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泛爱众”用现在的名词叫做人际关系学,如何把人际关系处好?就是要落实《弟子规.泛爱众》的教诲。一个人能爱护众人,必然是从孝悌的基础开始扎根,必然是从家庭开始,学习对人的关怀、对人的付出。孔夫子在《论语》中提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所有人际关系的能力必然都是从家庭出发,一个人人格的建立关键还是在家庭之中,所以我们为人父母一定要很谨慎,因为家庭的教育是天天都在潜移默化。 我们可以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整理成一个“让”字。</p><p class="ql-block"> 一是礼让。“让则有余,争则不足”,人与人相处要能够礼让,礼让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当我们遇到一位很有礼貌的朋友,我们的感受一定是很舒服、很欢喜,当一个人从小懂得以礼相待,他就会成为一个懂分寸的人,成为一个有分寸的人,所以学礼重要。</p><p class="ql-block"> 二是忍让。“忍”字,一个心、一把刀,这个刀比喻人锋利的言词,别人给我们讥讽、毁谤,也要能够忍得下来,我们要明白这些情绪的反应都只是暂时的,不要跟他计较,应该给予包容的态度。“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其实很多的态度一念转过来,可能就从地狱到天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忍让当中最重要,要有一个宽恕的心。 </p><p class="ql-block"> 三是谦让。当我们懂得谦虚,别人就如沐春风;相反,当我们有钱、有才华,就得意洋洋,那这一股傲气就会让身旁的亲友觉得很有压力。谦让,能够替他人留余地,让人家好受,不让人家感觉矮你一截。同时当我们谦卑就可以赢得很多长者给我们提携、给我们指导,所以这个“谦”益处很多。</p><p class="ql-block"> 《弟子规》整本教诲是以一个礼字贯穿,从入则孝,对父母的态度。出则悌中,礼让兄弟,谨中对物的礼貌,信中对人的礼貌,泛爱众中对一切人事物的礼。礼者,天地之序也。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就是人与人当中非常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踰越了这个规律,不然就会发生磨擦冲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