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洲岛

清雅风道

<p class="ql-block">肇庆砚洲岛</p><p class="ql-block">  砚洲岛位于西江羚羊峡下游,与广利办事处和沙浦镇隔江相望,岛在江中心,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有自然冲积而成的沙滩2平方公里,有烧烤区及溜冰场等中小型旅游点,拥有专用码头,有著名的砚洲包公祠、陈家祠(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焕章祖屋)等旅游景点。岛上的“景点”并不多,但整个砚洲岛本是就是一个大景点。砚洲岛地处西江中心,北望老鼎(山),南靠烂柯(山),西临峡山、羚羊峡,山环水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岛上的自然村落规模不大但基础设施条件不错,也还算规整,大片的农田,真正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岛四面环江,像一块浮在江中的端砚。砚洲岛的名字,因宋朝包公“掷砚成洲”的传说而得。据说,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离肇庆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一方石砚,并非金银珠宝,于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取来端砚抛到江中。刹时,风平浪静。后来,在包公掷砚处便隆起了一块陆洲,这就是砚洲岛。包砚的那块黄布,顺流而下,在不远处的西江边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这就是现在“黄布沙”。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包公掷砚成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乘渡轮船过河,人来回五元单车一元。</p> <p class="ql-block">慢悠悠的在江边骑车打卡各景点,细细品味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众多岭南祠堂。</p><p class="ql-block">主要由陈、李、苏、罗四大宗祠,是了解岭南宗祠文化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村庄整齐、古巷、老屋。</p> <p class="ql-block">砚洲岛位于西江古驿道线路之上,岛上随处可见历史留下的痕迹,独特的古韵味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一片片的水乡蕉林。</p> <p class="ql-block">知青楼</p><p class="ql-block"> 知青楼建于上世纪50—— 60年代,原是岛上南边陈村的生产队知青楼,现为砚洲红联生产队队部旧址,也是知识青年当年上山下乡到这里的聚集地。</p><p class="ql-block">知青楼高两层,首层是知青饭堂,墙壁四周有保存非常具有年代感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陈焕章故居这两个景点是连在一起的,陈焕章为清朝进士,是西江留洋第一博士,当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p><p class="ql-block">陈焕章出生于砚洲岛,是清末民初非常有名望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华侨楼。</p> <p class="ql-block">包公渡口</p><p class="ql-block">包公楼原名为“包公祠”。位于砚洲岛东面,建于清朝(1843年),砖木结构共二层。</p> <p class="ql-block">江面上,有满载货物的轮船,还有渔翁撒网打鱼。</p><p class="ql-block">吸江风,过着原生态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时间:二零二零三月十五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