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史上称之‘白痴皇帝‘。不理朝政,(史家认为,晋惠帝白痴是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切都是皇后专权了断。从而引起“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也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br> 至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br> 刘裕是什么人?从一本史书看到,灭了司马家族的晋朝是刘裕,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的子孙,是司马昭灭了蜀汉,刘备之子亚斗刘禅投降了。而司马昭子孙家的晋朝又被刘氏的子孙灭掉。这历史的轮回也够有意思的。</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13)南北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三元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国家分裂苦难言,刘裕推翻司马孙。</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南北抗衡三百载,族民融合万千门。</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杨坚杨广齐争战,西魏西梁已断魂。</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洗礼换来新统一,隋唐盛世照乾坤</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读历史写汉诗】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南北对峙阶段。南北朝前东晋末期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 江苏徐州人。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399年参加起义,凭他的猛勇和统帅之才,先后灭掉东晋诸多割据者。于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司马懿的若干代后世孙),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晋朝灭亡,南朝开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br>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之后出现了多个政权纷争,南北对峙阶段。南方有宋,齐,梁,陈。北方有北有突厥,魏,东,西魏对峙,从此纷争不断。但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阶段。汉族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的政治制度融入北方。北方千家万户的文化素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隋朝统一中国成为隋唐盛世打下基础。<br>581年杨坚代周为帝,即隋文帝,改国号隋,北周亡。587年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萧琮是我们看电视连续剧瑯玡榜中梅长苏林殊的舅舅梁朝的末代皇帝)<br>西梁亡。588年隋文帝发动灭陈之战,以杨广为主将,同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发兵攻陈。隔年隋军攻陷建康,南朝陈亡,中国再度统一。自永嘉风暴以来,中国分裂近三百年之久,至此「南北朝时代」结束,进入「隋朝时代」。历经民族混成后的新汉族,不久即开创隋唐盛世,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伟业。</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14)隋 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四寒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杨坚立国固如磐,赞誉“圣人天可汗”。</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修建运河充实力,首开科举更奇观。</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甲兵强锐江山稳,经济繁荣黎庶安。 </font></b><b><font color="#010101"> 只叹隋炀施暴政,辉煌留给后朝看。</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以前我们都认为唐朝更盛,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称为“隋唐盛世”可能更为准确一些。 隋唐时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唐后来的很多制度不过继承而已。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唐王朝与日本则是国与国的关系。 隋唐孰强孰弱显而易见!李世民的天可汗更可笑,589年杨坚早就被称为圣人天可汗了。   大隋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都显示了隋朝的强盛。</font></b></h3>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 (15)唐太宗李世民</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五删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唐主世民功赫赫,百年强盛震赢寰。</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文韬武略抒鸿志,国稳民安似泰山。</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劝课垦桑呈美景,任能纳谏镜容颜</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贞观之治成佳话,代代传扬天地间。</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唐太宗李世民(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br>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 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br>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br>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br>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br>(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font></b> <h3><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16)武则天女皇</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一先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神州史上有奇篇,才貌双全武则天。</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皇帝大周称正统,开元盛世启新年。</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宠男酷吏千人恨,国富家殷万古传。</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武媚自知功与过,无文碑下作长眠。</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武则天(624—705年):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人称“武媚娘”,性巧慧,多权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690—705年在位,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br>武则天的功与过:<br>  功: 1、继续推动了唐初经济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2、重视人才,提拔任用了像狄仁杰一类的有作为官员,在政治上比较有作为。 3、进一步加强了大唐国防力量,取得了一系列战争胜利,强化了大唐在周边和世界影响。 过: 1、重用酷吏,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2、晚年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 武则天的功与过不是一句两句能讲清的。 <br>  (注)武则天的无字丰碑的秘密:<br> 无字碑位于武则天和高宗和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br> 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一个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br> <br>   <br> <br>  <br><br></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17)五 代</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二萧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五代期间十国朝,十三皇帝性皆枭。</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朱温造反唐宣灭,南北争权战火烧,</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州府城乡民苦楚,长江流域景萧条。</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陈桥兵变扶匡胤,统一山河乐九霄。</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nbsp; 【读历史写汉诗】五代十国(也叫五代十国朝)(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br>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后晋、后汉。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br>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br> 好端端一个大唐王朝,竟然被一个史上最流氓皇帝朱温篡权而灭。成为五代第一个朝代后梁太祖。朱温何许人也? 朱温(公元852—912年),家世为儒,祖朱信,父朱诚,皆以教授为业。幼年丧父,家贫,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成人后,与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温尤凶悍”,“不事生业,以枭勇自负,里人多厌之”。<br>后从军,在军中善战,后掌握唐朝兵权,废照唐宣帝而自立。在位6年,为其子所杀,终年61岁。<br> 五代的五个朝代都是非常短命的。最长的十七年,最短的才二年,五代共13个皇帝,在位最长的十年,最短的不到一年。这些皇帝只会枭勇争战,不会治国的本颔。五代这段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战火不断。长江流域的经受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如果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人,一生可谓生无宁日。<br><br><br><br></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18)宋 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三肴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评说宋朝功与过,河山统一算姣姣。</font></b></h1><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 文明鼎盛如登极,腐败昏庸致复巢。</font></b></h1></b><h1><b><font color="#010101"> 盛世仁宗今古颂,靖康徽帝世人嘲。</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中华瑰宝诗词在,岭海歌吟胜凤匏。</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br>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初期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宋徴宗被俘致死,北宋灭亡。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br> 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br>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br>(注)据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5月,因元兵进迫,时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大将张世忠等护宋少帝退经南澳,驻跸澳前村,并挖有供皇帝、大臣和将士兵马饮用的"龙井"、"虎井"、"马井"三口宋井。后在崖山之战,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场面蔚为悲壮。现时无数的旅游者到岭南沿海(岭海)参观新会崖门崖山和南澳的 宋井.无不感概.都吟唱着宋诗宋词.歌声胜于凤匏.</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19)宋太祖赵匡胤</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四豪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史上称王意气豪,依凭政绩论功劳。</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消除五代收残局,兵变陈桥着帝袍。</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致力国家谋统一,两番杯酒释枪刀。</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文明经济双兴盛,大略雄才威望高。</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br>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1]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br>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漳泉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赵匡胤于建隆二年(961年)及开宝二年(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br>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和明太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br>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20)元 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五歌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铁木真孙忽必烈,一生好战动干戈。</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兴兵南伐中原地,铁骑西征大帝俄。</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岁岁纷争民受苦,年年侵略国消磨。</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元军终被明师灭,逃出长城返老窝。</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 [读历史写汉诗]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br>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灭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领有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共征服四十多个国家,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br>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的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元朝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元顺帝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br>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逃出长城之外漠北,史称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br> (注)铁木真是成吉思汗的原名。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四阿哥,蒙古族元世祖,建立元朝。</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21)明 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六麻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朱氏元璋明太祖,复兴统一耀中华。</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仁宣盛世疆陲广,永乐强民宇内夸。</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樯橹航行三十国,医纲救济万千家。</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北京紫禁城雄伟,金碧辉煌映彩霞。</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 [读历史写汉诗]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1683年10月3日彻底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是即元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br>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2月2日明朝迁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 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以及由女真人为主的后金崛起。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南明。随后清朝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被杀,南明灭亡。<br> 明朝期间,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使中国先进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br> 明代还出了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他的著作(本草纲目) 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br> 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人口方面,《明实录》所载明朝人口有7000余万,但据葛剑雄版《中国人口史》 指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br> (注)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22)明太祖朱元璋</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七阳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大明君主谓元璋,祖籍徐州古凤阳。</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入寺为僧磨日子,随军起义耍刀枪。</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东征劲敌功名就,北伐蒙元帝业强。</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统一江山家国盛,牛娃皇帝也辉煌。 </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中国历史第二位平民皇帝。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br>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当过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br>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br>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23)清 朝</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八庚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华夏王朝最后清,觉罗十帝各操行。</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进关顺治称皇帝,入主皇城定北京。</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玄烨登基平动乱,江山统一正扬名。</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雍乾盛世无屈辱,社禝升平有锐兵。</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嘉庆朝庭乏胆略,爱新家族暗旗旌。</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道光即位烧鸦片,洋鬼居然爆战争。</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弱质咸丰穷计策,热河皇帝丧终生。</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载淳傀儡民蒙难,太后垂帘国苦撑。</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光绪谋求收败局,慈禧恶毒杀亲甥。</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武昌起义枪声响,宣统消亡帝国倾。</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我用一首长诗把清朝入关十位皇帝都写出来。<br>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 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清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换。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在这个特定时代的12为皇帝,自然是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堕落之帝。<br> (1)”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br>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br> (2)“慈禧太后” (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封懿贵人,六年生子载淳(同治帝),进懿贵妃。同治即位后,与恭亲王等密谋杀肃顺,垂帘听政。光绪即位后(光绪是慈禧外甥),仍听政。光绪亲政后,因无实权,发动戊戌政变,被其挫败,将光绪囚于宫中。光绪二十一年,光绪卒,次日,慈禧亦卒。葬于东陵。<br>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使中国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她是中国的罪人。</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24)末代皇帝-溥仪</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九青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宣统登基三岁龄,堪称帝史小明星。</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旧宫两度当皇帝,辛亥一枪成摆瓶。</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屈节满州充傀儡,被俘东北入幽囹。</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君王改造传佳话,自著生平永作铭。</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末代皇帝 -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br>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font></b></h3> <h3><h1><b><font color="#010101"> (25)辛亥莗命</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蒸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辛亥武昌枪炮响,孙文振臂义旗升。</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清朝帝制今消灭,民主中华再复兴。</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全国人民齐踊跃,工农战士大欢腾。</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欲求革命成功日,同志还须努力征。</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 【读历史写汉诗】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br>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br>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广泛的、真正的实施,正如孙中山先生说的“莗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須努力。”</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26)孙中山先生</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一尤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欲起共和终帝制,屡遭挫折志方遒。</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推翻封建几千载,游说环球四五周。</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天下为公昭日月,三民主义写春秋。</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先生遗嘱谆谆语,国父英名万古留。</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 【读历史写汉诗】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拒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广州非常国会,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共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合作。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br>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br>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br>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br></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1><b><font color="#010101"> (27)抗日战争</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二侵韵) </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晓月卢沟寇入侵,倭夷掳掠又奸淫。</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黎民眼涌离乡泪,志士胸怀报国心。</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四海翻腾歼夙敌,八年抗战奏佳音。</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长城插遍旌旗日,胜利歌声万众吟。</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读历史写汉诗】<br> 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br>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br>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br>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font></b> <h3></h3><h1><b><font color="#010101"> (28)解放战争</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三覃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八年驱散阴霾日,国共言和启会谈。</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蒋氏集团商议毁,长城内外炮声酣。</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三场战役今赢昔,百万雄师北转南。</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为有牺牲谋解放,神州自此美而甘。</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读历史写汉诗】<br>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 渡江部队冲上长江南岸 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9年9月底,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font></b> <h3><h1><b><font color="#010101"> (29)新中国成立</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十四盐韵)</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1><b><font color="#010101"> 百载烽烟终散尽,神州屹立显庄严。</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一穷二白皆抛弃,万紫千红堪顾瞻。</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科技弹星惊世界,文明社会见清廉。</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党群合力同心干,国富民强日子甜。</font></b></h1><b><font color="#010101"><br>【读历史写汉诗】<br> 新中国成立<br>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r>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br>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r>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font></b></h3> <h1><b style="color: rgb(1, 1, 1);"> (30)改革开放</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十五咸韵)</b></h1><p><b style="color: rgb(1, 1, 1);"> </b></p><h1><b style="color: rgb(1, 1, 1);"> 十年浩劫殃家国,四魅锒铛入大监。</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紫禁城中重决策,共和巨舰再扬帆。</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革新开放民心聚,经济腾飞世眼馋。</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请看神州今崛起,小平理论铸非凡。 </b></h1><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读历史写汉诗】</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改革开放</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就在这短短的30年间,中国取得那些成就:</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8)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b></p> <h1> 中国梦</h1><h1> 七律/杨怀平</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 长城内外荡旃旌,</h1><h1> 紫禁楼前礼炮鸣。</h1><h1> 一道千秋强国策,(注1)</h1><h1> 两标百载大工程。(注2)</h1><h1> 神州筑梦齐心力,</h1><h1> 社稷丰饶举世惊。</h1><h1> 不忘初心谋发展,</h1><h1> 愿祈天下永和平。 </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1)何谓强国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注2)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两个一百年”作为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