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所谓突转”是指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发展。这一手法用在小说的结尾更是巧妙。曲终奏雅,一石激起干层浪,在情节发展的临尾再造波澜,让人拍案惊奇,让人掩卷沉思,让人会心一笑。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笔者现撷取几朵,与大家共赏,也希望在阅读鉴赏、写作构思上给出一点启示。</p> <p class="ql-block">一、临结突起,再生波澜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故事情节顺着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到最十年辛苦”还上予一夜风流”所欠的债务,按理无论是女主人公还是读者朋友,都该松口气了。可是在小说的结尾处,作者却安排了这样一笔一一发现项链是赝品,玛蒂尔德花十年时间还清的价值三万六千法朗的钻石项链居然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朗!”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这陡然的一笔,掀起了轩然大波。我认为陡转突起的一笔是作者最得意的一笔,</p><p class="ql-block">也是画龙点晴的一笔。玛蒂尔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东西,像佛来思节夫人的那挂项链,原来每个颗粒都是假的;她当初根本没有想,用十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就像她真真切领悟到的夫妻生活,每个环节都是真诚的。不是吗?对一个女人来说,拥有了真心实意始终爱她的丈夫应该算是最大的幸事。有了这突转”的一笔,使小说的容量更为丰满宏大,言有尽而意无穷,尺水兴波,回味无尽,使全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都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二、发人深省,凸现主题</p><p class="ql-block">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欧享利的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为了躲避冬天的塞冷,想方设法犯罪,以</p><p class="ql-block">被抓进监狱。他故意白吃白喝而不付钱,只是被饭店保镖揍了一顿,警察没有抓他;他故意拿走别人的雨伞,可那雨伞的主人”恰恰也是偷了别人的雨伞以为这伞的主人现在找上门来而不敢吱声,灰溜溜地走开,警察没有抓他;他故意调戏妇女,谁知竟碰上了一个拉客的妓女,反而缠上了他,他没有被抓.可是当他在月光下、教堂外闲时,被美妙的赞美诗”的曲子吸引住,而内心猛醒,发誓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的时候,警察却意外地抓了他,法官判他到监狱服刑三个月!这临近结尾的笔,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小说的主题在此得到深刻地显示,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世风日下,是非混淆,黑白倒的本质被有力地凸现出来。让人读后会心笑,又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