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宝

赵延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个年代的那点事</p> <p class="ql-block">  “赵兄,你们公司《沪东神剑》报头的题字是哪位大家的墨宝?”</p><p class="ql-block">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慧珺!”</p><p class="ql-block"> “哪得花多少两银子啊?”</p><p class="ql-block"> “不多,不多,区区五百两!”</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日前,遇到兄弟厂的同行,就有了上面一席对话。</p> <p class="ql-block">  《沪东神剑》是公司为职工创办的文学小报,是一方职工自娱自乐的文学创作园地。如此不起眼的企业自产文学小报能请到上海滩第一号书法家周慧珺老师题写报名,讲起来还真有那么一段故事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许多书画艺术家不同,周慧珺老师并不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周慧珺老师的成功,有着各种因素,她那种坚韧顽强的学习精神,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人们所敬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环境、师资传授都是同样的情况下,周慧珺老师还比别人多了一个不利条件,那就是她在青少年时期就患上的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使她的肢体弯曲。严重的疾病侵袭,可以摧残人的机体,但不能动摇一颗有志者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慧珺老师从古往今来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在那些与病魔作斗争的志士仁人身上,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找到了她在生活、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百折不挠的鼓舞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周慧珺老师进了上海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以后,得到了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学生拱德邻先生的亲自教授,进步神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疾病的影响,周慧珺老师手腕和手掌的关节都比常人显得僵硬,为了练得一个正确的执笔姿势,就得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力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此,她常常练得满身大汗,浑身筋骨酸痛,但她从不因此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相反的,为了练好基本功,她甚至平时写钢笔字,也采用竖掌平腕的悬肘写字姿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慧珺老师终于成功了,她进入上海中国画院,成为“专业书法家”,以后还担任了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的书法作品清新刚健、端庄流丽、神采飞扬、俊逸潇洒,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成绩的取得与周慧珺老师待人真诚,不作伪、不浮夸,实事求是,对艺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能够得到周慧珺老师的一张墨宝是我梦寐以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得知张桂铭老师在上海中国画院担任副院长。说起上海中国画院的老师们,工厂与他们还曾有那么一段不解的情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十年动乱的年代,时兴“知识分子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上海中国画院画家程十发、张桂铭、严国基、徐志文、张迪平等老师来造船厂,与工人师傅同吃、同住、同劳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在厂革命委员会政宣组,与史美诚老师(后调新民晚报工作)一起具体安排落实这一项工作,因此有机会与画家们朝夕相处一年之久。我想就凭着这点交情去画院找老前辈帮帮忙,请周慧珺老师为工厂文学小报《沪东神剑》题写报名不是没有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画院,张桂铭老师热情接待了我,并表示周慧珺老师工作很忙,除了她,其他的画家、书法家任你点。可我坚持一定要请周慧珺老师题写,张桂铭老师也只能表示试试看。</p> <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周慧珺老师题写的“沪东神剑”报名我如期收到,真是“字如其人”啊!端庄流丽、气韵潇洒。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把“剑”字写了两个,一并寄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慧珺老师对人如此谦虚,对作品如此负责的态度,我从心底里感到敬佩,她甚至连最起码的润笔费都分纹不取,如按当时市场行情,这四个字值得人民币近万元,这已不算是个小数目了。</p> <p class="ql-block">  企业重组后,《沪东神剑》更名“神剑”,名家的墨宝岂敢随手弃之,就取“神剑”两字使用至今。在这个汉字书写日渐稀少的年代,名家的墨宝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