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李慕荷(天涯此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2020高考成绩7月25日公布,河南省理科700分以上169人,650分以上9653人。看到这样的成绩,我们普通人惊掉了下巴,羡慕嫉妒恨油然而生。当我们用尽吃奶的力气,在500分上下挣扎时,</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他们却考出了我们梦里都不敢想的高分!于是,我们开始怀疑我们的智商,抱怨自己的父母,继而质疑学校,甚至讥笑专家说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34, 34, 34);">“人的智力差别不大”这句话。</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冷静之后,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努力了吗?我们了解“学霸”们的辛苦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接触过一个学霸,一个暑假做完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你能做到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人都喊打“题海战术”,试问我们做过的题敢称做“海”吗?如果你没有超常的智力,你就应主动下“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她就是李育君同学,以总分724分的优异成绩,夺得2020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其中语文137分、数学145分、英语144分、综合298分。</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span style="font-size:18px;">渴望自己是最优秀的那一个!面对茫茫人海,时常问自己</span>“为什么最优秀的人不是我?” 我们到底缺什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是从教近四十年的高中数学教师,自己解题无数,接触学生数千。量的积累,使我对学习数学,有了自己的认识。现在把我观察到的现象和我的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若能够对你有些许帮助,我将非常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有的亲们问我,有没有正面谈学习方法的文章。大家可以在美篇中搜索《和高一新生谈数学学习》,这样可能对学好数学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了解学习的本质</b></p><p class="ql-block"> 学习的本质,就是知识“<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输入,理解,内化和输出”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其核心</span>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理解+内化","理解+内化"是新旧</span>知识的桥梁,是把“学习的知识+自己的思考、加工、试验、练习+教师讲解+…”,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同化理解新知识,新方法,使新旧融为一体(不打架);使知识、教师讲解、自己理解和平共处(不排斥),最好是欢笑一堂,彼此喜欢,这样新旧知识才能合作共赢,共同提高。 </p><p class="ql-block"> 知识经过思考加工,不断进行修正,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p><p class="ql-block">“输入”也很重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步步登高。输入方式有被动接受和主动吸收两种,主动吸收的人更容易成功。</p><p class="ql-block">“输出”是学习终极目标。<b>要能想得起</b>——知识的迁移力(由此及彼);<b>用得上</b>——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b>有突破</b>——知识的创新能力。<b style="color:rgb(237, 35, 8);">例 </b><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font-size:18px;">有人发明了轮子,有人发明了蒸汽机,你能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做成汽车,你的思维达到思维最高级境界——</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创造发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同样的课堂,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不同的结果,为什么?问题可能出在每个人对知识的加工能力不同。像做饭,同样的材质,不一样的做法,有的好吃,有的难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二、数学难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教学中,看到学生被数学题难住,甩笔痛哭,心里极疼;瞧见学生因想不通,算不出,使劲地拍打自己的脑袋,心中滴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数学难吗?难!教了一辈子数学,做了一辈子的数学题,到如今也不敢说句大话,“高中数学题我都会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为什么数学这么难?我想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①一个小小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可能是某个科学家穷其一生,冥思苦想,反复验证得到的结果,现在让我们用几分钟去掌握,存在时间障碍。②数学知识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凝聚了无数的科学家思维和智慧,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接受他们的思想,掌握许多知识精华,存在量的障碍。肉虽好吃,吃多了消化不了!③ 数学可谓是人类理性巅峰的代名词。数学魅力在于,把复杂的问题打包,用抽象,简练,准确的数学符号语言来表达。抽象化使我们难以理解。严格的的理论体系,使我们的每步推理必须有理有据,因果分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④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同学一开始思维跨度太大。以及几何、影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太远,似乎很“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84年的数学试卷上出现了大批的新试题,北京市的分数,更是人均只有17分,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之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三、 优秀人才具有哪些优秀品质</b><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志存高远,高度自律,乐于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热爱学习,善于思考,</b><b style="color:rgb(68, 68, 68);">博学强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攻坚克难,锲而不舍,追求完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照以上要素检视自己的不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四、学习的好坏决定于你思维的维度、深度、广度、灵活度。</b></p><p class="ql-block">思考永远要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时间;鼓励表扬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学生;课堂上给学生机会展示思考成果。</p><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优化学生的思维,优化解题过程。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解题思路,不要把老师强加给学生。因为上考场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的思考和解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只是某些方面出现错误,某些方面遇到障碍,从而不能完成。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克服障碍,继续做下去。学生思维有偏差,不完善,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回归正确。教师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而不强加逼迫;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p><p class="ql-block">要鼓励学生敢想,想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想。不能把思维像小鸟一样关在笼子里。思维要挣脱任何束缚,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学习就是靠思维,靠脑子进行的,离开了想或想的少,学习成绩肯定上不去,因为知识没过脑子,不能与已有知识融合在一起。说人笨实际上就是说人不善用脑子处理问题。教师应给学生张胆,想错了不要紧,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p><p class="ql-block">其次,要让学生会想。通过具体的例子教给学生想到方法。如新旧转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高次化低次,多化少,空间化平面,数形结合,动手实践具体操作,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经常自己编题等。慢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b>①思维的维度</b></p><p class="ql-block">用一只麻雀的活动轨迹来解释维度</p><p class="ql-block">零维———麻雀原地不动<b style="color:rgb(237, 35, 8);">(点)</b></p><p class="ql-block">一维———麻雀沿一根电线前后移动<b style="color:rgb(237, 35, 8);">(直线)</b></p><p class="ql-block">二维———麻雀在一个广场上觅食,前后左右都可以移动<b style="color:rgb(237, 35, 8);">(平面)</b></p><p class="ql-block">三维———你把麻雀抛向空中,四面八方都可能是它飞行的方向<b style="color:rgb(237, 35, 8);">(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例</b> 一个数学等式,如果从左→右感觉自然,若右→左觉得别扭。思维的维度为二分之一度<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射线)</b>,这样的学生并不少见。</p><p class="ql-block">希望同学们的思维象烟花🎆一样,向四周自由地绽放。而不是如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自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34, 34, 34);">②思维的广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就是想得多,能由此及彼。</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例1 </b><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说别人说到椅子,你能想到板凳,沙发,桌子……这种就叫广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例2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面对常见的“1”,你能想到它的几种表现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例</b><span style="font-size:18px;"> 3 数与形的思想贯穿于数学的始终。数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就是数学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数,一条腿是形。少一条腿(跛脚)走路,注定了在数学的道路上,会很难很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罗庚说:</span><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span><b style="color:rgb(34, 34, 34);">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比如下式是一个无穷级数,和式等于2,让人觉得很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是配合几何图形,比如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这个矩形可以看做无限个内部矩形面积之和,是不是很神奇。所以该级数又被称为几何级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我们以赞叹,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这种结合,理解它的美!享受它的美!觉得学习是件幸福的事,才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34, 34, 34);">③思维的深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就是想得透,能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例 1 </b><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椅子可以研究所有椅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材质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例2</b><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又如研究函数的性质,都是从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图象这几方面研究,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研究和记忆上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34, 34, 34);">④思维的灵活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就是想得活,能灵活地思考问题。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例</b><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a=b的各种变换方式可以检验一个人思维的灵活度</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上四个方面,<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span></p><p class="ql-block">数学学习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在学习上你是否经常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的前提是什么?是不断持续地思考!</p><p class="ql-block">对于数学来说,思考太重要了,只有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去问为什么,才能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才能拓展提高,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否则,学到的只是皮毛!如何思考?搞清楚几个事情就好了,这道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需要借助哪些工具!能把这三个问题解决好,思考也就有了出路。</p><p class="ql-block">课堂教学也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为主线,让学生敢想,会想。教材只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教师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五、高中生没有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能力因素</b>,“三力”较弱,即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不强,也就是记不住,想不通,想不起。</p><p class="ql-block"><b>心理因素,</b>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诱惑,顶不住压力,下不了苦功,抓不住重点,改不了错误</p><p class="ql-block"><b>环境因素,</b>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朋友因素、教师因素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1.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34, 34, 34);">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里面住神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18px;">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① 多数学生初上高中,不知道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难得多,幻想和初中一样轻松学好。初步接触,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心态,方法调整不及时,干预不到位,再加上教学进度很快,一二本教材很快学完,结果发现许多知识都不会。</p><p class="ql-block"><b>② 怕苦,怕累,怕难,怕繁,怕问。见困难就投降,见难题就心慌,不敢硬碰硬,不敢枪对枪。岂不知“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b></p><p class="ql-block">学习是苦,还是甜?</p><p class="ql-block"> ①请看名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罗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34, 34, 34);">悬梁刺骨,韦编三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34, 34, 34);">凿壁偷光,囊萤映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span></p><p class="ql-block"> 可见"持续吃苦"才是成功的基石。只要你想掌握一门知识或一种技能,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p><p class="ql-block">你选择了安逸,你就远离成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霸气</b></p><p class="ql-block"> 我接触过一些学生,他有一些薄弱章节,他的态度是能得第一问的基础分就行了,第二问能做多少做多少,不打算解决。<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老师提出咱师生下点劲,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span>面带难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老师做了他思想工作,但他并不打算行动。一方面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想绕着困难走,矛盾不?</span></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他遇到的问题,只要以研究的心态,认认真真做上十个左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练习题,就基本上可以解决遇到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一个学生能把学习当乐趣,把做题当游戏,把考试当大餐。这样的顶级学霸有没有?有,但绝对稀有!绝大多数人在学习中都是在烦恼中疲惫地挣扎。不是不理解,就是记不住,不是没思路,就是算不出,不是失败就是在失败的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意志薄弱的人,放弃抵抗,停止挣扎,甚至当了逃兵。学习和长跑比赛一样,你感觉很累,别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你中途退出,就是失败,你坚持到底,就是成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暂<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不理解,搞不清都</span>很正常。不能过分纠缠,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许多原来的问题将不成问题。<span style="font-size:18px;">初中生看小学知识,会觉得很容易,高</span>中生看初中知识会觉得很简单。其实当初也学得也不怎么样。我教高三复习班多年,上学期觉得很“笨”的同学,到了下期觉得他很变“聪明”了。我思考其中的原因,得出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b></p> <p class="ql-block">2.在吸收,借鉴,批判,纠错上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①无意识地排斥先进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有人会说谁这样傻,会排斥先进的东西。事实上,这样学生在我的教学中很常见。如某同学能用很烦的方法解决某一问题,老师在分析思维的多样性或简捷方法时,他会精神焕散,不愿意听明显外露,甚至将头扭离老师。可见多数人坚持以自我为中心,有意或无意地排斥先进,选择落后;放弃简捷,选择麻烦;舍弃智取,选择武力;落后的、麻烦的、没有灵魂的方法不舍得丢掉,先进的、快速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法就难以接受。</p><p class="ql-block"> 落后的东西处于强势地位,这样在吸收新知识,新方法就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先进的败给落后的,教师影响不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处于停滞状态,这是成绩下滑主要原因,所谓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②无意识地坚持错误</p><p class="ql-block">每个人脑子中,都有某种固有的错误,有的人还很多。多数人经过他人苦口婆心的解释,一次二次的练习,就回到正确的的道路上。可是总有小部分人,他的思维象根橡皮筋,别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拉到正道上,过段时间他又回到原来错误的道路上狂奔。有些书写不规范,运算过于繁琐,方法错误等,当老师指出后,有的人学生就没有改正的意识。这些人对待错误的像家长对孩子一样溺爱,让错误吞噬仅有的一点成绩。要想改变一些错误,是很难的。就象戒烟,吸烟者也知道吸烟的危害,但他更看重吸烟的好处。</p><p class="ql-block">③无意识地破坏规律</p><p class="ql-block">做题过程中,谋化方法,发现规律,简化运算是快速解题的法宝。有的同学观察视野太过狭窄,观察的角度过于狭隘,譬如,观察一个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等,往往看左不看右、看前不看后、看上不看下、看已知不看求证。不是谋定而后动,而是慌忙出击,破坏了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导致不是思路卡壳,就是运算太繁,几番挣扎,无奈放弃。数学的解题过程是不断化简,丢包袱的过程,约分,提出公因式,去分母,去根号,去绝对值等是我们要做的,部分同学带着大量垃圾一路走下来,累成了必然。一手好牌自己打坏了,心中还怨恨出题人。</p><p class="ql-block">④无意识地守旧,守拙</p><p class="ql-block">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问题的求解,在高中阶段只要结果,高中生中有许多人,思维和方法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亦步亦趋,慢且错。幼儿园小朋友用手指扳着算2+3=5不奇怪,若初中生这样做就奇怪了。又如多项式的化简,配方法,许多高中同学要三四步才能完成,老师强调一次完成,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不肯尝试。问其原因,说是怕出错!其实质是守旧,守拙。落后思想左右着一个人思维,想有较大提高就比较难了。有些学生升入高中,成绩大幅度倒退,就是思维,方法,运算等不能及时调整和改变,停滞在初中水平不能自拔。心魔不除,难获真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3.思维能力某些方面明显不足</b></p><p class="ql-block"> <b>①知识调不出</b></p><p class="ql-block"> 学生记忆知识和使用知识脱节,单独让他说知识点时会准确无误,实际应用时,要么忘记,要么很随意地写出一些错误的东西。知识储存在脑中,调不出来。知识和方法“死”在脑子里。就像买了件衣服放在衣柜里,时间长了忘记了还有这件衣服,有和没有已无多大区别。</p><p class="ql-block"><b>②方法不灵活</b></p><p class="ql-block">公式的应用比较死,公式只会从左边推到右边,不会从右边推到左边,思维的单向性特征明显,不能像石子投入水中,涟漪向四周扩散,更不能进行球状发散,像放烟花一样向四面八方绽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譬如,将a=b写成b=a或a-b=0或b-a=0,有些人就感觉很别扭,不舒服,甚至想不通。</span></p><p class="ql-block"><b>③想不起———知识的迁移,加工能力不足</b></p><p class="ql-block">有些熟悉的问题,穿着马甲出来,不认识了。有些掌握的方法,戴上眼镜亮相,眩晕了。缺乏<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回归的思想,知识回不了老家。不能将陌生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难题转化成易题。</span>新知识,新方法回归不到知识的根据地,不能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心中发怵是难免的。</p><p class="ql-block"><b>④停滞不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一部分高中生思维和方法停滞不前</b>。许多可以口算或简算试题,仍用初中的方法亦步亦趋。一个一步可以到位的运算,他非得经过四五步运算。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硬是作出难题的感觉。一个一分的题目,花费了十分的力量。问之则曰“跳步怕出错”。许多知识,初中需要过程的,高中只要结果,部分学生停留在初中走不出来。象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配方法,多项式的运算,绝对值的运算,数字的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学习的原则是就近出发,而不是从零出发。怕出错是借口,不熟练是原因,不改变是心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4.没有自己的知识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①最基础的知识没有记住</p><p class="ql-block">例如,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立方差立方和公式,等差(比)数列求和公式,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周期性结论,一些重要函数的性质。三角形函数中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公式,辅助角公式,立体几何中的公理、定理、<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解</span>析几何中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圆锥曲线的定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这些都是建设知识大厦的最基本条件——</span>钢筋水泥,没有这些知识,知识的大厦建立不起来。</p><p class="ql-block">②没有真正的熟悉的知识和方法</p><p class="ql-block">例如,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法,几乎所有的同学知道怎么做,但至少60%的同学做不出来。原以为练习3—4个就行了,可是下次仍不行。又如立体几何中用坐标求角,思路单一,运算也不麻烦。不少同学不是将坐标写错,就是将向量写错,反反复复,一个题花费了许多时间,无法正确解答,可以说有些同学是“死”在运算上了。三角函数图象变换,知识题型非常固定,用心学一个课时就解决了,可总有一部分同学老是出错。这些“死”的方法掌握不往,我们就失去了最基础的得分点。再如三角函数中的辅助角公式,许多同学不熟练,想不起。还有指数、对数的运算,到了高三还有不少同学用的磕磕拌拌,运算法则还没有真正掌握。</p><p class="ql-block">③没有真正掌握的章节</p><p class="ql-block">什么叫真正掌握?当你心中不怯,甚至希望考试多出本章内容,才叫真正掌握。就是做题达到半自动化状态,思路清晰, 过程畅通,易错点心知肚明,一做就对。这样的章节越多,你的成绩就越优秀。我们平时学习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自己的知识根据地,使我们知识有个放心点,考试有个得分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对学习没有兴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学生时代,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在学习中,我们应有烈火一样的热情,野草一样的性格,钉子一样的精神。可是有学生上课没精打采,形似霜打,状似神佛。</span></p><p class="ql-block">我曾单独辅导过一个学生,时不时的惦记着手机中的信息,或哈欠连天、扣手、擤鼻涕、不断上厕所、喝水。或把问题拿给老师,自己好像没事人一样,带搭二意。或经常上课发楞,目光呆滞。碰到这样的学生,教育一二次若不改变,教师没有必要在他身上浪费精力。</p><p class="ql-block"> 2.注意力不集中</p><p class="ql-block">若学生若长时间玩手机、唱歌、看电视、运动,那么他的精神就会很疲惫,这时让他学习就会很木,反应很迟钝,甚至瞌睡打盹。老师们普遍发现,学生过个星期天疯玩两天,星期一上午上课的效果就比较差。学习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精神饱满地静下心来,才能保证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 3.顶不住压力</p><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都不是爱学习。学习给普通人的压力非常大,理解,记忆,运算,方法各方面都可能有压力。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打击,就容易产生怯的心理,怯是长年累积的结果。有些同学情愿干一些体力活,也不愿学习,学习有时候真的是太折磨人了!</p><p class="ql-block">4.抵不住诱惑</p><p class="ql-block">一个同学本来打算去做作业,或者参加辅导,另一同学喊他玩,结果编造谎言选择了玩。挡不住诱惑,当今世上诱惑太多,手机,电脑,电视,游戏那一样都比学习轻松,都比学习有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一个学生千万不要在老师热情为你讲解时,你表示的很冷漠,甚至无视。这样既不尊重老师,又伤害了你自己。老师会认为你根本就不想学,是老师自作多情,修养再好的老师,往后不会再关注你。切记!不要在老师面前使你的小性子!不要给老师甩脸子!</span></p>

学生

知识

思维

学习

数学

方法

思考

同学

老师

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