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在战场上写英雄</p><p class="ql-block"> (月明松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的话:42年前的3月16日,是我师部队对越反击战撤军回国的日子,更是每位活着回来参战老兵难以忘怀的日子。一恍42年过去了,那场战争早已被人们所淡忘,但我们说什么也不能忘记那些英勇顽强的战斗功臣们,更不能忘记那些血染沙场的烈士们。我不是战地记者,也没从事过新闻工作,却有幸采写了俩位战斗英雄的事迹,一位是活着的战斗英雄陈书利及战友,还有一位是为吸引敌火力而壮烈牺牲的封加乃。每到这个时间点,我都思绪难平。今再打开微信,就两次采访英雄事迹作点回忆,以表达对英雄和烈士们的尊重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 义无反顾七勇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2月23日,部队已断粮5天了,我团指挥所经过五昼夜的连续穿插作战,特别是在栋替又突遭敌伏击,造成了重大伤亡。部队已极度饥饿与疲劳,奉命在305高地进行休整。夜晚,我政治处5名同事挤在一个小猫耳洞里,我碾转反侧愣是睡不着,一路昼夜穿插与连遭伏击的情景,一幕幕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越发思念牺牲的领导和同事……。宣传股吕干事对我说:“部队一旦撤军,就要搞战评,再说,我部队是大纵深的穿插作战,肯定会涌现出不少英勇杀敌的动人事迹,这都需要我们多下去了解情况,更何况现在咱们宣传股只剩下咱二人,那咱俩就尽最大的努力吧。”随后,我俩只要时间、情况允许,就分头往连队跑,以便发现掌握更多更重要的线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下午,我在去三营方向的路上,刚好碰到几位战士,其中一位是我熟悉的八连班长陈书利,还没容我开口,他上来就把我拦腰抱起:“哎哟,我说组长啊,你还活着哇,听说你们电影组有人牺牲了,我还以为是你光荣了呢”。“我也是很悬哪,牺牲的是我们电影组小彭”。说着俩人手拉着手便席地而坐:“你的情况怎么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快跟我说说”,</span>“别提了,那真是一言难尽哪”!平时好说好笑的陈书利打开了话匣子:“他是如何在掩护部队激战中失联后,带领两名战士四名伤员顽强地抗击敌人,用化肥做防御工事,从上午十点坚持到黄昏,先后打退敌人14次进攻,歼敌32名,他一人毙敌15名,最后成功突出重围转移的。”采访中,因我不太懂軍事,有些地方听不太明白的,就向他请教,并在他的提示下,随手画了6张再简单不过的草图,以帮助自已理解与记忆。接着,“他自己又是如何历尽千辛万苦,转战两天两夜,与敌周旋,终于找到部队的。”说完便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条给我看,上面有他当时与6名战友的签字,我说:这个签字条很重要,我先带走。这时,天已擦黑,我说“咱俩今天先聊到这,如需要的话,我再来找你。”当我转身回走时,虽知他上来又给我来了个熊抱,“组长,你可要多保重啊,我们还等着你回去放电影呢!”我连忙挥手道:“一定一定”,便急匆匆的告别了陈书利他们往305高地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返回的路上我不禁自问:八班长陈书利智勇双全,奋勇杀敌,且战绩辉煌,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战斗英雄吗?而七名战士在敌众我寡、还有四名伤员、弹药不多的危急情境下,浴血战斗,这不就是英勇杀敌的七个勇士吗?对于自己来说,真是个意外收获,越想越兴奋,几乎是一路小跑返回到305高地。当日夜晚在猫耳洞旁,我和吕干事相互述说下午了解到的情况,结果都有重大发现和收获。考虑到还处在战时状态,他让我先写陈书利带领六名战友在危急时刻,英勇杀敌的一段。第二天,我便趴在猫耳洞旁写下了一篇题为《义无反顾七勇士》的稿件,上传给师政治部。“(下面复印件,就是《战士报》刊发的全文)</p> <p class="ql-block">这是《义无反顾七勇士》一文,刊登在《战士报》上的复印件。</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草图30年后变成“玻璃脆”了,此图是我“照葫芦画瓢”后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这篇稿件,在广州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士报》上,以通栏标题“英勇无畏插敌阵 艰苦奋战建奇功 ——某部在自卫反击作战中的英雄事迹”专版中刊出,我们以此稿为基础,整理上报了“战斗英雄陈书利”的申报材料。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受到隆重表彰,还接受了中央和军队不少新闻媒体的采访,其中《新华社》通稿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及著名作家理由所著报告文学《威震峡谷七勇士》,更使陈书利成了当时响当当的全国战斗英雄,其为祖国而战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全军乃至全国引起热烈反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后一段时间,我们团驻扎在边境大道。一天,陈书利来团部办事,还特意来找我,告诉他去京受表彰和参加巡回英模报告团情况,并拿岀一个很精致收音机,非要送给我,并说:我这次接受了不少中央和军队新闻媒体的采访,但我怎么也忘不了,是你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战场上采访报道我的。我连忙说:你英勇顽强、奋力杀敌的事迹突出,不是我,别人也会写的。至于纪念品还是你留着用吧,连队生活比较单调,你比我更需要。结果他跟我急了,我这才收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书利在北京参加英模会时,画家为他创作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我与一些战友打听,得之战斗英雄陈书利已转业到广西桂林市,但未获祥情。(下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为了夺取战斗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1979年的3月9日,在我部撤军的一周前,我团二营参加了师组织的对纳隆之敌实施出击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担任主攻任务的四连(后被中央军委授予穿插英雄连)指战员,在连续急行军5小时的情况下,马上投入战斗,以轻重机枪、82无座力炮的火力为掩护,以班组多路、交替掩护向敌发起冲击,经过15分钟的激战,消灭了敌正面的3个火力点,但敌仍负隅顽抗,以更猛烈的炮火向我射击,使一排进攻严重受阻,被压制在敌7号高地前沿一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共产党员3班长封加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必须马上把敌火力引开!”他便毫不犹豫地迅速跃起,边向敌射击边跑,去占领翼侧地形,只见敌4个火力点一下全集中向他袭来,战友们立刻明白了,他这是在用身体乃至生命吸引敌人的火力,以掩护着战友们发起最后的冲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敌人转移火力的一瞬间,1排、2排迅速发起冲击,很快攻占了425高地,并歼敌连部及一个排,毙敌42名,但班长封加乃却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当战友们找到烈士牺牲的地方时,却被意外给惊呆了,发现封加乃仍保持着卧姿射击姿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因清剿残敌和准备撤军,没能马上采写封加乃烈士,而是直到撤军至驻扎(团部)在大道后。因政治处人员伤亡大,而上级要求申报的集体、个人记功材料,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也被吕干事抓来赶写材料。一天他安排我去四连去采写封加乃,我来到他生前所在班,当讲到班长封加乃的壮举时,一个战士说:在那个时候,谁先站出来,其结果心里都明镜似的。为了把敌火力点引开,掩护战友们发起最后的冲击,我们班长是毫不犹豫地冲了出来,可他却……说到这,这位战士哽咽了。采访中,战士们还你一言他一语地讲述了他们班长封加乃一路穿插、战斗的英勇表现。当我问到:为何封班长牺牲后仍保持卧姿射击姿势时,他们先是低头不语,突然间一战士来句“战场流血不流泪”!听到此话,忍不住的泪水,也模糊了我的眼睛。对此,要不是亲自采访他的战友,我也绝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中弹后血突然凝固,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访回来后,我写了《为了夺取战斗胜利》的上报材料,并顺便改成一篇比《义无反顾七勇士》还要短小的通讯。没想到事迹材料与稿件上报到军政治部,却引来质疑:“这纯属瞎编乱造,是谁写的?等核实了再说!”军宣传处新闻干事莫敬文看了后便说“怎么会呢,《义无反顾七勇士》稿子就是他写的。”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份材料与稿件还是遭到了调查。经查情况属实后,师宣传科向我转来军政治部的致歉口信。后来,上级给予封加乃追记了一等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稿件“为了夺取战斗胜利”,也被《战士报》采用(可惜此稿在连队任职期间没有留存),连同“义无反顾七勇士”的刊发,可能因我毕竟只是个电影组长(排级),对我在战地宣传鼓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成绩,被广州军区《战士报》社评为一九七九年度优秀通讯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十二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战场采写英烈事迹,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令我无法忘却!</p><p class="ql-block"> (2021.3.14日写於京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被广州军区《战士报社》评为一九七九年度“优秀通讯员”通知的复印件。</p> <p class="ql-block">战后我被荣记三等功,对积极开展战场宣传鼓动给予充分肯定。</p> <p class="ql-block">特注:</p><p class="ql-block">1、文中图除自画草图、《战士报》复印件和“《战士报》表彰通知”外,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2、遗憾的是,没有一张英烈封加乃遗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