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原创散文】

路飞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一把豆粒儿</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程 翔<br></h5> 今年二月二恰好是个星期天。我在商店买了一袋炒豆粒儿,回到家里一粒一粒地品尝着,我的思绪不禁飞向了那个遥远的年代。<br> 上小学的时候,我总盼望着过二月二。“二月二吃豆粒儿,吃了豆粒儿好有劲儿。”一到二月二,小朋友一定是唱着儿歌去上学的。那天早上,我刚一醒来,就听见妈妈在灶台上叮叮咚咚忙活着。我知道,妈妈给我炒豆粒儿呢。我赶紧起床,吃早饭,背上书包去上学。母亲把一袋炒好的豆粒儿塞进我的书包,按了按,说:<br> “记得分给同学和老师尝尝。”<br> “记住了。”<br> 我快步走出家门,往学校走去,一边走一边唱着“二月二吃豆粒儿,吃了豆粒儿好有劲儿。”路上,我碰见了一位同班同学,他叫邵玉祥,我的好朋友。<br> “玉祥,你带豆粒儿了吗?”我问他。<br> “带了。你呢?”<br> “我也带了。”<br> 我看着玉祥的书包,鼓鼓囊囊的,一定带了不少。我赶紧看我的书包,也不少,就放心了。<br> “你准备第一个分给谁吃?”玉祥问我。<br> “这还用问吗?第一个分给你吃。”我说。<br> “那你现在就给我呗。”玉祥急不可待了。<br> “不行。我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你,那样才能显得咱俩关系非同一般。”我说。<br> 玉祥点了点头,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他又问,“第二个分给谁呢?”<br> 我干脆连着说出好几个同学的名字,省得他继续问下去。玉祥一边听,一边点头,说:“我也是。”玉祥顿了一下,又问道,“你给不给那家伙吃?”<br> 我一听就知道“那家伙”指的是谁。我说:“不给。他爸是坏蛋。”<br> 到了学校,一进教室,哎呀,哇塞,那叫个热闹。每个人都把自己带来的豆粒儿分给同学吃。我给你一小把儿,你给我一小把儿,那才叫有福同享呢!同学们的豆粒儿有的是黄豆,有的是黑豆;有的是甜味的,有的是咸味的;有的是嘎嘣脆的,有的软绵绵的。无论哪一种,都有滋有味,吃在嘴里,甜在心头。<br> 我最好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把自己带来的豆粒儿放在桌上,大家随便吃。我们的吃法花样繁多。有的是一粒一粒地吃,有的是三五粒三五粒地吃,有的是一小把一小把地吃。我的好朋友,无论怎么吃我都高兴,我很大方。玉祥的吃法水平最高。他把一颗豆粒儿高高抛入空中,然后用嘴去接。那颗豆粒儿不偏不斜,正好掉进他的嘴里。同学们齐声叫好。还有一个同学,伸长了胳膊,手一抖,你还没看清呢,那豆粒儿就进他嘴里了,百发百中。围观的同学羡慕得不得了。我也想在同学面前逞逞能,便高高抛起一颗豆粒儿,然后用嘴去接。结果扔偏了,豆粒儿从我的耳朵边掉了下去。谁知玉祥蹲在我身边,一仰头,进他嘴里了。同学们又是一阵叫好。<br> “给老师送豆粒儿去吧。”玉祥说了一声。<br> “好呀!”<br> 于是,我们跑向老师办公室。老师们坐在各自的办公桌前,正在品尝豆粒儿呢。原来,老师也带豆粒儿来啦。<br> “陈小强,来尝尝老师的豆粒儿。”张老师一向待我很好,总是夸奖我,鼓励我。我把自己的豆粒倒出一半放在他桌子上。<br> “请张老师尝尝我妈炒的豆粒儿。”我高兴地说。<br> “太多了,太多了。各位老师都来尝尝。陈小强的妈妈是炒豆粒儿的高手。” 张老师说。于是,其他老师都来尝了几粒儿,边吃边说香。我可高兴了,回家一定告诉妈妈。<br> “班里每个同学都分享了吗?”张老师问。<br> “都分享了。”同学们说。<br> “那就快回班吧,一会儿就上课了。”张老师说。<br> 我们回到教室,拿出课本,做好准备,等待老师来上课。这时,你能听得见有的同学嘴里还在嘎嘣嘎嘣地响呢。<br>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老师讲的是什么?现在全忘了。只记得老师问同学们:“今天同学们都吃豆粒儿了吗?”同学说:“吃了!”老师又问:“香不香?”“香!”“回家要谢谢自己的妈妈!”“好的!”老师说完后,下课走了,顺便把那个家伙叫走了。<br> 我和玉祥很好奇,偷偷跟在后边,想知道老师对他说些什么。<br> 那家伙进了办公室,老师叫他坐下。张老师问:<br> “今天带豆粒儿了吗?”<br> “没带。全糊了。我爸爸不会炒豆粒儿。”那家伙低声说道。<br> “我这里有。是同学给你的。拿去吃吧。”说着,张老师抓了一把豆粒儿,塞进那家伙的口袋里。<br> 那家伙出了办公室,向教室走来。我和玉祥早就等在前面了。我堵住他,说道:“我的豆粒儿是给老师吃的,不是给你吃的。还我豆粒儿!”玉祥伸手就去掏他的口袋,把他口袋里的豆粒儿一粒不剩地全掏了出来,扔在地上,还说:“你爸是个坏蛋!”<br> “你爸是个坏蛋!”其他同学也在喊。<br> 这时,张老师走了过来。他面色凝重,严肃地看着我们,说道:“徐晓华同学的母亲刚刚去世。他今天没带豆粒儿。”张老师顿了一下,说, “徐晓华是你们的同学,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他。”说着,张老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把豆粒儿,塞进徐晓华的口袋里,说:“这是我家的豆粒儿,你吃吧。”<br> 张老师面向同学,说:“同学们,你们谁能主动掏一把豆粒儿给徐晓华同学吃呢?他没有妈妈呀!”张老师的眼圈红了。不知怎的,我的心中受到了触动。<br> “陈小强,你能给徐晓华一把豆粒儿吗?”张老师点我的名字啦。<br> 在我的心目中,张老师是不会错的。我犹豫了一下,终于掏出一把豆粒儿,走进教室,放到徐晓华的课桌上。玉祥也跟着我放了一把豆粒儿。随后,班里其他同学都送了一把豆粒儿给他。徐晓华的桌上堆满了豆粒儿,那是同学们一把一把堆起来的。<br> “妈……妈……” 徐晓华哭了。<br> 他的哭声好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上。我低下了头。全班同学都低下了头,几个女生抽泣起来……<br> 时间过去五十年了。不知怎的,近些年来,每到二月二这一天,我都会想起那遥远的一幕。现在的学生谁也不会在二月二这天往学校里带豆粒儿了,甚至不知道中国有这样的习俗。现在的学生是天天带着作业来到学校,交给老师看。<br> 我知道,作业只能看,不能吃。<br><br> 2021年3月14日于六心斋<br>

豆粒

同学

张老师

老师

玉祥

徐晓华

有的是

一把

那家伙

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