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扬州古城老街旧巷(145)徐凝门大街(之二)何园及其他

闲庭信步(郑启伟)

<p class="ql-block"><b>何园</b></p><p class="ql-block"> 位于徐凝门大街6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园林泰斗罗哲文誉其为“晚清第一园”。何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旧址为清乾隆年间的双槐园,定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清光绪九年(1883),园主人何芷舠卸任湖北汉黄德道台兼江汉关监督,归隐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与双槐园旧址一并扩为何家花园,简称“何园”,前后历时13年。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p><p class="ql-block"> 何园由东西花园、住宅庭院、片石山房三个部分组成,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厅堂98间。主体建筑前后三进,全部用水磨砖砌成。《扬州揽胜录》称其为“咸(丰)同(治)后城内第一名园”。当代古建筑泰斗罗哲文评价其为中国“晚清第一园”。何园大门最早开在刁家巷,坐南朝北,现已关闭;上世纪七十年代改开至徐凝门街,坐西朝东,现为何园的入口处;最气派的大门是设在花园巷的片石山房门楼,坐北朝南,现为何园的出口处。</p><p class="ql-block"> 何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归海军第七二三所管理范围,东北侧的船厅和牡丹厅为扬州无线电厂的生产车间;六十年代部队让出东西花园部分,八十年代让出住宅庭院与片石山房。至此,何园才得以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东花园:</b>位于北面门道东侧,东和北至围墙,南到片石山房假山和玉绣楼、骑马楼北边,西临北面门道。何园现大门开在东围墙中,进门迎面是“寄啸山庄”腰墙,北侧东边为何园售票用房和小花圃,几株树木和一口老井。南侧为一走廊,东端有一侧门,另有二个圆形洞门。东边圆门通往片石山房假山,其空间建有一座厢房,有一个用于冷藏食物的水井,以及后砌的公共厕所;通往片石山房假山的小门,因为安全因素已封闭。西边圆门空间有门与玉绣楼、骑马楼相通。穿 “寄啸山庄”圆洞门,即进入后花园之门。跨过小石桥,呈现在眼前的是琼花、牡丹、芍药等花草,松风亭、贴壁假山,太湖石景点等。东花园是以厅堂为中心构成的一组院落,景点主要有牡丹厅、船厅、贴壁假山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牡丹厅:</b>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因其山墙上的“凤吹牡丹”砖雕而得名。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b>  船厅:</b>位于牡丹厅北面,因厅似船形而名。船厅是东花园中最精致的建筑,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单檐歇山式,带回廊,回廊四周为通透玻璃镶嵌的花窗,设砖花坐栏,下甃白玉,名为“玉带围腰”。厅前地面采用水景旱做手法,用鹅卵石与瓦片铺成水波纹状,示意船居水中,配以厅前抱柱李钟豫句组成的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彰显水居之意境。船厅其它三边的也是地面用鹅卵石铺设的图案,东面是大鹏展翅,西面是九鹿和鸣,北面是丹凤朝阳,分别与东侧贴壁假山、西侧复道回廊、北侧读书楼相得益彰。船厅东、北两面假山贴墙而筑,妙趣横生;东北角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北有石阶婉转通往读书楼廊,整片建筑精美典雅,疏密有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贴壁假山:</b>从“寄啸山庄”圆洞门北侧至船厅至读书楼沿边的围墙上,堆砌了一组长达60余米的假山,参差婉蜒,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谷,遍植梅树。山上有月亭,攀山可达读书楼至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贴壁假山远眺就似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图,使单调的白色围墙成为一道彩色风景线,与周边景点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b>  西花园:</b>东临北面门道,南到玉绣楼,西和北至围墙。西花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东一座水中戏亭,东侧楼道为复道回廊:池南廊壁上下二排水磨空洞花窗,可与玉绣楼景色互换;池西一组假山由北逶迤向南,峰峦叠嶂,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后有挂花厅三楹;池北楼蝴蝶厅,宽七楹,中央三楹前突,屋顶错落有致。池西南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乃赏月楼,独占小院的一角,楼前山石峻峨,清静幽雅。由其东边侧门可进入玉绣楼。</p> <p class="ql-block"><b>  水心亭:</b>西花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的方亭即是水心亭。此亭为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共鸣的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纳凉之用。水心方亭,在扬州园林中也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亭南曲桥抚波,与玉绣楼北侧走廊相连;亭北石桥浑然,与蝴蝶厅走廊相接。著名造园家陈从周教授游园后曾赋诗一首:“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看波绿,览胜来登一片楼。” 电影《红楼梦》、《毕昇》,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等多部影视剧都把它作为拍摄的场景。</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复道回廊:</b>廊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的作用。复道,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的走廊,起到分流作用。回廊,俗称串楼,是楼与楼之间的连接走廊。何园的复道在水心亭东边楼上,一边通向蝴蝶厅,一边通向读书楼,全长430米。楼下廊壁嵌有苏轼书《海市贴》石刻。复道回廊是何园建筑的一大特色,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形成立面体,既起到分流作用,又将东花园、西花园和住宅庭院串连到一起,全长1500多米。&nbsp;</p><p class="ql-block"> 复道回廊的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漏窗和水磨洞窗。东边用水磨花窗作为分隔,南边两排平行12个什锦花盆,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既可饱览墙两面的景色,体会园林内部环境的曲折变化;又使花园与住宅交相辉映,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b>  住宅庭院:</b>以园主人和家人居住的玉绣楼为中心,还有园主人母亲居住的赏月楼、客人及佣人居住的骑马楼,接待宾客的煦春堂、宴请宾客的蝴蝶厅和读书楼等。</p> <p class="ql-block"><b>  &nbsp;&nbsp; 玉绣楼:</b>位于西花园南面,两幢砖木结构的二层串楼。是园主人和家人的居住中心,也是何园的核心地带。此楼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使整幢楼房显得典雅大气。玉绣楼以回廊相串,一楼过道铺着整齐的青色方砖,二楼为花旗松地板;两侧楼道的拐角处有4个木质栏杆围成的提升孔,这在扬州古建筑中绝无仅有;墙体采用水磨砖砌建,勾灯草缝,门窗皆为砖砌拱券式,活动百叶窗;屋面四落水,铜质下水管道,沿廊柱到地面;楼下为1.2米深的地下室,墙角有圆形防潮通风孔;房间上下对称,南北通透,三门一梯,每层有房6间,共计24间;每间房都有法式壁炉,贴有进口彩色花卉方形瓷砖;房间以日本拉门进行内外隔断,在扬州老建筑中非常少见。房内配以老式吊灯、铁艺花床、钢琴等物,则彰显出浓郁的欧洲风情。此楼分别选取庭院中广玉兰和绣球花的各一个字,定名为“玉绣楼”。对此,也有另外见解,扬州学者韦明铧认为“玉绣楼”可能系“毓秀楼”之讹。“毓秀”乃孕育人才之意,唯此方能解释何家人才辈出之谜。</p> <p class="ql-block"><b>  赏月楼:</b>又称怡宣楼,位于玉绣楼西北侧。此楼是园主人母亲居住的地方,三面环廊,廊旁铁栏杆都是当年从国外进口,刻有“延年益寿”字样。楼与院落中的假山相接,院中植有玉贞、松柏、黄杨等树木,地面用鹅卵石铺设出松鹤图案。解放前,楼下一层曾用作何园创办的同仁学校的教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骑马楼:</b>位于玉绣楼东侧,原是何园的客舍。因形似马鞍而名骑马楼。楼房分为东西两幢楼。东楼为前后三进三幢的二层楼群,排列整齐;西楼为一幢二层楼。骑马楼前后相连,上下相通,宛如迷宫。东西两楼之间的火巷,直对南面片石山房门楼,向北直抵牡丹厅。目前,骑马楼东楼三进一层开辟为“石涛纪念馆”,西楼一层开辟为何园经营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煦春堂:</b>位于玉绣楼南面的一楼,面积约16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建筑。煦春堂分正厅和耳厅二部分,是目前扬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方法,选用整块4平方米、9毫米厚的玻璃配成窗,其中一块上还留有枪击弹空。抱柱楹联:“退士一生藜苋食,散人万里江湖天”。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个西式木雕月牙门,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花篮,象征着主人对如意、美好、吉祥、富贵生活的神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蝴蝶厅:</b>位于西花园水池的北侧,上下两层七楹楼房,中间三间稍突,两侧两间稍敛,歇山顶式建筑四角昂翘,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称之为“蝴蝶厅”。厅柱楹联:“经论诸葛真名”士,文赋三苏是大家。”此亭原为园主人接待宴请宾客之处,所以也称“宴厅”。厅内术壁板雕刻有历代名碑字画。如苏东坡、唐寅、郑板桥、韩琦、刘墉等名人字画,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 读书楼:</b>位于船厅的西北角、复道回廊的东叉北端,一楹两间房。园主人何芷舠长子何声灏读书之处,何声灏后被钦定为翰林庶吉士。</p> <p class="ql-block"><b>  片石山房:</b>位于何园东南角。此处旧址是何园主人何芷舠于清光绪九年(1883)购得。现房门面西,门楣“片石山房”乃石涛手书字体。进门跨过小天井,现入眼前的是明代楠木厅与“不系舟”,南侧是一楹三间的四景房,西侧为沿墙走廊;院内北侧是一外水池,池东、北两面为假山环绕,西北角突兀的山峰就是石涛堆砌的山石片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片石山房叠石:</b>初始是扬州画派开创人与奠基者、叠石造林大师石涛堆砌而成。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称其为石涛叠石造园的“人间孤本”,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接手修复。片石山房的结构别具一格,拼镶技法极为精妙。下屋上峰,虚实结合,主峰峻峭苍劲,相互之间连冈断堑。原可从东西两边穿洞跨溪进入山中两间石屋。出于安全考虑,通向石屋的通道现已全部封闭。片石山房是石涛艺术思想与绘画技法的具体物化,是何园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明代楠木厅:</b>位于片石山房水池的东南边,居今已有300多年,是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建筑。厅的西侧有一座“不系舟”,坐其周边围椅上可凭栏观鱼看景。楠木厅西南处有屋三间,分别置有书屋、水井、树桩棋盘,竹石盆景,被称为“琴棋书画”四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水中月与镜中花:</b>“水中月”是片石山房假山丘壑处的一道奇景。白天在水池东边居中偏北处可见到天上明月,且随着观看者的视角变化,产生阴晴圆缺之异。这其实是光线透过叠石假山中留有的一处孔隙,折射到水面出现的圆圈,随着观者的视角转移,产生不同形状的视觉感受。</p><p class="ql-block"> “镜中花”是片石山房的又一道风景。在片石山房的西边墙壁上有一面大的平面镜,透过镜面可见水池四周的假山花草。这其实是人工借景手法而产生的另一种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何家祠堂:</b>位于片石山东侧,占地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祠堂分为“光德堂”和“何氏学堂”二部分。东边光德堂较大,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供奉园主人何芷舠及其上五辈人的容像(系原祠堂真迹的复制品),正中画像后面有木梯可蹬楼,堂内有一口加盖水井,正式祭奠时使用。西边何氏学堂稍小,单层砖木结构,原为家族女眷使用,今墙壁上悬挂着何家家训条幅。何家祠堂是扬州古城目前仅存的私家住宅园林祠堂,于2007年4月30日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b>  九炉分座:</b>位于徐凝门大街25号,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馆企业。 “九炉分座”最早是陶有礼于民国十五年(1926)在蒋家桥开办的“庆福园茶社”,这既是茶社又是书场,可容纳200多人听书。当年烧茶水的炉子有九个炉头,故称“九炉”。茶社后来为在上海开“九如茶社”的扬州人周天松购得,为避免与上海的茶社重名,便叫“九如分座”。周天松后来又在教场买了一家茶馆,也称九如分座。最后周天松将“九如分座”转让给余金华。余除继续经营茶水外,还兼营维扬细点。为保证茶点质量过硬、口味纯正,余给员工定下一条铁的规定:如果茶点口味不好或者服务员无故得罪茶客,立即辞退。九炉分座生意也曾因此红红火火。目前的店面是近几年才开张的,进入大堂就见到关于店名来历的介绍。具体有两种说法:一是开业初期,建有九个炉头,九把火,上面顿着九把锡茶壶,便起名“九炉”(如)。二是根据《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岗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待言上天保佑,事业无不兴旺发达。像山一样高大,像百流汇川一样无所不至。生命像日月一样永恒,像南山一样绵长,像松柏一样长青。该诗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绵长之意。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并刻成印章,构成“天保九如”之意,今还九炉之本真,印扬城之思意,再复青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扬州古化石博物馆:</b>位于徐凝门大街1号,是一家本世纪新开办的非国有制博物馆。博物馆为上下二层,分为古化石厅、古陶瓷厅、高古玉厅、古钱币厅、杂项厅五个展厅。世界上最大的远古海洋生物海百合化石(高39米、宽53米)、保存最完整的大型鱼龙化石均藏于此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