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来养老?

天涯

<p class="ql-block">这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最普通的故事——三个步入老年的家庭的苦恼,这不是少数人的苦恼,而是整个中国的苦恼。</p><p class="ql-block">60岁出门打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打工,哪来的钱供孩子读大学?”为了供21岁的女儿读大学,张小安依旧在工地挥洒着血汗。</p><p class="ql-block">张小安家住聊城冠县农村,自幼家贫结婚晚,女儿在上大学。“上大三了,村里这几年考上大学的孩子没几个。”张小安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感。事实上,早在2009年,张小安就已步入60岁老人行列,每月领取80元养老金。然而,20多年的打工积蓄仍不足以供女儿读完大学,于是“咬咬牙,继续外出打工”。</p><p class="ql-block">2011年,为了每天多赚30元,他毅然跑到内蒙古鄂尔多斯,“那边建新城,活儿多,那年太冷了,4月还下雪,冬天风吹刺骨”。就这样,他用130元/天的苦力钱,赚来了近2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掏8000元为女儿买了电脑。他说,现在搅拌混凝土的工作还能“撑得住”,等孩子大学毕业了,就不打工了。不过,那时他已65岁了。</p><p class="ql-block">他的身体不太好,和别人一起挤住在地下室,“工棚这两年住不了了,年纪大了骨头疼,贴什么膏药都不管用。”</p><p class="ql-block">工友里面有的膝下无儿女,“趁着还能干得动,就多攒点积蓄养老”;有的说,儿女们现在日子都过得紧巴,“我能多干一点是一点”;有的认为孩子们“挣不了几个钱指望不上”……</p><p class="ql-block">像他们这样的超龄农民工的生活隐忧多来自于养老,他们鲜有人有职工养老保险,“好多年轻人都没保险哪会给他们买保险,工地的活儿都是承包的,只认包工头带人来不管哪个人。”</p><p class="ql-block">17年里儿子回家11次</p><p class="ql-block">69岁的吴华安老人,十年前从山东省公路局退休,可退休后的休闲日子并不像他想象的舒适。没有了工作的充实,日子变得单调无味。“用老伴的话来说就是,空巢老人的日子寂寞而复杂。”吴华安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过两个月,就是远在北京的儿子离开家乡的第17个年头了,虽然长时间的分离已成为一种常态,但这其中难受的滋味只有两位老人自己摸得透。</p><p class="ql-block">“儿子在北京扎根是我引以为傲的事情,但随着他在北京的工作步入正轨,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特别是儿子现在已是北京海淀区某分局的小领导,回家探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从1999年至今,儿子回家的次数只有11次,平均每年一次都达不到,而最长的一次假期是2005年孙女降生那次,总共20天。最短的一次只回来了3天,呆在家中的时间不足48小时。”</p><p class="ql-block">这种空荡荡的侵蚀一不留心就持续了17年,吴华安说,回过头才发现,原来他早已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而这种没有孩子在身边的寂寞生活在退休后显得尤为明显。</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吴安华总“不自觉地”给在北京的儿子打电话,但是常常因为儿子工作忙,说不上几句话电话就挂掉了。寂寞是空巢老人“必须忍受”的课程,吴华安和老伴发现,寂寞中的空巢老人,复杂事也是接二连三。</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老伴做胆结石手术,吴华安照顾得手忙脚乱,还在送饭的途中丢了钥匙,第二天只能请门匠开锁。他当时就想,要是儿子能在身边就好了。特别是在儿媳妇生了宝宝后,这种聚聚离离、颠颠簸簸的日子上演得没完没了,喜悦、复杂中夹带着更多的落寞和伤感。</p><p class="ql-block">“那段时间老往北京跑,在电话里一听孙女生病,很是着急。订了机票就会和老伴飞过去,可去了又不敢呆时间长,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离别时那个酸劲渗入骨髓……这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生活。”吴华安伤感地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婆婆的“杞人忧天”:儿子要照顾10位老人</p><p class="ql-block">最近,55岁的陈娟在干两件事,打听养老院,为儿子的婚礼操持。</p><p class="ql-block">再过一段时间,陈娟的儿子就要结婚了。即将“升级”当婆婆,陈娟心里既高兴又有点担心。</p><p class="ql-block">陈娟的儿子,是这个家庭的独子,现在一家医院工作,收入比较稳定,对父母也很孝顺。“我未来的儿媳妇也是独生子女,工作不错,人也很好。”她说。</p><p class="ql-block">对陈娟而言,目前的一切,都是顺风顺水,让她很满意。“只怕将来生下的孩子要辛苦喽!”她心里担心的,只有一点:将来孙子或孙女怎么来应付这么多老人的养老问题呢?</p><p class="ql-block">陈娟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她给记者列了一张表格:儿媳妇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中,有一位已过世,还剩下3位,加上她本人的父母,儿媳妇一方共有5位老人需要照顾;她家这一边的情况,也一样,将来同样有5位老人需要照顾。</p><p class="ql-block">于是,在陈娟儿子结婚后,家庭结构表格将会是如此: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这一辈,共有6位老人;之下的一层,有4位老人。“我儿子和儿媳妇需要照顾的,是10位老人。”</p><p class="ql-block">这些老人,都是儿子和儿媳妇的至亲,一旦有个病痛或者什么事情,照顾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人数这么多……”说起未来,陈娟不禁皱起了眉头,“就怕到时候我这个做母亲的自己也老弱多病,不能分担,还增加负担。”</p><p class="ql-block">更让陈娟担心的,还有未来的孙子或孙女:“到他们这一代,更麻烦,如果和现在情况一样,他们要承担14位老人的养老或医疗问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