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陇海的记忆

快乐

<p class="ql-block">  陇海铁路从兰州到连云港(古称海州)。是贯穿甘肃,陕西,河南,安微,江苏五省,从西北到中原,全长1759km的东西大动脉。</p><p class="ql-block"> 陇海铁路 始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1953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陇海铁路已修到了天水。</p><p class="ql-block"> 1960年始,由于三门峡水库的修建,潼关县城,华阴,山西浦州部分区域,360高程下都将成为蓄水区,迫使陕西境内潼关至新丰镇陇海铁路分两次搬迁南移,其中潼关县城整体迁移至南塬吴村,即现在潼关县城。潼关,华阴,莲花寺,华县,赤水,渭南,零囗,新丰镇等十数火车站也南移重建新车站,老陇海.老车站就这样诞生啦!潼关火车站随县城全部拆除。华阴,华县,赤水,渭南,零口車站等因种种原因,侥幸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潼关老火車站被全部拆除了,有关老陇海的痕迹就只剩这些啦,这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成的17号隧道和潼水河上的桥头堡和桥墩。</p><p class="ql-block"> 潼关老火車站的资料没有找到。有人说,老站房被山西那边日本的炮火全部打毁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火車站建在潼关西门外边儿,应该是个区段站,设有折返段。西闸口外修有三角线,三角线中间儿有个大水坑。我的童年是在潼关度过的,记得小时候常跟母亲到水坑洗衣服。看见火车头来掉头,就把一截铁丝放在铁轨上,车头过后就成了一把难得的小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网上找到的唯一一张潼关老火车站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搬迁时老潼关县城的城墙和城门楼相当部分是完整的。当时我在渭南铁小上学,五,六年级的大同学全停课和老师一起到潼关县城拆城墙砖,火车运回后为学校盖了三间教研室。</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潼关搬迁后留下的一个小巷一一水坡巷,建于明末,据说有的房子已住了七代人。我们在巷子里遇到位七十八岁老人,他说,搬迁时老铁路是“三八线",以北的全迁。他们水坡巷位于铁路南边,被留了下来。水坡巷是潼关老县城现存的唯一建筑,现在是县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现老潼关景区一景点。</p> <p class="ql-block">  华阴火車站位于这个院子里边,院子坐落在华阴老街上。门口住户说,这院子是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教学基地,里边应该有人,并指给我看电杆旁边的車站站台沿。也幸亏被列为军事管理区,华阴火車站被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很遗憾,我们只能在大门外边拍照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网上下载的华阴老火車站,仿古中式屋顶,精致,气派;西式门窗,方便,实用。这是2012年的照片,虽然年久失修,依然是那么宏伟,精美。已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否已修整,不得而知。相信有一天一定会和渭南老火車站样整修一新,对外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  潼关,华阴,下营,柳枝等站。1960年搬迁到了秦岭脚下的新陇海线上。</p><p class="ql-block"> 莲花寺,华县,赤水,渭南,零口,新丰镇等站1966年10月南迁到了新的车站。</p><p class="ql-block"> 记得六一.二年去老潼关吊桥干妈家,火车出了莲花寺走的特别慢,铁道也特别弯,好象是S弯,我头伸出窗外可看见车头车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网上下载的老火車票。</p> <p class="ql-block">  华县老車站位于县城老街北800米高架的高铁线路北200米处,已经完整地保护起来啦,被圈在了围墙里边儿,大门紧锁。去了两次都没有人,没能一睹芳容。墙外拍了几张照片。华县站原名华州站(现华县已改为华州区),外面看是比较完好的,围墙外面能看见屋脊下铸铁的气窗,见到了四个,应有五个,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  这是候车厅前后屋脊的两个,字体一样,我看象“隴海",各位,是吗?</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华县老車站两侧屋脊下的气窗,应是“潼西”二字。同是气窗为何用不同字样?</p><p class="ql-block"> 陇海铁路最早修通的是开封至洛阳段,为汴洛铁路</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汴洛铁路以郑州为起点往东西两个方向修建。</p><p class="ql-block"> 宣统元年(1909年)12月,汴洛铁路全线竣工。</p><p class="ql-block"> 宣统二年(1910年)7月5日,洛潼铁路开始修建,</p><p class="ql-block"> 因为战乱,洛潼铁路先修至观音堂,后至灵宝,历时二十年於民国二十年(1931年)12月修至潼关。</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陕西省出资成立潼西铁路公司,八月潼西铁路正式开工。</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铁路修至西安。</p><p class="ql-block"> 气窗“潼西”两字应是因此而为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网上下载的华县老车站的照片。据说也已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赤水镇旁的涵洞和路基遗迹。据渭南市一退休领导讲,他老家就在这儿,涵洞当时主要是人行通道,路基被挖平后,水泥涵洞异常牢固,一直在那儿立着,前两年当地搞旅游,就在上面盖成了城楼。</p> <p class="ql-block">路基遗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村子中间的赤水老車站,建於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赤水車站”四字由张继题写,张继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现票房在一村民院内,是农民的厨房和杂物间。</p> <p class="ql-block"> 赤水老車站行李房。</p> <p class="ql-block">  赤水养路工区。</p> <p class="ql-block"> 路基遗迹。</p> <p class="ql-block">  渭南老車站位於渭南解放路北端二马路与三马路之间。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坐北朝南为法式建筑,建筑面积约800㎡,中间为候车大厅。北面雨棚上面镶有汉白玉阴刻“渭南車站”,由时任民国铁道部长顾梦余题写。</p><p class="ql-block"> 渭南老車站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整修一新,站房北侧正在修建一个休闲广场,很快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1966年10月,莲花寺,华县,渭南,零口,新丰镇等車站搬迁南移。</p><p class="ql-block"> 渭南車站搬迁时,县政府提出,新車站建在半塬上,政府各公司的货物进出成本增加,极不方便,故保留老站场为货场,新老站间修建了联络线,老票房做为货运营业厅使用至2009年。</p> <p class="ql-block"> 零口老車站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现在一村落中间,无人管理。“零口車站”由居正题写,居正时任国民政府法院院长。老站房顶大部損坏,门窗残缺不全,但墙体依然完整.坚固,墙砖砖缝,极少风化。</p><p class="ql-block"> 屋脊下“潼西”二字的铸铁气窗,除了锈迹,看不出它已经历了近九十年的风风雨雨。</p><p class="ql-block"> 纵观以上留存的老车站,除屋顶有所损坏,门窗残缺不全外,其墙体均完整无缺。墙砖墙缝,极少风化。水泥浇筑的隧道.桥梁.涵洞。无风化,无斑驳。可见当初的建筑质量。</p> <p class="ql-block">  六十二年过去了,三门峡水库的水位从未达到360米,老潼关并没有没入水底。它原来的古城门,古街又开建了,黄河岸边的北门在原址上又建了起来;陇海铁路搬走啦,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却回来啦。痛心呀!这该是多大的损失啊。</p><p class="ql-block"> 也好,老陇海铁路上风格各异的火车站却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感谢原孟源站姜书记力助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