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看豆瓣,《你好,李焕英》总票房突破49亿,这部电影时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呢?今天我们从新闻传播的视角与你一起聊聊。疫情阴霾逐渐散去,电影市场复苏,几部春节档电影来势汹汹。《唐探3》、《人潮汹涌》、《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电影在春节期间都掀起了很高的讨论度,在微博热搜榜上平均每天有五到六条的热搜话题。</p><p class="ql-block"> 由于《你好,李焕英》的热度很高,贾玲还喊话媒体把电影的热度给降一降,不要过度剧透剧情了,可见电影这一媒介近年来已经变成了观众心中的“节日符号”,成为了大家渡过法定节假日的闲暇时光的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电影上映前的宣传期,推广曲、综艺节目等一系列的营销手段接踵而来,大家都想在春节红利期争取多一些流量目光,其中《唐探3》最为瞩目,预售总票房就破了10亿,在大年初一,其单日票房还是《你好,李焕英》的3倍有余。但在看似铁板钉钉的春节电影格局里,《李焕英》以黑马的姿势逆转了局面。无论是豆瓣口碑还是电影票房,《你好,李焕英》都逆袭了《唐探3》。</p><p class="ql-block"> 观众对春节电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缺乏质量的电影在观众的口碑传播下明显后劲不足,今年的春节档票房就证明了即使是流量加持或者著名演员也难以将口碑欠佳的电影送上宝座扭转局面。喜剧演员贾玲首次跨界转型执导电影,以自己真诚的电影手法最大程度地呼唤起了观众的共情和共鸣。那么这部电影真的十全十美吗?</p><p class="ql-block">01:打破刻板印象,贾玲的喜剧经历和思考 </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贾玲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喜剧女性演员的标志性人物。</p><p class="ql-block"> 回首过去,大众对女性的认知停留在陈旧的刻板印象里,女性难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自由创作的尺度权利,中国的喜剧女性演员一直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2015年,贾玲再次登陆央视春晚舞台,以和瞿颖的“女神和女汉子”为梗的小品在当时掀起热烈的讨论,同时又引发了一波质疑,观众们质疑贾玲的段子编排上有“羞辱女性”之嫌。</p><p class="ql-block"> 但喜剧的奥义就是冲突与冒犯。郭德纲可以和男搭档互争“爸爸”称号,但同类的梗放在女性身上却不合适。因此贾玲刚做喜剧的时候只是做一些站在男主角旁边,温婉贤淑的花瓶角色,角色受限太大。后来机会和脂肪都找上了贾玲,变宽的贾玲却更能抛开外界对女性刻板印象的束缚更自如的发挥自己的喜剧天赋。现在,花瓶碎了,她觉得自由。也因此,对15年春晚小品的回应,贾玲说“这样会把中国喜剧女演员的路堵死的。”</p><p class="ql-block"> 把原来的框架砸碎、重建,贾玲这些年往没有包袱的喜剧女演员转化,接受了喜剧界陈旧刻板印象的所有审视之后,这次她首次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喜剧经验,把心碎变成电影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在开拍前我就对自己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并且不断地原谅自己。”用贾玲自己的话说,她是为了拍《你好,李焕英》才变成一名导演的,拍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弥补自己对母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投入了真挚感情的电影,观众能够沉浸在贾玲对她妈的感情中表达中和她共情。尽管贾玲作为跨界新手导演执导的电影还是有瑕疵,但瑕不掩瑜,观众的认可是最大的褒奖。</p><p class="ql-block"> 以真诚换真诚。这句话是这几天微博观众对贾玲的评价,电影里贾玲对母亲的真挚告白,电影外对闺蜜张小斐的仗义扶持,怕破坏沈腾“专业羽毛”的尊重,都源于贾玲本身是一个真诚的人。某次上真人秀节目,看到农村的孩子家里穷,她凌晨趁剧组没起床的时候偷偷对孩子说,我想供你上大学,给你买电视机。孩子都不好意思了,说我家有电视,为了节目效果藏起来了,我爸妈也供得起我上大学。从相声、小品、综艺到影视,贾玲正逐步走向愈加自由的表演之路,名声日隆,也必然有其代价。2015年贾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场秀,而我过于真了。”</p><p class="ql-block"> 6年后,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投入和观众的真挚。</p><p class="ql-block"> 把她送上了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的位置。</p><p class="ql-block">02:打破春节档男性凝视,女性议题题材首冲春节档</p><p class="ql-block">女性议题近些年成为电影行业的热点。</p><p class="ql-block"> 在一片男性导演甚至以男性题材为主线的电影中,女性导演执导的女性题材电影在一片电影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让人想起了香港的许鞍华导演。</p><p class="ql-block"> 贾玲虽说初出茅庐,但在首部电影对人物的刻画里,可以看得出和许鞍华导演一样,聚焦于刻画底层女性的平凡之美。而回望之前的春节档,无论是《唐探》系列还是《飞驰人生》、《西游降魔篇》等等的合家欢电影,都是站在男性凝视之上的阐述,更几乎难见以女性角色为主线的刻画。就算是有几部诸如《飞驰人生》、《人在囧途之港囧》之类的电影,当中的女性角色也只是被拯救或是负责推动剧情的配角。</p><p class="ql-block"> 而在贾玲这部电影中,注重的是“为母则刚”的创作主旨,把“妈妈比你想象中的更爱你”主题放大,张小斐饰演的妈妈角色把牺牲和奉献放在第一位,在贾玲的视角里也强调“自打从有记忆起,妈妈一直是中年妇女的模样。” 真正意义上把女性关怀主题放在了春节档电影里。</p><p class="ql-block"> 而在以往由男性导演执导的香港电影中,往往都是以自己的男性心理特征作为主要的迎合对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和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都以男性角色为主要载体进行演绎,而绝大多数女性角色要么是作为男主角的附庸和陪衬,要么是以靓丽的形象满足男性观众的观影心态。“男人的注视只会使女性处于‘被看地位,而女人最多只能作为一个与男人并肩存在的生理意义上的“人’,而女人视角的参与则创造了女性‘看’世界的无限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许鞍华、贾玲、赵薇等女性电影导演的出现,意味着女性在银幕上有了自我表达、真实再现自我的可能,改变单一的男性视角和绝对话语权,体现女性的立场和女性意识。比如许鞍华作为香港影坛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女性群体和女性生活始终是许鞍华关注和表达的中心话语。</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女导演,赵薇在2020年导演的女性读白剧《听见她说》收获良好的口碑。这部全是女导演、女编剧、女演员的剧集,是国内的影视剧一个好的尝试和开始,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故事,明显带有女性意识,创造了更广角的女性认知。</p><p class="ql-block"> 陕西师范大学屈雅君教授认为:“男性电影艺术大师们无论塑造出多么动人的银幕女性,他们的作品都不足以称之为女性电影。” 尽管像关锦鹏这样极力反映女性诉求和愿望的男性导演不断地出现,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还是有先天和后天的很大区别:“所谓‘先天不足’,是指男性导演和女性叙述人之间的沟通是有着本质的关于性别本身的区别,所谓‘后天偏差’,是从社会角色的规范讲的,男性编导会更容易受到‘男权中心主义’意识的熏陶和浸染,他们难以和女性叙述人的亲身经验、情感心理等达到一致如意的把握和沟通,会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又绕回到‘男权中心意识’的驾驭和控制之下。”</p><p class="ql-block">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应该“是指由女性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的并且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电影”这一定义就从叙事视角、题材内容、创作主体等三方面对女性电影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而使女性电影的判断更加科学和严谨。</p><p class="ql-block"> 在电影艺术市场上争夺女性故事的话语权,日后需要更多的女性导演,创作更多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p><p class="ql-block">03:宣传推广全矩阵布置,各渠道共鸣增大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春节档的电影宣传可谓是“百花齐放”。</p><p class="ql-block"> 在单纯的传统营销板块,春节档电影在广告的投放、电影记者发布会、明星分头到各个城市进行宣传方面丝毫不懈怠。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从而产生了线上线下联动模式。这样的营销模式大力传播和营销,吸引接受到了不同信息渠道的受众前来观影。</p><p class="ql-block"> 在《你好,李焕英》上映之前,还有因为“沈腾是否是主演”的消息引起媒体的注意。事出有因,在前一个月上映的《温暖的抱抱》电影里,美其名曰是主演的沈腾实际上只出演了8分钟,更有观众指责出品方的“溜粉”嫌疑。因此同样打着“沈腾主演”名号的《你好,李焕英》也就受到了这样的质疑,不过《你好,李焕英》官微也及时地公关了操作,发出辟谣声明。</p><p class="ql-block"> 在春节档电影上映之前,各家电影都使出浑身解数布置各种宣传矩阵。《你好,李焕英》、《唐探3》相继发出《路灯下的小女孩》、《恭喜发财》等新年推广曲,《人潮汹涌》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营销了一波刘德华敬业的操作等。</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已经有《我心飞扬》、《超能一家人》等在2022年春节上映的电影已经开始提前一年宣传了,争抢渠道话题性热度,提前议程设置观众对电影初印象,抢占春节电影红利市场。</p><p class="ql-block"> “中国电影市场的排片率是电影取得高票房的绝世武功,所有的电影技术对票房贡献总和都比不上排片率的一个数字。”新媒体专家、埃森卓越电影营销机构总裁高洋龙表示道。一部电影的排片率能够直接影响到票房的收入,运用大数据对电影票房预测分析,为电影的排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数据基础,能够为票房成绩一股高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春节档电影播出进入高潮期后,电影口碑推进排片数量。</p><p class="ql-block"> 目前,《你好,李焕英》的排片数量已经超过在预售期间拿下票房冠军的《唐探3》,而《澎湃有戏》更是指出《人潮汹涌》的排片量配不上它的质量,以至于它在势头强劲的《李焕英》和《唐探3》中略显失色。</p><p class="ql-block"> 谷歌公司研发了一款“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软件,是能够利用大数据来进行电影票房预测的模型。在一部电影上映的提前一个月利用这个模型就能预测出这部电影在上映第一周的票房收入,而准确率能够达到94%。</p><p class="ql-block">04: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感动妈妈,还是有待进步之步</p><p class="ql-block"> 这部电影最让人触动的是女儿与母亲的感情线。</p><p class="ql-block"> 在接受采访时,贾玲也是不掩盖地说明自己的私心,这部电影的创作出发点就是在弥补自己遗憾的基础上,我们也能在电影主题预设上看见贾玲对母女感情间的用心刻画——“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p><p class="ql-block"> 正是贾玲这个真诚与精巧的设定,瞬间击垮年轻观众情绪,凸显了我们对母亲这一形象传统的、保守的、刻板的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想象。在情感冲击下,它把母爱和牺牲划上了等号。不能说这有错,毕竟大部分人的母亲都如此。</p><p class="ql-block"> 南都评论员指出:只能说不一定非得这样,而且还要说母爱并不总是这样,杨荔钠导演,郝蕾和金燕玲主演的《春潮》,就真实地触及到了这个问题:母亲以爱为名的牺牲、束缚和禁锢,到底让子女陷入怎样的人生困境里,并让身为母亲的自己陷入到怎样的人生困境里。一切在道德上因为牺牲而值得被歌颂的东西,都理应被打上问号。</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却忽略了: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却也可能因此而给生活当头一棒。源于生活的时候,它很可能只是刻意提纯了复杂事物的某一个面向,用艺术的形式放大后展示给受众,以至于让人们在观赏和遮蔽中,忽略了背后存在的其它维度,从而导致以偏概全的接受与理解,给现实生活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障碍。</p><p class="ql-block"> 整体而言,《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收获的巨大成功,无疑是给内地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是给女性题材的鼓励也是给复苏的电影市场鼓励。观众对电影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质量稍微有瑕疵的电影,票房后续也将乏力。保障电影票房的仍是一个好故事和观众口碑。</p><p class="ql-block"> 最高级的感情是真情。前几年合家欢式喜剧电影“以小成本博大票房”情况很难维持,观众对于“合家欢”类喜剧电影要求更高,情感真挚、故事好的电影即使没有炫技与精致的镜头调度仍引大批观众。而综合来看,既要迎合春节合家欢的氛围,故事又好,能引起观众共鸣的电影可能会在以后的节假日电影档中走得更远。而好的故事,需要用心去呈现,才能打动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