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店古城遗址公园

光华

 为闽越文化溯源,为闽都精神铸魂。福州新店古城遗址的保护修复利用,成为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7月,福州被确定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承办地。当年11月,新店古城项目(一期)保护修复和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之后,福州市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遗址公园建设经验,在新店古城保护范围内,建设福州新店古城遗址公园。经过建设,如今,新店古城遗址公园(一期)建成,为即将举办的第44届世遗大会献出一份厚礼。遗址公园的建成,也使得今天的福州城市文化中轴线往北延伸3.5公里。<br><br>  讲好“老”故事,文物“活”起来<br><br>  新店古城遗址是福州根之所在、源之所系。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保护好这方净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br><br>  福州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陈亮主持编制了新店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他表示,规划编制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店古城遗址范围内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虽然前后进行了9次考古挖掘,但遗址的很多基本构成没有揭露出来,地下还有什么“宝贝”无法预测。二是与文物保护普遍遇到的问题一样,这个项目也受时间和生产力的限制,需要分期去实施。<div><br>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新店古城遗址公园立足考古挖掘成果,努力让埋在地下的历史文物“活”起来。其方式之一,就是利用雕塑“讲故事”。<br><br>  在新店古城遗址公园的中轴线上,立着三块巨石组成的浮雕“闽越春秋”,中间的雕像就是第一代闽越王无诸。据《史记东越列传》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今天福州的建城史便是以这一年为始。<br><br>  “闽越文化的融合正体现在无诸的形象装扮中。”遗址公园雕塑的设计者林靖介绍,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南方的青铜冶炼技术在当时具有代表性,所以无诸右手握着一把青铜剑;而闽人崇拜的蛇图腾则体现在了他的左臂上。<br><br>  在遗址公园中,采用了大量不同材质的雕塑来进行意向性展现,再现了闽越国时期冶铁、宴饮、迎宾、甬乐等生活场景,具象地展示闽越融合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这些雕塑形象地讲述着闽都先祖故事,让遗址公园变得有趣又有可读性。<br><br>  除了静态的雕塑,动态的声光电多媒体也在讲述着闽越国故事。园内的闽风越韵展览馆以现代科技再现了闽越国人开疆拓土、继往开来的历史画面。<br><br>  “整个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在于呈现出闽越人当时的生活情境,用景观的布置结合展馆内的多媒体互动手法,让闽越文化以‘历史纪录片’的动态呈现在观众眼前。”遗址公园总设计师、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严龙华表示。<br><br>  让古城走出围墙,让遗址融入都市<br><br>  新店古城遗址是汉初闽越王国时期的人类据点,现在这里依然是人烟兴旺的村庄。人和遗址和谐共处的文化景观,也被活态传承下来。<br><br>  遗址公园没有围墙,开放式的空间供市民随意步入。走进这里,一幢幢古厝民居与四周阡陌纵横的农田相映成趣,农田里忙碌的村民则为古城遗址平添了几分生气。“村民都很乐于看到遗址公园的建设。”福州新店镇人大主席魏武俊介绍,镇里主动将1万平方米可盈利的村财让出。目前公园内部和周边依然保留了80多亩基本农田,镇里通过流转,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打造传统田园耕作场景,形成花样农田网红打卡点。<br><br>  “新店古城遗址公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一直持续到今天还是当代人的生活场所,一直陪伴着人类发展在不断演化,这是它最独特之处。”严龙华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活态的遗址公园,应该涵盖它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的印记,包括当代的,只要有价值的都应该尽量予以保留。“既要保护历史,保护珍贵的遗产,又要跟当代的社区、当代的居民生活融在一起,与城市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br><br>  立足“两个新提升”,如今,已完成一期建设的新店古城遗址公园,既是文物保护修复的“庇护所”,也是供市民休憩游玩的城市公园,还是周边居民的生活社区。整个园区,如一条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一头连着2200多年前的古闽越族群,一头连着他们的后裔——当代的闽都百姓。<br><br>  “新店古城遗址被以公园的形式保留下来,是非常科学而又明智的做法。”古城的发现者之一、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认为:“这样既可以回报社会,给市民们留一个休闲和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好去处,同时也守住了一方净土。对古城,我们还有许多考古发掘的工作要做,访古寻城的脚步不会停止。有了遗址公园,那些未知的文物古迹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等待着将来去探索、去发现。”<br><br>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文化遗产保护的“福州模式”,正带着历史的荣光走向第44届世遗大会的舞台。<br>(记者 高建进)<br></div>