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16】生命在世界屋脊之巅——红柳滩

西藏故事人

<p class="ql-block">  带你领略神秘阿里的民俗文化、旅游胜景</p> <p class="ql-block">  [小说连载16]生命在世界屋脊之巅“没有镇长狮泉河小镇”一一红柳滩</p> <p class="ql-block">&nbsp;&nbsp; 据说,这片红柳是阿里人在10多年前植树造林时,从200多公里外的日土县班公湖北岸乌江区移栽而来。且在1966年5月20日,阿里地区农牧局发出倡议,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红柳的通知后,红柳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红柳树开花</p><p class="ql-block"> 当初,小镇是按800人的规模设计的,1966年迁来400人,尚有400人的发展余地。近10多年来,小镇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到1974年住房已很紧张。到1976年之后,只得大量盖起简陋的临时建筑,供干部办公栖身。80年代末,是小镇大规模发展的10年,就像充气的球一般扩张。&nbsp; &nbsp;在此期间,新建房屋除仓库外,一律按太阳房规格设计,成为国内外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太阳房面积最多的地方。所建73万平方米的采暖房,占全西藏同类房屋的一半以上,现还在扩建之中。&nbsp; 60年代初期,阿里归新疆自治区管辖,阿里的首府在噶尔昆莎 (现噶尔县驻地),于1966年迁至狮泉河镇。&nbsp;&nbsp;当时,狮泉河两岸绵延着80公里红柳丛。因能源十分匮乏,人们便砍伐红柳做柴薪。几十公里红柳树,被全部砍伐殆尽,风沙也就乘虚而来。进入20世纪末,狮泉河填人痛定思痛,决定投资3000多万人民币治沙固沙,大力植树造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狮泉河镇会重披绿装,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 狮泉河原来的红柳滩</p><p class="ql-block"> 据老一辈人讲:<b>狮泉河镇以前曾是一片红柳滩,如马进内吃草,根本看不到踪影,只好跑至山顶才能知其位置。</b>后来,柴烧完了,人们就用拖拉机把红柳根都拔完。再后来,连做饭的柴火也没有了,每个干部职工只能烧报纸做饭。一份全年的 《人民日报》恰好够烧熟一顿饭。&nbsp;&nbsp;&nbsp;阿里的燃料问题,曾改革过好几次。眼看报纸烧不了几天,地委、行署领导非常着急,就给大家发柴油烧,不料弄得整个狮泉河镇乌烟瘴气,让人难以忍受;正当此时,在门士乡发现煤矿,地委、行署领导高兴极了,立即勘探挖掘,结果产量低煤质差,难以解决燃料问题 (已于1997年撤除)。煤烧不成就烧汽油,可惜油价太昂贵,事倍功半,那点可怜的工资无法承受。随后只能从新疆调运既实惠又经济的液化气和焦炭,但其价格比内地还是要翻一番,一吨焦炭为1100元,只供过冬的半年时间,可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一直延用至今。有句顺口溜能真实反映阿里燃料的历史。<b>“有门士煤矿还烧牛羊粪,有地热电站也点大蜡烛。”能量的简易循环能满足生存所需,但现代社会城镇化趋向,则对能源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bsp; </b></p> <p class="ql-block"> 狮泉河镇牦牛</p><p class="ql-block"> 正因阿里艰苦,也发生了很多有趣而又可笑的故事。&nbsp;&nbsp;在70年代末,有一位从内地分到阿里的大学生,很有上进心,带来了不少书籍,准备来年报考研究生。在简陋的土屋里,他搭起土灶,找柴火、牛粪做饭,除上班外,整日呆在屋内,那煤油灯也点至深夜,狠啃着书本。不觉三年过去了,他满怀信心地报考研究生班,并在狮泉河镇四处打听去拉萨的车辆,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考试日期都已超过,可去拉萨的车仍然没着落……&nbsp;&nbsp;他万念俱灰,痛苦不堪,眼前一片茫然,精神彻底崩溃。甚至连生的希望都快消失了!一气之下,独自跑到狮泉河河边,朝天空大声呐喊、呼唤。狼嚎般的声音在空谷、山间飘荡着。其长久跪地,把积雪狠狠地抛向空中,直累得仰面朝天,动弹不得。不--会,他点燃火柴烧光书籍,发誓再也不考学,还索性将羊毛大衣翻过来反穿着,在雪地间滚汀,一直滚着,后被当地猎人误认成狼,一枪打死了。这也许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可以肯定的一点,阿里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是真实的。</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b>欢迎各位朋友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b></p><p class="ql-block"><b> 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  杨年华,男、白族、党员,硕士研究生,1967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1986年在西藏拉萨某部队服役,1992年毕业于西藏大学,退出现役。创办《阿里报》、任副主编。曾任中共西藏阿里团地委办公室副主任、阿里地区文广局党组成员、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阿里地委信息督查科科长,中共西藏阿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阿里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阿里地区作家文艺家协会主席、阿里地区美术书法摄影家协会主席。现任西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西藏书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世界书画家协会华北协会理事(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出版作品:《神奇的阿里文化》、《雪域之魂》、《生命在世界屋脊之巅》、《圣土的诱惑》(英汉文)、《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汇编》、《崛起的噶尔县》、《踏着孔繁森的足迹》、《踏尘香巴拉》、《古格天梦》、《苍洱春秋》、《西藏阿里文化源流》、《国旗阿妈啦》、《系在金沙江畔的魂》、《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等;摄影作品集《八宿神韵》;记录片《国旗阿妈啦》、《索桥上村落》;电影《雪域丹青》、《卓玛美朵》等。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影视作品在国际国内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奖金奖”、伊朗国际电影节“特殊银幕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山花奖、金鹰奖、金鸡百花奖等各种大奖百余次,辞条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五十余部典籍中,并在各种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FaZ5h9XWCJRDHNYnV26bZg"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