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曹三小学“百歌唱中华”歌曲推送(一)

中山市古镇镇曹三小学

<p class="ql-block">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百年峥嵘岁月,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谱写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回溯往昔,每个时期都有自己“专属”的经典歌曲,那一段段发人深省的旋律,那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歌词,唱出了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峥嵘岁月,唱出了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矢志不渝。亲爱的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让我们为建党一百周年唱响最美的“生日歌”!</p><p class="ql-block"> 本期推荐十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共产儿童团歌》、《北京的金山上》、《雨花石》、《闪闪的红星》、《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唱二小放牛郎》、《映山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font></b></h3> 1943年,19岁的曹火星已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群众剧社的音乐组组长,在10月深秋的夜晚,曹火星回想到之前在剧社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感到生活在革命队伍中的温暖。再联想到亲眼目睹的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的情形,脑海中突然跳出前几天读过的延安《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文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想到这些,曹火星便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新歌的题目诞生了,曹火星一边哼唱一边写写画画,经过反复修改,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都有一颗红亮的心》</font></b></h3> <p class="ql-block">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的一个唱段,《红灯记》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个唱段是李铁梅在来取密电码的交通员离开之后演唱的。她从家里的神秘气氛中感觉到,这些被叫做“表叔”的人,和他的爹爹、奶奶一样,都不是一般的人,他们都承担着重大的使命,都是“好人”。</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共产儿童团歌》</font></b></h3>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再现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少年儿童与白匪作斗争的光荣岁月,《共产儿童团歌》作为影片主题歌传遍了中国大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誓言:“准备好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就来源于这首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北京的金山上》</b></font></h3>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风的歌曲,据说其原曲是一支古老的酒歌,一般用于宗教的仪式。新编歌词以后的《北京的金山上》从百万翻身农奴的心里飞出来,传遍大江南北,在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唱响,一首短小明快的歌曲竟然有着如此强大而久远的生命力,让人不胜感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雨花石》</font></b></h3> 《雨花石》是1978年出品的抗战影片《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由龚耀年作曲,肖仁和徐家察填词。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小岗穷孩子的成长故事,抗战爆发后,小岗在地下党孙大叔等人的指引下,追随着革命先烈们的脚步,机智勇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掩护抗日革命力量,最后在同日寇的殊死战斗中,成长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闪闪的红星》</font></b></h3> 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作故事背景。江西柳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孩潘冬子,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 但成长到十岁后,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br>  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在村中对抗奸角土豪胡汉三,却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从此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极度崇拜。柳溪村在赤卫队的保护下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br>  好景不常,红军要远赴长征,冬子父亲亦要随行。父子分别在即,潘父赠送一颗红星帽徽予冬子以作鼓励。父亲离开后,柳溪村只留下少量赤卫队员驻扎,大汉奸胡汉三在此时雇用了一批冷血杀手返回柳溪村,重新霸占柳溪村,冬子只好与母亲随赤卫队远走避开。<br>  赤卫队在一次策划反击中,潘母为救所有人牺牲了。从此冬子在父母均不在身边的环境下,在失败及挫折中成长,冬子自强不息,性格逐渐坚强,从一名刚愎自用的小孩,变成一个真正勇敢的热血少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学习雷锋好榜样》</font></b></h3> 1963年3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歌队队长生茂和洪源配合创作了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游行宣传活动中,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引起了轰动,立即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开来。歌曲分为4节,第1节歌颂了雷锋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第2节歌颂了雷锋愿做革命螺丝钉,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第3节歌颂了雷锋艰苦朴素,克己为人的高尚品德;第4节歌颂了雷锋努力学习,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曲调朴素热情,音乐形象简明生动,词曲结合自然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广大群众中广为传唱,获得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优秀奖”等许多奖项,对宣传雷锋的光辉事迹,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雷锋精神,起了积极的作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歌唱二小放牛郎》</font></b></h3>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作词人方冰和作曲人李劫夫曾一起在华北敌后打过游击。那时,两人睡在一个铺炕上,吃在一个锅里,一个作词,一个谱曲,彼此配合得十分默契。反扫荡后的一天,他俩感触于反扫荡中那些为抗日送信、带路、甚至付出生命的孩子们的感人事迹,商量为这些孩子创作一首歌。于是方冰回到屋中,虚构出了一个名叫“王二小”的英雄少年,用了大约一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创作。</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映山红》</font></b></h3> 1973年10月29日到11月14日,作曲人傅庚辰谱写完了《闪闪的红星》剧本中所有的歌曲,完成了全部乐队伴奏总谱,他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电影歌曲。就在这时,傅庚辰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最终他下决心舍掉已经写好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font></b></h3> <p class="ql-block">  1957年,管桦回到他的故乡住了较长时间,有了许多不同的感受,他看到这样一幅农村夜景,皓月当空,一群孩子围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往事,便写了歌词。管桦回到北京之后打电话给瞿希贤,说他为孩子们写了一首歌词。瞿希贤一看,这不像是歌词,倒像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诗。她只得反复研读,寻找灵感。渐渐地,她被字里行间真诚的情感和质朴的意境所感动,瞿希贤用弹琴谱了曲。 </p> 撰稿人:黄智敏<div>校对人:郑岱</div><div>一审:洪锡湖</div><div>二审:蒋丽媛</div><div>撰稿单位:中山市古镇镇曹三小学</div>

雷锋

冬子

歌曲

赤卫队

红星

映山红

儿童团

红亮

共产党

柳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