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绝色的美篇

大唐绝色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插入敌后的利剑</b>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 1, 1);">红色保密故事</b> </p><p class="ql-block"> 文/和清 </p><p class="ql-block"> 郭香玉,1897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江山乡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8岁那年,为生活所逼,她嫁给了内坂村农民黄六仔为妻,第二年生下一子取名黄业章。不久,年轻的丈夫病故。她咬紧牙关,苦度日子,守寡将儿子抚养长大。1928年,闽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闹起了革命,深受影响的郭香玉母子也投身到革命洪流中。1929年秋,郭香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儿子也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党。入党后,郭香玉坚决执行党的决定,遵守党的纪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并在当地革命斗争中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勇敢开展工作,为党的目标奋斗不止。</p><p class="ql-block"><b>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b></p><p class="ql-block"><b> 勇敢担任红色佣人 </b></p><p class="ql-block"> 1930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搬到厦门鼓浪屿虎巷8号以后,共有十多位同志住在此处,其中有省委书记罗明及夫人谢小梅、军委书记王海萍及夫人梁惠珍、秘书长兼组织部长杨适、宣传部长李国珍,还有蔡协民和曾志,以及两位负责刻写钢板和油印的小同志。他们对外说是一家人,是一个大家庭,来厦门经商。罗明年纪较大,既称老板,又叫大哥。其他人则称二哥二嫂、三哥三嫂。这么一个家庭,需要有专人来买菜煮饭和搞卫生。为了便于掩护,这个家庭还得阔气一些,需要调一个可靠的人来担任“佣人”一职。因此,经过考察,组织上决定调用郭香玉到离家乡数百里外的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地下党)秘书处工作人员,名义上是这个“家”的佣人,负责料理家务。郭香玉无条件服从党的决定,带着她守寡养大的儿子,从龙岩步行到厦门接受任务。一到厦门,郭香玉就立即全身心投入工作。省委书记罗明及省委其他领导的工作既艰苦、危险,又很紧张繁忙,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阅看、研究全省各地秘密送来的情报,还要起草给党中央的汇报或请示,把文件用秘写药水写在白布上,然后由政治交通员秘密送到上海交给党中央。郭香玉觉得罗明等同志为革命事业操劳,很苦也很累,一定要在生活上对他们照顾得好一些。于是,郭香玉忠实地履行佣人的职责。早上,她早早起床,准备早餐,烧洗脸水,扫地拖地板。还要在早餐前把全家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吃过早餐后,她把碗筷洗干净后,就提着菜篮子上街买菜。在诸多家务中,买菜是最困难的事。一是语言不通,龙岩话菜贩听不懂;二是既要按照规定的伙食标准用钱,又得办出像个商人家庭的伙食。为了革命的需要,郭香玉总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精打细算,绞尽脑汁,尽力把伙食办好。郭香玉的儿子黄业章,从小就跟随母亲干革命。在家乡,参加了儿童团。跟母亲到厦门后,罗明看他很机灵,又很懂事,便培养他做小交通员,为了工作需要,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他都到厦门市区的秘密联络站去,交换省委和各地党组织的信件,任务完成得很好。在这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大家庭中,大家各尽其职,尽心尽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郭香玉虽然家务繁重,整天忙忙碌碌,但她知道自己干的也是革命命工作,又处在和睦、温暖的革命大家庭里,心里也是乐滋滋的。特别是罗明的爱人谢小梅,公开场合把郭香玉当“佣人”,私下却和她亲如姐妹。因此,郭香玉在工作中更是无怨无悔。在罗明等同志开会时,她就给他们站岗放哨。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经常揭不开锅,为了不引起邻居的怀疑,郭香玉还要生炉子装作烧饭,关起门来把锅碗瓢盆弄得叮当响,大声叫大家吃饭。郭香玉心很细,责任心很强,非常注意周围的动静,一发现有人在住房周围探头探脑盯梢等情况,就立即发出危险信号,并大声告诉邻居她上街买菜去了,其实她是去通知与她相关同志不能回家,赶紧转移。</p><p class="ql-block"><b> 身受严刑不被打垮</b></p><p class="ql-block"><b> 咬紧牙关保守秘密</b></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罗明调往苏区,由王海萍代理省委书记,继续领导福建的革命斗争。由于国民党统治很严密,那些专门搜索共产党的特务,像狗一样,整天到处闻闻嗅嗅。而那时的地下工作还不太成熟,不太严格,竟然在小小的机关驻地召开了一次有十几人参加的各县县委书记会议,尽管吃住开会都在屋里,但有那么多人出入,总会引起注意的。3月25日,一批警察突然包围了虎巷8号,把所有财物洗劫一空,包括搜出的印刷机器,并抓走了秘书长兼组织部长杨适、宣传部长李国珍、政治交通员梁惠贞、工作人员梁云屏和高大安等6位同志,郭香玉也在其列。代理省委书记王海萍和郭香玉的儿子小交通员黄业章因外出幸免于难。被捕同志都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坚持革命气节,维护党的机密。杨适、李国珍、梁惠贞不久便被杀害。两位小同志因年纪较小,被释放后,流亡到汕头。在狱中,郭香玉也遭到严刑拷打,敌人掌她的嘴,直至满口牙全被打掉,她始终只说一句话:“我是佣人!”她还坚持用龙岩话回答敌人,俨然是一位受雇用的内地乡下人。敌人果真把郭香玉看作是佣人,叫她去扫监狱。在这期间,她利用扫地的机会,看望同时被捕的同志,时不时对他们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有时设法送些东西给他们吃。她知道梁惠珍怀孕,几乎天天找机会去关心她、安慰她,直至梁惠珍牺牲的前一天。郭香玉被关禁了近一年,敌人并没有从她口出得到一丁点东西,不得不将她释放。而此时,被捕的同志中,就只剩下她一人。</p><p class="ql-block"><b> 积极寻觅党的组织</b></p><p class="ql-block"><b> 喜遇革命知心伴侣</b></p><p class="ql-block"> 被释放的郭香玉走出监狱大门后,仍坚定革命意志。于是,她下定决心,即使沿途讨饭,也要回到龙岩去找党组织。在这之后,从厦门到龙岩数百里的路上,出现了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乞丐婆”。她沿路行乞,天黑了就在大树下、路边凉亭边或破庙里过夜。终于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回到了龙岩。回到龙岩后,发现龙岩已被国民党军部占领,郭香玉又从龙岩到长汀。在长汀找到了从厦门省委机关调来的罗明夫妇,向他们详细报告了省委机关被破坏的情况,并要求党给她分配工作,后被分配在省委机关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其时郭香玉唯一的儿子因“肃社党”事件遭错杀,悲痛之余,她擦干眼泪,埋头苦干。因工作出色,经邓颖超推荐,郭香玉到瑞金中央局机关做服务工作,照顾年纪较大的同志。在从事洗衣服务时,郭香玉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不只洗得干净,许多人的衣服她都分别收摺、补缀。在当时开展的节约粮物的运动中,她与陈云、邓颖超、陆定一、潘汉年等23人一起签名,倡议每天节约二两米、不领夏天的军装等物。他们的倡议书在《红色中华》登出后,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运动的开展。1933年5月的一天,郭香玉正忙着去收取老同志们换下待洗的衣物。突然,她发觉毛泽东住所边的屋子门口,站立着一位年近半百、留着胡须的陌生人,正用目光打量着她。此人就是刚到苏区的谢觉哉同志。在毛泽东同志的介绍下,两人认识了。对于这样一位“坚贞勤朴”的女工,谢觉哉十分尊敬和钦佩,并由衷产生了爱慕之情。1934年7月中旬,在苏区中央局秘书处担任收发员的郭香玉终于与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的谢觉哉结为革命伴侣。就这样,在前方战火纷飞、后方紧张支前中,郭香玉和谢觉哉相亲相爱地共同工作生活。共同的革命理想,将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郭香玉十几年孤苦漂泊、遭受重创的心灵,终于得到了幸福的抚慰。她的嘴角常常挂着甜甜的微笑。谢觉哉利用紧张工作的间隙,教郭香玉识字,讲革命理论。郭香玉也学得很认真。同时郭香玉也更加体贴、细心照料谢觉哉的起居生活。在艰苦的生活和紧张的工作中,他们仍然其乐融融!郭香玉小时候裹过脚,跟别的女人相比,走路走不快,跑步跑不动,一双“三寸金莲”忸怩作步。谢觉哉非但没有嘲笑,而且每天早晚洗漱时都亲自从外面提水回来,再端到妻子的面前。郭香玉多次感动得眼泪盈眶。之后,谢觉哉为了让妻子学会骑马,费了一番心机和精力。他先从机关运输队借来一头驴子,让郭香玉从骑驴开始,然后又借来一匹个头较小又温顺的马,将妻子扶上去,亲自牵着缰绳,让马一步一步地走。看到丈夫如此的热心与真情,郭香玉怀着“跌死算了”的信念,一次次地骑练着。半个多月过去,郭香玉的胆子练得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郭香玉骑上一匹战马到了距离十华里的瑞金县城,这才真正学会了骑马。</p><p class="ql-block"><b> 利刃直插敌人心脏</b></p><p class="ql-block"><b> 断剑依旧高风亮节</b></p><p class="ql-block"> 幸福的日子总是让人觉得短暂,作为中央局秘书处的机要工作人员,郭香玉对于苏区的军事大局还是有所了解的。她心里一直积压着沉甸甸的预感,终于在事实面前得到了证实: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决定了红军必须放弃根据地,实行突围西征的战略转移。特定的战争环境,决定着女同志随军出征是有条件的。让郭香玉无比震惊的是,由于她是小脚,连体检也不用,就被确定在中央组织局的留守人员名单内。尽管她是中央政府秘书长的妻子,但谁也无法逾越规定的条件。郭香玉只能含泪与谢觉哉分别。被留下来的郭香玉服从党的决定,依依不舍地送别了红军,回到龙岩坚持革命。此时,留在闽西的红军游击队,在张鼎丞等同志的领导下,开始进入到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龙岩县委安排郭香玉到湖坑坚持地下斗争,担任湖坑党的总支书记,领导7个党支部,有党员70人左右。为了支援游击战争,郭香玉领导群众抗租抗捐,筹集粮食、被服、药品等物资支援游击队。闽西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郭香玉继续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郭香玉领导党的干部及留守的红军游击队在敌后开展革命斗争,就像一把利剑插在敌人的心头上。随着敌军划分区域对红军游击队的频频抄剿,郭香玉所在的队伍迅速减员,人数越来越少。开初的十几天,她尚有一匹战马骑着行军,一次战斗中战马被丢失了,她只能咬紧牙关迈着小脚跟随队伍行动。1941年3月,在敌军四面围困的情况下,跟不上行动的郭香玉不幸落入敌手。敌人将她关押了一段时日,终于得知这个小脚女人是共产党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的妻子,顿时大为重视。因为敌人知道,作为共产党中央苏区局的机要收发员,又是谢觉哉之妻,一定掌握着大量的党内机密与红军情报,只要能了解到其中一项,就能向上头报功请赏。敌人将郭香玉从临时牢房里提了出来,先是给予生活上的优待,劝她供出她所知道的红军机密。郭香玉总是说:我保管的文件被他们烧掉了或带走了,至于丈夫谢觉哉,他什么也没有告诉我。敌人沉不住气,改以对她用刑,用皮带和荆条抽打得郭香玉浑身是血,又捆起来丢进牛栏里。任凭敌人怎样摧残,她就是拒不回答。凶残的敌人恼火了,挖了个沙坑,将郭香玉“倒栽葱”竖在洞里,威逼她招供一条红军机密就放人。这个身体孱弱却革命意志无比刚强的女战士,硬是咬紧牙关,坚决不吐一个字。她宁死不屈,坚意如铁,不为所惧。1941年8月2日,敌人在威逼了一番不起作用后,残忍地将郭香玉活埋在离湖坑几里路的内墘村水口山。这位平凡的农村妇女,共产党员,为党英勇就义,也为自己写下了绚丽而又壮烈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 : </p><p class="ql-block"> 周和清,笔名和清,中共漳州市委办公室四级调研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大唐绝色》(32万字)并荣获国家首届网络文学优秀奖;主编《保密工作简明读本》(2013年)、《防范失泄密工作指南》(2015年)和《日常保密工作手册》(2017年)等。纪实文学《大芹山的女儿》获得“保密伴我行,护航新时代”保密宣传教育作品征集全国二等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根据相关党史史料整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