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18号《魄嘴》新长征再出发第191天: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美酒河镇 马岩村!(陈大叔家)一安丽平15110536664

天天建

<p class="ql-block">贵州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一个个决议的出台,让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道路;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一场场拍案叫绝的经典战役,打出了一片红色新天地。</p><p class="ql-block">长征在贵州,红军一路前行,每一转,局势为之一变,每一折,前景为之一新。今天,我们追寻着历史的足迹,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关键之战</p><p class="ql-block">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红遍大江南北的红色经典之作,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四渡赤水之战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的镇雄,流经云贵川三省10个县市,最后经四川的合江注入长江,全长520公里。赤水河是条美酒河,也是一条红色的河流。86年前,毛泽东以此为舞台,导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而此时,蒋介石纠集湘、川、桂、黔等各省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共150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压来,企图将中央红军“聚而歼之”。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歼计划,争取战略主动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中革军委及毛泽东决定向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并相机在川南泸州至宜宾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创立革命根据地。由此,展开了光辉的四渡赤水之战。</p> <p class="ql-block">一渡赤水 避敌锋芒</p><p class="ql-block">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由遵义北上向赤水河疾进,计划夺取土城以及赤水县城之后北渡长江。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1月28日,中央红军在土城的青杠坡与川军发生激战,由于对敌情估计有误,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红军兵力分散等原因,敌我双方形成对攻,敌军一旦增援,红军再战不利。1月29日,中革军委决定,立即主动撤出战斗。中央红军除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向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推进。2月5日,中央红军进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接着,红军向云南扎西地区集中。</p> <p class="ql-block">二渡赤水 再占遵义</p><p class="ql-block"> 红军一渡赤水后,川、滇敌军很快从南北两面向扎西逼近。2月7日,中央政治局在大河滩召开了会议,总结了土城战斗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当时的敌情变化,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征的计划,采纳了毛泽东“回师东进,再渡赤水”的决策。2月9日—10日,又在云南省扎西镇召开了会议,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的决议,并讨论研究了中央红军的行进路线和部队缩编的问题。于是红军主力突然掉头东进,2月18日至21日,分别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第二次渡过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歼敌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缴获枪械3000多件,子弹数十万发,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蒋介石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娄山关战斗后,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遵义战役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在遵义老城侦察敌情时不幸牺牲,从此长眠于贵州遵义。</p> <p class="ql-block">三渡赤水 调敌西进</p><p class="ql-block">  红军二渡赤水后,蒋介石再次调动兵力,对红军实行新一轮围攻。并于3月2日亲自从汉口飞往重庆,坐镇“督剿”,统领驻川黔的各路军队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制定了“南守北攻”和“碉堡推进”的作战方针,妄图再次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1935年3月4日,中革军委在鸭溪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1935年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在苟坝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为寻求新的战略机动,中央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于3月15日发动鲁班场战役并取得了胜利。3月16日至17日,红军从茅台渡口第三次渡过赤水河,重入川南,主力隐蔽在附近的森林山沟内,派出一个团的兵力,佯装主力向古蔺方向前进,借以迷惑和牵制敌人,让国民党军以为我军又将北渡长江。</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 跳出合围</p><p class="ql-block">  红军三渡赤水后,这时的国民党军侦查红军是向川南前进,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了重兵在宜宾、泸州之间布防,正当国民党军再一次扑向川南而尚未实行包围之际,中革军委果断决定回师东进,折返贵州,摆脱强敌的围攻。中央红军于3月21日夜至22日晨,从二郎滩、太平渡、淋滩、九溪口等渡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将国民党追剿军抛在川南古蔺周围以及赤水河两岸地区。四渡赤水以后,中革军委为了实现我军战略目标,继续派红九军团在长干山、枫香坝一带佯动,伪装成红军主力部队,并作出北渡长江的态势,再次迷惑和牵制敌军。接着,中央红军主力迅速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此时蒋介石调集离他最近的滇军前来贵阳“保驾”。当各路敌军纷纷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其不意地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直逼昆明,迫使龙云调集云南境内及金沙江沿岸的滇军前往昆明。而红军只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接着主力神速地向西北方向前进,直扑金沙江,于5月3日至9日巧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的胜利,是在遵义会议改换了中央军事领导之后取得的,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是中央红军长征中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之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