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所有入朝参战的铁路职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铁路工程总队指战员的丰功伟绩,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保证铁路运输畅通作出贡献的人们,特修建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是一座在通往朝鲜铁路隧道旁边修建的博物馆。 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上河口村六组,距离国门1000米左右。2016年由沈阳铁路局投资1500万元修建,占地面积2052平方米,建筑面积2944.52平方米,共二层,屋面为观景平台。 主要展示以沈阳铁路局干部职工为抗美援朝战争军用物资运输及人员输送等所作的巨大贡献为主题的非盈利性质的铁路大型博物馆,让游客通过游览了解抗美援朝历史及铁路在此次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和保卫国家安全,为维护东方和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并令其海军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入侵中国领土台湾。 与此同时,操纵联合国通过非法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根本立场出发,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战争,终于以劣势装备打败了具有现代技术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对方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朝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共歼敌军109万余人(包括1950年10月25日以前朝鲜人民军单独作战战绩),摧毁和缴获了敌军大量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仅美军消耗的战争物资即达7300多万吨。 抗美援朝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物资消耗巨大。三年中我军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而这些消耗的物资都要通过长距离的战地运输来补充。 军事交通运输条件远远落后于敌,而敌人拥有绝对优势的空军,掌握着制空权,始终把使用空军破坏我军运输补给线作为其实现整个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分昼夜地对我交通运输线进行狂轰滥炸,给我军军事交通保障造成了严重困难。 至战争后期,敌投入到朝鲜战场上的各种类型的飞机达2400余架。 在朝鲜战争中,敌人空军共出动104万多架次(平均每天出动近800架次,最多时达2400架次),共投弹69万多吨,轰炸密度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 敌在铁路线投弹共约19万枚,合10万吨,在我交通线上平均每7米投弹一枚。 抗美援朝战争中,军事交通保障的根本任务,是在敌人空军封锁破坏的情况下,把国家提供的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及时运送前线。 因此,军事交通战线上的空袭反空袭、封锁反封锁,破坏反破坏的斗争异常激烈。 在这场战争中,原铁道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战时军事运输需要出发,迅速调集由铁道兵团大部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和铁路工程部门职工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路工程总队,分赴朝鲜铁路各线,担负抢修任务。 同时,铁路运输部门职工还组成志愿援朝大队,深入朝鲜铁路各站段,与朝方共同管理军事运输工作,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全力以赴保证军事运输。 战胜了敌空军对我交通线施行的所谓“重点轰炸”、“集中轰炸”及“绞杀战”等等的疯狂封锁和洪水带来的灾害, 创建了随炸随修、此炸彼通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千条、万条、运输第—条”和运输、抢修、防护三位一体联合作战的宝贵经验。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修建铁路212公里,修复铁路784公里,运输各类战争物资800多万吨,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大铁路职工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踊跃报名上前线参加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当时沈阳、锦州、吉林铁路局管内地处抗美援朝前哨,广大铁路职工为保证军运畅通,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日夜奋战在钢铁运输线上,把一列列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朝鲜前线,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谱写沈阳铁路的光荣历史。 凤城至上河口铁路(简称凤上线)于1938年日伪时期开工建设,由于战乱几度停工,最终于1950年10月全线贯通,全长154公里。 凤上线是中朝边界的重要通道之一,作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重要的运输线。 无数铁路人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不朽贡献。 改革开放后,随着铁路网的完善,公路网的发展,凤上线铁路的运输功能逐渐淡化,也使得凤上线全线及沿途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得以原生态的保留。 为了保护、抢救和挖掘凤上线的历史,使凤上线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沈阳铁路局投资对凤上线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性修建。 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修建于2016年8月,于2017年5月开馆。 属于铁路企业非营业性组织,现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工作人员18人。 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上河口村六组,下拉线公路与铁路平交道口处,距离中朝铁路大桥1000米左右。 2016年由沈阳铁路局投资1500万元修建,占地面积2052平方米,建筑面积2944.52平方米,共二层,屋面为观景平台。 馆内展区面积为4122平方米,共分14个展厅,分别是:序厅,内容为博物馆简介;1厅内容为志愿军出国前的军事运输准备;2厅内容为运兵入朝,厅内存放志愿军首长办公使用的椅子; 3-5厅内容为运动歼敌战中的铁路运输保障;6-8厅内容为阵地防御战中的铁路运输保障;9厅内容为口岸运输和卫生列车,有担架、武装带展品; 10厅内容为帮助朝鲜复旧和新建铁路,厅内存放伪满时期钢轨、修建铁路使用的锹、镐、信号灯等展品; 11厅内容为夺取胜利,凯旋归国,厅内有立功勋章,立功喜报展品;12厅内容为战时抢修铁路经验总结,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厅内存放有站台喇叭、保险柜等展品;13厅内容为铁路抗美援朝英雄谱,牺牲的256名铁路职工名单。 展厅内主要有声光电、图片、浮雕、实物展品,其中:翻拍的图片有324张,浮雕5处,实物展品205件。 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制度健全,应急预案及演练措施到位.按照标准配备消防器材营造了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博物馆消防安全防范能力。 作为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向公众展示铁路为抗美援朝战争军用物资运输所作巨大贡献。 博物馆的建设意义/ 1、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作为传播历史文化、普及历史科学知识、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有助于促进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2、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的修建,可以推动丹东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社会贡献度。 3、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的修建,可以有效拉动丹东旅游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并在游客和博物馆所在地之间建起互利关系。节假日游览博物馆被视为一种时尚,博物馆成为旅游线路中重要的游览景点。 4、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的修建,将围绕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路运输、铁路抢修展开,按照战争发生的时间节点,贯穿战争全过程,全景式的展现铁路运输和铁路抢修的重要历史性事件、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通过艺术性、科技性、可观性、趣味性、互动性等展陈手段客观反映铁路运输保障工作在这场战争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上文章转载【博物馆简介_抗美援朝铁路运输网上展馆_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烈士王景洲/博物馆里有一个特殊的雕塑,也是馆里唯一的一个烈士雕塑,他就是烈士王景洲。 王景洲同志是首批抗美援朝的铁路职工,当时他只有22岁。 在离朝鲜新成川车站不远的沸流江上有座一百多米长的铁路江桥,过桥约300米有座山洞,从桥到洞是一段坡道。 敌机经常对这座铁桥进行轰炸,妄图切断运输动脉,阻挠支前运输。然而,刚毅、顽强的中朝铁路工人,硬是随炸随修,保障了运输畅通。 1951年3月2日,也就是江桥被炸,刚刚修复的第二天拂晓,一台机车推送一列满载弹药的列车到山洞待避,因刚刚修复的线路不好,列车中部第五辆车脱了轨。 根据经验,黎明时分是敌机骚扰最厉害的时候。 不得已,大家只好把靠机车一端没脱线的车辆拉回车站,另找隐蔽处所,再把其余停在桥上的九辆弹药车分解,然后用绳子一辆一辆地拉进山洞。 王景洲和值班员岳永昌首先请战,要求承担提钩和摘开风管的任务。 正在王景洲和其他同志以同样方式拉第八辆车时,突然敌机飞来,又是轰炸,又是扫射,由于大家用力过猛,绳子被拉断了,正在行进中的车辆退了下来,速度越来越快。 王景洲和岳永昌二人见此情景,立即想用撬棍停住车轮,但几次都没有成功。 眼看一场车辆相撞、造成弹药车爆炸乃至桥毁人亡的大祸就要发生,在这万分紧急时刻,王景洲同志毅然地将自己的身躯横在撬棍之下,鲜血从王景洲同志的嘴角流了出来。 车轮不转了,七辆弹药车保住了,一座桥梁保住了,战友们得救了。 然而,王景洲停止了呼吸。年仅22岁的王景洲,在朝鲜战场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以上文章转载【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抗美援朝铁路运输网上展馆”/网址:https://www.sytlj.com/kmycjng/】。 走进网上展馆,足不出户,就能触摸到70年前,那段深沉的历史,走近那些烽火岁月,身临其境, 开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之旅, 传承红色基因, 向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