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中的“发现”与“突转”

壹号路灯-_||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诗学》是西方先哲亚里斯多德在熟悉并研究业已出现的大量优秀剧作的基础上,着重针对古希腊戏剧(主要是悲剧) 之艺术成就与创作经验给予及时总结和高度 概括的一部理论性巨着。它所总结和概括出的许多理论原则对后世艺术实践(尤其戏剧 创作)产生极其重大的指导,借鉴鉴别作用与持久深远的影响力。其中"发现"与"突转",便是亚氏对古希腊戏剧家在安排情节结构布局方面所成功使用的两种独特技巧,手法的准确把握与精辟界定。如果缎览一下古今中外的 所有戏剧作品,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样一个普遍 存在的事实:"发现"与"突转"的确是任何一位剧作家都不能忽视,为他们惯常使用以安 排情节,结构布局的最重要技巧手法之一。</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何谓"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 亚氏对它的解释是"指从不知转变到知",并举出了《伊菲革涅亚在陶涅人里》,《俄狄浦斯王》两剧为例证前者主要鼹情是描写伊菲革涅亚不知俄瑞斯特斯的底细.险些误杀了他.后来她得悉他的真实身 份原来竟是自己的亲弟弟:这一特殊人物 关系的"发现",遂使得一场流血悲剧得以避 免.后者的关键性情节则在于报信人无意中披 露出俄狄浦斯的身世,导致"杀父娶母"内幕 的昭然若揭:这一事件真相的"发现".便无 情地将悲剧主人公俄狄浦斯一一那位万民拥 戴的贤明国君推至毁灭的绝境。</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发现"又有哪些种类(或日情形)呢?</span></p><p class="ql-block"> 亚氏划分出了五种,具体包括:第一,凭标记的; 第二,剧作家任意安排的;第三,由回忆引的; 第四,由推断而来的;第五,从情节中产生出来的亚氏非常推崇第五种,认为这种尽量摒弃纯粹偶然性(如第一种发现)或主观随意性 (如第二种发现)等因素,在情节的发展进程巾依循可然律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发现" ,就像《俄狄浦斯王》中"杀父娶母"具的"发现"那样,能通过台乎可然律的情节引起观众的惊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那么,何谓"突转"呢?</span></p><p class="ql-block"> 对此亚氏解释为:"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亚氏仍以《俄狄浦斯王》一剧为例:剧中报信人原本为着消除俄狄浦斯的恐惧心理,孰料"事与愿违":他的一番话无意中恰恰披露出俄狄浦斯的真实身份。戏剧情势由此发生180°的大逆转:使俄狄浦斯从处于主动追查杀害先王凶手的顺境陡然跌入逆境中.。极其被动,尴尬而又无可逃避的逆境,逼迫他不得不随因"杀父娶母"的罪责而招致的严厉惩罚!</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们可根据亚氏有关"突转"的论述来这样理解和看待"突转":系指剧情在其发展进程中,依循可然律或必然律的内在逻辑性,而产生的"由顺境至逆境,或由逆境到顺境"的突然变化与重大转折.正像前面所述 "发现"主要是指对某种(或某些)特定,特殊人物关系的"发现"那样,"突转"因其着意于情节发展的那种突发性逆转和变异,故而主要应限于情节的范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