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桑奇大塔

于小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之行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那是一次最快乐、最难忘、收获最大的旅行,一年里疫情蔓延印度,又有拉达克地区的边境紧张,再去印度会更加困难。那是我渴望重游的国度,时常回忆起来,翻看路途留下的大量图片是最快乐的事。去年有过一系列的“印度之行”图文贴,其实还有很多古迹值得分享。桑奇大塔就是重要的一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桑奇大塔附近的博帕尔古城,这是一座穆斯林人数比例很高的城市。四十年前曾因为欧洲外资企业化工泄漏造成严重的污染。今天博帕尔拥有湖畔美景,文明古迹和纷乱街道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下榻的酒店是当年的王宫,庭院葱翠安宁,建筑玉润洁净。王宫处处陈设依旧,件件古物见证着历经了德里苏丹、莫卧儿、英国统治几个时代的历史沉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桑奇佛塔始建于阿育王(无忧王)时期(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佛塔遗址,具备僧院、寺庙及佛塔等建筑。保存大量精美石雕,刻绘释迦牟尼佛的传奇故事,是认识佛教早期艺术的珍贵作品。1989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奇大塔( The Great Stupa at Sanchi)是印度著名的古迹,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被誉为印度佛教艺术的代表。相传公元前 3 世纪,无忧王共建有 84000座佛塔,其中有 8 座建在桑奇,现尚存 3 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奇佛塔的东、南、西、北方向分别竖有四座塔门,形似我们国家的“牌坊”,印度则称之为“陀兰那”艺术。这些塔门每个高达8.5米,其内外两侧,柱头横梁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精致优美的雕刻作品,描绘出佛陀的生平事迹,生前传说,以及与早期佛教相关的故事,堪称印度雕刻艺术的稀世之珍。由于当时的佛教雕刻禁止直接表现佛陀自身的形象,因此雕刻大都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佛祖的降生、悟道、说法、涅磐的故事。比如南门的莲花表示其出生,西门的菩提树表示其悟道,北门的法轮表示其说法,东门的佛塔则表示其圆寂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多的雕刻其中还尚有精品,位于东塔门北侧立柱和最底部横梁交叉处的“树神药叉女”,被公认为桑奇乃至整个印度雕刻中最美的女性雕刻形象之一。药叉女是古代印度民间对生殖崇拜的产物,也是大地万物原生力量的化身。这尊药叉女雕塑高约1.5米,比例匀称,丰满性感,显示出了雕刻家极高的艺术水准。她双臂上举攀着芒果树枝,头部为微向右倾斜,胸部则向左突起,而臀部又向右突出,全身形成富有韵律感的S型曲线,整个雕塑凌空飘荡,呼之欲出。这种曲线形式后来发展成为塑造印度标准女性人体美的规范,被称为“三屈式”,影响了后来大多数的印度女性雕塑形象。法国历史学家雷奈.格罗塞(Rene Grousset)在其著作《印度的文明》中这样赞美这尊雕塑 “她两臂攀首树枝,悬身向外,成一无限优美的曲线,好像活的藤。她那胸部丰满的‘金球’,她年青躯干上的所有旺盛的肌肉,都像是飘荡于空中”。药叉本是印度传统中的树神,她们手攀芒果树,芒果又有丰产之意,是象征着繁殖与丰收的寓意,在佛教中,药叉又有护法守卫之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有意思的是表现释迦降魔的场面,在犍陀罗和中国的艺术中都是把魔军表现得面目睁狞而恐怖。但在桑奇大塔上看到的魔军形象却是笨拙而猾稽可笑的样子,是否因为魔众最终都归依了佛门,不愿意过分丑化他们。或者是佛教徒本来就心地厚道,即使对敌人也避免刻骨之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奇大塔四个牌坊状的大门集中了大量的圆雕和浮雕,在众多雕刻的形象当中,人物古拙可爱并不写实,但是所有的动物形象却有极高的写实表现。特别是大象的形象最为真切生动,鼓胀圆浑,柔软的鼻子和硕壮的身躯充满力量。雄狮的形象都有双翼,鬃毛短曲成规则图案状,明显带有两河流域古老石雕中狮子造型的影响。在桑奇大塔的艺术中见证了那个古文明交流互动的伟大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桑奇大塔东门的塔门浮雕,表现无忧王朝礼佛陀觉悟之处布特嘎亚(菩提迦耶Bodhgayā)。画面主体突出象征佛陀的菩提树,干净的台座上立有一支旌旗顶,台座右边恭敬合掌的男人是无忧王,在他身后及左边的两位男子应该是他的大臣。菩提树枝从楼阁中长出,正上方竖着一支挂着花鬘的伞盖,左右上角还有两位长着翅膀、一手托着花盘、一手持花鬘的天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孔雀王朝之后的巽加王朝(Shunga Dynasty,公元前185年-前73年)、安达罗王朝 (Andhra Dynasty,约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亦称为萨塔瓦哈纳王朝Satavahana Dynasty),都在桑奇进行了扩建,建设活动一直持续到11世纪。桑奇在外教入侵之后,逐渐隐入丛林。尽管桑奇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个名字却从不曾出现在任何佛教经典纪录中。佛陀也不曾踏上这片土地,法显和玄奘也未曾提到过这个圣迹。所以不像印度其他的一些佛教古迹,是考古学家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详细记载去寻找挖掘的。桑奇的发现是很偶然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教育重视古迹考察。所到各处,在石窟和寺院都能看到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塔旁边11世纪前后印度教的寺院和雕刻作品。见证了桑奇大塔在不同时代不断扩建,佛教印度教文化迭代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剩下半截的阿育王石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奇大塔博物馆里的石雕不乏精品,最重要的有药叉石雕的美丽躯干和阿育王石柱的狮子柱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